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九問大學擴招,何時走出草澤 2007年,一位大學生在網絡日誌中寫道:“讀了三年大學了,但我到(2 / 3)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教授講過,科學要有進展,是極少數人把所有人的觀念推翻。你要把絕大多數人的觀念打破的話,必然會受到別人的反對。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出版以後的半個多世紀裏,日心說極少受到知識界的關注,支持者更是非常稀少。曆史學家布魯克指出,在1543年到1600年之間,僅有十個人投哥白尼的“票”。為了宣傳“日心說”,70歲高齡的伽利略被“宗教裁判所”以“準異端罪”囚禁,在佛羅倫薩城郊的一所農舍裏,淒慘地度過了他的餘生;布魯諾則被“宗教裁判所”監禁和審訊八年,定下八條“異端罪”,於1600年2月8日被架在羅馬的鮮花廣場活活燒死。再說牛頓,1687年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到了1905年,愛因斯坦就發現當速度很高的時候牛頓定律就不適用了,因而需要加以改進。這是因為科學所講的具體真理都是相對真理,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和特定範圍內的,因而是可以突破的;新的發展將拓廣原有的真理,使之適用於更大的範圍和受更少的條件限製。但是愛因斯坦的科學思想太超前了,即使是在物理學的前沿領域內,也隻是少數幾個人能夠認識了解,處於典型的“選票劣勢”狀態。諾貝爾獎評委會有心給愛因斯坦頒發物理獎,但卻遭到了保守的物理學家們的強烈反對。像勒納德、斯塔克就揚言,如果給相對論的創立者頒發諾貝爾獎金,他們就要退回自己的諾貝爾獎金。出於無奈,評委會做出妥協,將“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和物理學方麵的其他研究成果作為給愛因斯坦授獎的理由。相對論不能獲得諾貝爾獎,既是諾貝爾獎的遺憾,也是現代科學的一大遺憾。

(二)選票的濫用

1.選票的“亂作為”。

科學無選票,但在科學活動的決策當中,卻有人屢屢打著“科學”和“民主”的旗號,以選票來抵製科學的觀點。比如長江三峽地區在移民搬遷的過程中,奉節縣對於新縣城的選址就存在激烈的爭議:縣政府堅持“不脫離長江,不脫離曆史背景,不脫離白帝城風景旅遊區”的三不原則,主張就近後靠的蓮花池方案;省內有關部門堅持寶塔坪方案;長江委則始終認定地質條件好的朱衣方案是新縣城的唯一選擇。爭執不下,縣領導就要求426位縣屬各單位負責人投票表決,結果有86.8%的選票讚成緊靠白帝城的寶塔坪。專家的意見再也聽不進去了,新縣城的建設很快上馬。由於建設過程中的大挖大填,導致新建公路塌方不斷,不得已之下才停止施工。無論奉節人多麼熱愛寶塔坪,但在嚴重的地質災害事件麵前,最終還是選擇由長江委提出的朱衣方案。到了這個時候,耗資近億元的學費已經交出了。

還有更懸的。《人民日報》1998年5月26日第二版報道:湖北新洲縣第二人民醫院定下九個下崗指標,層層分解到科室。一些科室采取了無記名投票方式“選”出下崗者,結果就有一名老專家被選票送上了“黑榜”。另據央視新聞頻道報道,某中學丟了東西,校長為了抓賊讓學生投票選出小偷,結果六位學生榜上有名。校長按照每得一票罰款兩元處理,否則就被送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