但是,申請有機農場的資格很難,需要美國農業部指定的有機認證機構批準,被認證的土地不是今天不使用被禁止的人工合成除草劑、殺蟲劑、化肥和添加劑,或轉基因產品,明天就能通過認證了,必須是過去三年不使用這些東西,這意味著這三年,你盡管生產成本很高,你也隻能按照一般產品來賣,這樣,這三年是沒有利潤的,不虧就是福。不僅以上東西不能用,如果農場不用自來水,水源也要經過USDA檢查認證。還必須購買有機種子並且保留發票。
對牛和奶的論證就更複雜了,除了飼料要求完全認證的有機飼料之外,飼養的地方和飼料中的添加劑有著嚴格的規定。還會接受不時突擊檢查,看我們的牛在戶外的時間長度是否達標。
在我畢業的1999年,我經營的那塊牧場才開始見益,也隻是按當年的投入來計算有效益,綜合來看還是虧的。不過前景還不錯。
我最後還是重操舊業,經營牧場
老鮑曼讓我租下他的牧場來經營,我一開始不同意,首先是我不想占他的便宜,我除了自己一個人之外,什麼也沒有。不僅租用牧場不需要事先付租金,就連經營牧場的資金也要他給,虧了,因為沒有錢還他,最終可能還是他虧。這種情況,最公平的“交易”是,他完全可以把我們當成雇工,或高級管理者,雖然給我較高薪水,但不至於分享他的較大利潤,這樣,權利義務也是平衡的。可是,老鮑曼不認為他有什麼吃虧的,如果說到我經營虧本,他來經營虧本的可能性更大——我還不了他的錢,但他經營虧了,還不一樣的把錢賠了進去?這有什麼區別嗎?況且,每年的租金會按牧場重新的估價來調整,我經營得好,牧場的價值增加了,租金也增加,這可比一般的租借苛刻得多。是的,他考慮得很周全,一方麵我們是朋友(他總是這樣說),但利益方麵的事,是要分清楚的,這也是美國人為人、做事的風格。
不過,畢業後,我還是想看看在專業上能否發展,否則,我遠隔千裏來美國學的這專業,沒有用上,不白來了?我也是一個有想法的人,也是一個想發財的人——然而,遺憾的是,我沒有找到適合我的發展空間更大更快的事,我並不認為經營牧場是投資美國最好的項目,但它似乎適合我,因為有老鮑曼幫我,因為有機奶生產,我也看到了它的發展空間。
2000年,我正式接管下這個牧場,共40多英畝地,我把我的女友——我德州大學的同學請來了,我們結了婚,我們開始了自己的奮鬥曆程。
老鮑曼把經營的權利給了我之後,並沒有完全放手,他給我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同時實現他的承諾,把錢借給我經營。所以他就理所當然地當上了我的財會,我也向他支付薪水。弄得我們的關係很複雜。
不過,他說了,這樣的情況隻能維持一年,他就要把這些全部交給我,他要與老伴休閑了,包括到國外旅遊,他說他第一個目的地就選擇中國,一方麵遊覽中國名山大川,一方麵想與我的父母交朋友。
有了有機牧場技術上的積累,我們改造牧場的工作就順利多了,但為了節約成本——用鮑曼的錢手軟啊,工作量加大,但我沒有請更多的工人,仍然是六位固定工,臨時工不少,我們繼續養60頭牛犢和20頭奶牛。其中一位負責牛犢的飼養、營養,直到斷奶期間的養育。一位負責設備維護和牛奶運輸。一位負責牛群健康、育種和采購。還有一位女的,主要負責擠奶工作。
我的技術職務主要是負責牧場有機奶生產的轉型。我老婆主要負責各種雜事。隨著我們的大女兒出生,她還負起了養育的事。
我們開始幹的時候依然辛苦,請不了更多的人,就自己幹,我幾乎每天工作16小時,老婆經常挺著大肚子給我送飯,後麵跟著大女兒。我們根本不像一家有產業的經營者,我連一位小老板都不像,就是一個牧民之家。我同樣偶爾也在草原上睡上一覺,隻是隨時都帶上手機,等到手機響了,是老婆叫我,所以我就不會睡過頭。
我們的努力慢慢得到了回報,有機奶在德州市場上非常暢銷,主要銷售給高消費人群,普通民眾也願意在這方麵花多一點,利潤比較高,隻是我們的產量還低。2004年,我們終於得到了較集中的更大的回報,因為這一年牧場徹底實現了轉型,並得到了認證,所有的奶都貼上“USDA Organic”(美國農業部有機)的標誌,這個標誌很值錢的。於是,所有的投入,幾乎在這一年集中體現出來了,我們紮紮實實地賺了一筆錢。
第二次發展,收購牧場,擴大再生產
擴大規模是第二次發展的關鍵了,它的意義很大,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牧場利用率會更高,設備利用率更高,同時方便使用新技術,專業化程度也更高,牧場在防疫和治病方麵也要優越得多。
2004年除了繼續租用老鮑曼的牧場外,我們想買下另外一塊更小一些的鄰近牧場。可是,我們兩口子整整想了一個星期,投資是有風險的,我們準備購進的牧場不就是別人經營不下去倒閉了的嗎?雖然我們在經營上有一些優勢,但這優勢能保證持久嗎?最主要是投資有機奶周期比較長,美國許多牧場都開始重視有機奶的開發了。如果虧了,我們就可能身無分文了。我們還要養育兩個孩子。
最後,我們還是決定投資了,購進牧場,加上牧場改造,我們的錢還不足夠。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老鮑曼,他一點都不驚訝,他認為我就該這樣做,而且,他想動用自己所有的積蓄支持我,還想貸款購更大的牧場。可一晚上之後,他就反悔了。我知道他為什麼反悔,所以一點也不會責備他,因為一旦這樣做,新購的牧場大部分是他的,我們仍然是小股東,賺的錢大部分還是他的,雖然仍然交給我經營——事實上第一次合作,因為是成功了,他認為他占了我太大便宜,所以他不想繼續占我便宜。
他想改一種合作的方式,讓更大的利給我,他決定他投入的錢一半作為投資,一半作為借款給我,我隻需要付給他利息。我認為這顯然不公平,還是那句話,虧了,我可還不了他的錢。
我還是堅持原來的合作模式,他購進牧場,租給我經營,這已經太便宜我了,隻是這一次稍微公平一點,至少我有一定的錢來經營,不再完全向他借錢來經營。當然,他也堅持要降低租金,這樣我還是繼續占便宜。
這樣,他購進了鄰近的那塊30英畝的牧場。
上帝保佑,我們這一次的成功更是輕而易舉,遠比上次順利,雖然其間——2006年,美國的次貸危機開始出現了,一些小且缺乏創新欲望的牧場開始出現大麵積的危機。危機最簡單的表現形式就是收入降低,購買力下降,產品相對過剩了。然而,對於有機奶卻不是這樣的,因為它的市場本身就沒有飽和,所以沒有受到太多影響。我們還是賺錢,且遠比前一次賺得更多!
第三次發展,收購更大的牧場
我又有收購其他牧場的想法——危機本身就是機會,那些成本高且技術落後的牧場被擠出去了,自然是低價收購牧場擴大規模的好機會。
我照例再把這一想法告訴老鮑曼。然而,令我失望的是,這一次他沒有欣然接受,隻是很勉強地說,隻要是我作出了決定,他都會大力支持。是的,那麼多牧場經營不下去,失業的“牛仔”成了每天最讓人吃不了飯的消息,我還這樣意氣風發。他雖然沒有說,但我知道,他認為我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但說服他並不難,我根本不把這問題當回事,為什麼?我太了解這個可愛的老頭了,他早就對我形成了一種依賴,如同我對他,這遠遠超出一般朋友的關係——記得有一次,與一位客戶在牧場上聊天,沒有注意到他的到來,那一天,我回家(他的房子),遠遠地看見我回來,他故意轉身就走了,我跟進去,他才質問我今天為什麼不理他。我哈哈大笑,他聽到我的解釋,也像一個小姑娘一樣羞澀地笑了。
我現在首要的任務是論證再投資的可行性,其實,老鮑曼的意見對我的影響很大,我不可能忽略他的想法——因為前兩次成功就是他欣然同意並支持我,我怕違背他的想法,真會失敗。
果然,這個小氣的老頭看我不與他討論投資的事了,就主動與我討論這個話題了——可能他怕不支持我,我就找別的合作夥伴去了,他要吃醋了。我怎麼可能呢?在這個世界上,我能找到比他更好的合作夥伴嗎?
是的,我沒有完全說服自己的意見,倒是先說服他了,為什麼?也許是錢對他沒有那麼重要,人老了,錢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了,就算賠個精光,還有各種保險,完全夠他有生之年的消費了。他樂意與我這個朋友繼續玩下去。
豁出去了,就當沒有賺過錢,依然給老鮑曼的牧場打小工了。
我們旁邊就有一塊與我們現有牧場相當大的一塊牧場,有600英畝,正在找買家,我們並不想購那麼大的,可他們也不零售,算了,要做就做大的!與我們原來的牧場加在一起,就將達到1300英畝地了,這在德州也算大型牧場了!老鮑曼決定把他所有能利用的錢全都用上,包括貸款,我也一樣把吃奶的勁也用上。可是這樣收購後,我們今後又拿什麼資金來把這個牧場運轉起來,我們不想維持原牧場生產一般奶的形式,雖然未必是死路,一般奶仍然有龐大的市場,隻是競爭更激烈。
可資金哪裏來?那是2007年,因為與中國內地的人接觸多了,我想到了吸收EB-5投資移民資本的想法,吸入投資移民的投資,再通過他們的錢作為自有資金申請新一輪貸款。
我知道吸收投資移民的投資不會順利,由於投資移民要求的投資額度高,需要100萬美元,特別是針對中國人,雖然富人很多,可投資這樣大為了獲得一張美國綠卡,是否值得呢?投資移民也沒有在中國形成一種風潮。除非有一種可能,就是能說服他們,這個項目潛力大,風險小,還可能有比較大的贏利空間。所以我們請專業公司製作了詳細的計劃書,交由德克薩斯的區域中心管理。
投資移民,幫助我們擴大規模
我們經過三個月的苦苦等待之後,還是有10位中國人分兩批在移民公司的帶領下看項目,另外還有8位俄羅斯人、印度人、英國人先後來看過。
我們意圖說服他們投資,主動遞交我與鮑曼的牧場近幾年經營狀況,納稅證明等,以及我們兩位的有無犯罪記錄和信用度等調查。相信既然來這裏實際看看,一般是有投資意向的,否則就不會來了。
對於這幾位中國人,原以為是同胞溝通會更容易,但這隻是表麵上的。實際上,他們的戒備心理更大,決定投資前後都一樣,且調查的方式也很中國化,他們不是很相信我們以及美國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他們更相信他們的感覺。
他們什麼都想知道,當我告訴他們我的發展史,以及感謝老鮑曼支持時,他們很有興趣。可是到了傍晚,我們想盡地主之誼,請他們不要到城裏去住了,就在我們這房子裏喝酒、吃飯、居住,可這個邀請卻讓他們注意到了我們的房子,問題就大了。
“這房子是你的?”有一位在中國搞名牌冰箱生產的老板這樣問道。
我想,他這樣問,是因為這個房子很陳舊,有100多年的曆史了,麵積不小,有近千平方米,是別墅嗎?隻是一幢二層樓,或二層老房子還合適一些,且是木樓,甚至像中國農村的一個農家,遠沒有他們在國內的豪華別墅氣派,舒適度也不夠。他們之前就討論過是我們的木樓好,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好,結論自然是後者,僅僅從安全性上麵講就足夠了。我不是說防盜方麵,美國的盜竊案很少,說的是木樓易燃,且經不起狂風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