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九問大學擴招,何時走出草澤 2007年,一位大學生在網絡日誌中寫道:“讀了三年大學了,但我到(1 / 3)

第一節 人才與選票無關

美國國會在製定《毛利爾法》時強調:“平淡時代的那些信條已經跟不上風雲變幻的現實。當現實中充滿了困難,我們必須勇往直前;當情況與以往如此不同時,我們必須重新思索。”

(一)選票的弊端

1.選票有漏洞。

選票是人類社會裁決爭議、協調人類行為的一大發明,它的成功取決於人類已經認識了的人和事物,體現了社會群體的利益平衡和思想的民主。選票的理論是正確的,但也不是沒有漏洞。

首先是選票具有負麵性。希特勒競選德國總統時,對市民許願降低房租,對房東許願增加房租;對大百貨公司許願消滅小百貨的競爭,對小店主許願取消大百貨公司的壟斷,結果以2/3的選票當選“國家元首”。薩達姆也曾以99.8%的高票當選前伊拉克的“民主總統”,物極必反!反而提前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其次是選票具有暴力性。選票在民族較多和文化背景複雜的地區就難以施行。因為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較適用於文化背景一致和社會價值趨同的民族地區。比如在波黑地區,居民中分布著東正教徒、天主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三足鼎立,難以形成一個社會價值主體,所以選票就不靈了。前南斯拉夫解體之後,波黑共和國的穆斯林、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三個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發生嚴重分歧。1992年3月,有62.8%的波黑選民讚成脫離南斯拉夫聯邦,而處於選票劣勢的塞族人則采取了抵製態度。隨後,波黑議會在塞族議員反對的情況下宣布波黑獨立。4月,歐共體和美國相繼予以承認。塞族也隨即宣布成立“波黑塞爾維亞共和國”,脫離波黑獨立。就這樣,波黑三大民族圍繞波黑前途和領土劃分等問題矛盾驟然激化,終於導致戰爭爆發。戰爭期間,430多萬人口的波黑,就有27.8萬人死亡,還有200多萬人淪為難民,全國85%以上的經濟設施遭到破壞,直接經濟損失達450多億美元,工業產值比戰前減少了95%。

再次是選票具有相對性。科索沃是原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自治省,其中阿爾巴尼亞族人占90%,其餘是塞爾維亞族人和黑山族人等。但如果按照塞爾維亞的全國人口1054萬計算,阿族人僅占17%,而塞爾維亞族卻又占到66%。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阿族人一直在謀求科索沃獨立。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議會舉行特別會議,通過了科索沃獨立宣言。塞爾維亞總統當天發表聲明,表示將永遠不會承認科索沃獨立。

2.選票與科學。

科學是反映客觀世界及其發展規律的知識體係,源於科學界的長期觀察與積澱,並能被專業人員所驗證,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它的結論是否正確,取決於認識是否到位,通常與選票沒有任何關係。科學的創新愈是顯著,能夠洞察的群體就愈少,因而它獲得的選票就可能愈少。許多科學假說都是科學家依靠直覺來捕捉到的,是一種“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推論,隨著科學的發展,它會逐步清晰和完整地呈現在世人的眼前,逐步征服和革新人們舊有的觀念。但到了這個時候,科學已經不需要任何選票了。

科學史上,選票在許多時候都處在十分尷尬的位置。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表,1906年卻以一票之差未能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11年居裏夫人競選巴黎科學院院士,由於院方歧視婦女,結果也以一票之差落選。真是一票障目,不見英才!1915年,德國偉大的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發表了《海陸的起源》,提出了大陸漂移假說的主要觀點,其創新的思想深深地刺痛了地學界的權威們。1926年11月,美國石油地質協會專門討論了大陸漂移說,會上有14名權威地質學家進行了表決,結果隻有五人支持,七人堅決反對,兩人保留意見,此後漂移說便被認為是魏格納的狂想曲。幾十年後,隨著古地磁學的崛起和海洋擴張學說的出現,大陸活動論才開始取代固定論,而這時候魏格納早已長眠於冰天雪地的格陵蘭島,再也不需要選票了。

所以說,選票表決這種方式不僅在科學界難以見效,有時甚至是適得其反。因為真理在許多情況下往往都是最先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一個極其簡單的例子,是中央電視台《開心辭典》欄目,多數觀眾選擇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少數觀眾選擇的答案也不一定是錯誤的。關於股票漲跌的預測同樣如此。科學的創新和發現是少數精英們開天辟地的事業,人跡罕至,“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處於典型的“選票劣勢”狀態。缺乏前沿的專業知識和獨到的思維方式,以及受世俗習慣的支配,很難被眾人所接受。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創新和發現都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他們有時是非專業人士,魏格納起初是搞氣象學和天文學的,被視作“左道旁門”的外行。路易·巴斯德是一個化學工作者,他的細菌致病理論和消毒法導致了醫學界的一場革命。有時他們是普通的業餘愛好者,如費馬的數學成就已躋身於偉大的專業數學家行列。有時他們是小人物,如中學生伽羅華開創了數學分支——群論,家庭主婦珀克爾斯在廚房中完成了單層分子的研究。有時他們是殘疾人,如《時間簡史》的作者、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著名的博弈數學家、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納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