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油竇圌山雙峰聳立,直刺雲霄,兩根寒光閃閃的鐵索連接雙峰。兩殿分別屹立在鐵索兩端,銅門鐵瓦,裏麵長年香火不斷。每天早上,一個清瘦的和尚將香客的供品用尖底背篼係在身上,雙手握著一根鐵索,雙腳在另一根鐵索上滑行,轉眼間就飛往人跡罕至的竇真殿。當地傳說,婦女不育,帶著大紅公雞去拜竇真殿的雞腳神,來年定得龍子鳳胎。
香火繚繞的竇圌山下是小平原陽亭壩,水田毗連,稻香四溢。田埂上胡豆花豌豆花苕子花藍紅黑白紫交錯相織,一簇簇一片片散發著迷人的氣息。陽亭壩首富翁家大小姐和匡山鞏家灣的鞏孟堅訂了婚。
鞏孟堅的父母死得早,留下他和兩個弟弟兩個妹妹,由寡居的大姑撫養成人。鞏孟堅是民國時期江油縣當時唯一的四川大學畢業生。他外表高大威嚴,內心卻極為細膩,書生意氣儒雅風度天然渾成。他是川大中文係的高才生,畢業後被省立一中即後來的綿陽南山中學聘為教師。寒假他回到江油家中,得知大姑已給他訂了親,過年就要將陽亭壩的翁家小姐娶進門。大姑恩重如山,弟妹尚小長兄當父,娶妻成家立業責無旁貸。
臘月二十八,江油中壩城熱鬧非凡,鞏家迎親的隊伍從東門排到南門,吹鼓手走在前麵,嗩呐聲鑼鼓聲鞭炮聲此起彼伏,八人大花轎顛顛悠悠。翁家陪奩豐厚,白花花的大洋在碩大的托盤上堆積成小山,幾個人抬著晃晃悠悠。陪奩托盤周圍擺著一圈田產地契,都是翁家老爺給女兒的陪嫁。
鞏孟堅身著銀灰洋布長衫,頭戴黑色禮帽,披掛著大紅綢帶,笑眯眯地把新娘子迎進門。拜堂時,他發現新娘子的繡花鞋穿得有些異樣,她有意無意地將左腳踩在鞋上拖著走路。鞏家幺妹悄悄告訴大哥,新娘子拜堂時這樣穿鞋,是要將新郎倌終身踩在腳下,女方永遠占上峰。說是川西北一個古老的民間習俗。
婚後鞏孟堅辭掉綿陽南山中學教師職位回到江油,出任當時的江油初中後來的江油一中校長。
第二年鞏妻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鞏學。長子長孫,滿月酒喝了三天。
這年雙喜臨門,鞏孟堅升任江油縣府督學,江油縣公學私學的教師一律由他任免聘用。
每年“六臘大戰”,江油鄉下教師總會提著禮盒來到鞏督學家,呈上一刀臘肉兩封麻餅幾把掛麵,答謝來年被繼續聘用。
督學夫人生了三子二女,長子鞏學最受寵愛。鞏學生得白淨斯文,長著一個高鼻子,被小夥伴們戲稱為洋鬼子。
鞏學當年跟隨父親去綿陽省立一中讀書。
省立一中掩映在青鬆翠柏簇擁的綿陽南山上。過索橋走青石板路七彎八拐,南山學子遠離街市潛心讀書,渴望修成正果光宗耀祖。
鞏學在綿陽南山中學高中畢業即被鞏督學送往成都,進入四川大學讀預科。書香門第,江油督學在長子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最高理想。
鞏學的表弟陽亭壩首富翁家少爺也被父母送往成都,與鞏學相伴同窗。
川大預科一年,讀滿後升本科還是容易的。
來成都後,鞏學附弄風雅參加了一個讀書會,吟詩賦辭,琴棋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