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勤熙眼中,教音樂課的楊老師是天下最美麗的女人,她從不訓斥學生,說話輕言細語。一個仲夏的夜晚,勤熙和幾個孩子在火炮街邊跳橡皮筋,她抬頭見楊老師笑眯眯地站在自己的身後。楊老師拿卷成筒的書輕輕地敲了敲勤熙的頭,一句話沒說就走了。第二天勤熙聽同學說,楊老師離開學校去北方參加抗戰工作了。以後勤熙再也沒有見過年輕美麗的楊老師。
抗日戰爭勝利,英兒一家啟程返回浙江,她的父親即將在杭州一家銀行擔任金庫管理工作。路過川南合川縣,天氣炎熱,英兒父親下河遊泳,不料這個遊泳健將被小河漩渦卷走淹死。收到英兒來信,勤熙難過了好些天。
住在隔壁的黃嬸特別喜歡勤熙,她借給勤熙許多小說看,《封神榜》《說唐》《鏡花緣》《西廂記》,還有民國時期無名氏寫的《塔裏女人》等。黃嬸還帶勤熙去看電影,有次看完老版《夜半歌聲》出來,勤熙的眼睛都哭紅了。黃嬸有一套線裝《紅樓夢》,勤熙愛不釋手,借來後她帶到學校上公民課時偷看,被訓導主任沒收了。勤熙哭腫了雙眼,黃嬸安慰她說:“收了算了。等你黃伯伯去成都時再買一套回來。”
勤熙讀小學高年級時,父親臥床不起,家境越來越差了,每到開學繳學費時她都麵臨失學的危險。冰雪聰明的媽媽一直支持女兒讀書,可父親有些為難。
“女兒家,書讀得再多,也是人家的人啊!”父親隻能這樣說了。
勤熙流著淚去找黃嬸,黃嬸點點頭說:“還差好多錢嘛?”於是黃嬸去找勤熙父母,借幾塊大洋給勤熙繳學費。不過勤熙沒見父母還過這些大洋。
民國二十四年江油過紅軍,城裏有錢人攜家帶口往鄉下跑。
這年夏天發大水,混濁的涪江水湧過堤壩,滔滔江麵漂浮著無數泡得發白鼓脹的屍體,俗稱“水打棒”。
勤熙母親害婦科病大出血,瘦得皮包骨,走幾步就天昏地暗的。父親叫用人把她抬到涪江岸邊停放的一隻小船上躺著,等情況危急時和家人一起逃離。
中壩城內城外一片喧嘩。
“紅軍進城了!”
“中壩德政碑改成紅軍紀念碑了!”
“紅軍駐紮在中學堂裏,一個大官在訓話呢!”
“紅軍給肥得流油的‘劉綿羊’留下借條,開倉抬走糧食了哦!”
三天後紅軍北上了。
不久勤熙父親病逝。劉家幺房這根獨苗活了四十餘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