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外來和尚會念經
在創新人才的使用上,引進急需的外部人才,對於人才的“遠緣雜交”、人才群體的優化組合和實現已定的科技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並且能夠產生顯著的“鯰魚效應”,使人才群體產生極大活力。但是這種引進必須符合人才的實際需求,而且要做到政策的內外一致,一碗水端平才能達到重視人才的目的。然而在現實的人才引進政策上,往往是重外輕內,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其一表現在對於引進的人才給以“新嫁娘”的禮遇,而對於已擁有的人才卻是冷若“丫頭”。而當這種現象超過一定值時,人才自身的價值則會產生強烈的“排外”意識,形成內訌,甚至引發一係列的人才“跳槽”現象,成為“引來女婿氣走兒”的事實,使人才引進工作得不償失。其二是重視洋博士,輕視土博士,直接導致優秀的高層次人才遠走他鄉,造成嚴重的智力流失。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就說過:“中國很多大的項目,表麵上請了很多人來,特別是引進很多外國專家,實際上都是假的。”其三是重視外部的熱門專業人才,輕視內部的專門人才,使崗位成才成為一句空話。其實,任何一門專業都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全美最受人仰慕的惠普公司負責人戴維·帕卡德談道:“我始終認為,最成功的公司都有從內部提拔人員的做法。”隻是在發展計算機事業以後,由於很大一部分具有專門知識的人才隻能從公司以外找到,這種用人狀況才有所改變。綜上所述,造成這種邊引進邊流失的現象,一是屬於同一層次的內外人才所享受的待遇不一;二是主管領導接觸科技人員的機會少,不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和使用人才;三是不能實事求是評價人才的得與失,對已有的人才不知珍惜,對引進的人才視若天仙。其實,即便是引進的優秀人才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為在雙向選擇的時代,單位選擇合適的人才,人才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單位,這就會產生一個選擇平台,過高的人才雖能引進卻未必留得住,而過低的人才雖能蒙混過關卻未必能勝任實際工作。因此,在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上,要係統地考慮部門的發展需要,而不應一時衝動,追趕時尚來應付上級的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