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國強:無限風光在險峰(1 / 3)

田歌印象

唐國強是一個屹立影壇三十年不倒的神話。他是曾經的白馬王子,他是今天的藝術家。在他的演藝生涯中,有著我們常人想象不到的風浪,他卻把所有苦難當成一筆財富,笑談逆境中的領悟。

他塑造過新中國的領袖和英雄,也扮演過中國曆史上的將相王侯,他說自己演不了小角色,卻說生活中他就是個平凡人。他的光榮來自他的角色,更來自他本人。那個和角色較真的唐國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生活中,他真的如人所說,是一個平凡、真切、有質感的男人。

他鍾愛表演,將表演視為終其一生的事業,孜孜以求;他還喜好書法,他的字充滿了躍動的才華;然而他卻是一個分不清火警和急救號碼的“懶人”。看過他作品的朋友,會被他塑造的人物打動;當他坐在你的麵前,你會發現,他的故事更能打動你。

大演員的“導演”生涯

田歌:第一個話題,我想從唐國強導演創作的生涯開始談起。很多演員在表演方麵取得一定成就之後,就會去當導演,你的導演生涯有多久了?

唐國強:我才執導了三部戲。

田歌:多少年?

唐國強:跨度很長,九十年代執導的第一個片子。

田歌:九十年代。

唐國強:是,後來有幸參加《長征》的導演工作,《解放》這算是第三次。

田歌:十年你才當了三次導演。

唐國強:對,所以我說我還是個演員,我不願意花這麼大的精力,去把我真正演員的生涯破壞掉。因為做演員的話,我一年起碼可以演三個戲,創造三個角色;而做導演隻能執導一部戲。

田歌:說到導演這個話題,前一段時間,我采訪了一個演員轉型做導演的人,我問他什麼樣的人能當導演?他說演戲演不太好的,攝影拍不太好的,美工也做不太好的,就可以去當導演。

唐國強:他這個是開玩笑,實際上導演是一個複合型人才。一個好導演,首先要懂表演,因為你就是演員的一麵鏡子;如果你不懂攝影,不懂音樂,那這個片子恐怕就會亂成一氣,不會讓人產生回味,等等。反正我覺得導演不容易,特別難,導演這個工作應該講是一個無名英雄。有人說導演就是要把自己犧牲掉,把演員推出來,把戲推出來。

田歌:誰說導演是無名英雄啊。

唐國強:現在我們的導演都成了正牌英雄了。有人說電影就是導演的藝術。

田歌:對。

唐國強:有人說演員都是一些擺設,我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完全對。首先我覺得作品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個人,如果我是第一位的,將來恐怕沒有更多的人跟你合作了。你要淩駕在別人之上,這是不可能的。就像有人想把名字刻在石頭上,想不朽,將來要長青草,你騎在別人頭上,最後別人就要把你打倒。

田歌:跟唐老師說話,覺得都是在說格言。

唐國強:不是格言,就是這個道理,你總想欺騙別人,總想踩著別人,不會長久的,你做個牛,跟大家在一起,這樣大家也覺得你是我們其中的一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這個就好了。

田歌:你喜歡謙和、尊重他人的導演。

唐國強:當然每個導演性格也不一樣,但總體上說導演還是要把別人推出來,把作品推出來。

田歌:有的人說導演是靈魂人物,有的人說導演就是垃圾箱式的人物,有的人說導演是母親,有的人說導演就是個問題處理機,你覺得導演在你心目中是個什麼人物?

唐國強:我覺得導演是個靈魂式的人物,因為你對作品的理解,你的藝術風格,你對演員的選擇,都決定了這個戲的好壞。所以,導演應該是個靈魂式的人物。

田歌:你最受不了影視創作行業的現象是什麼?

唐國強:最受不了的就是瞎湊合,劇本瞎湊合,製片人也瞎湊合,整個班子瞎湊合,我覺得湊合了半天,把你的生命都湊合了。

田歌:那顯然你被湊合過。

唐國強:還好,我不是很多,比較幸運。剛開始演戲的時候,還沒有錢的問題,全是奉獻,沒想到錢。

田歌:現在可不是吧?

唐國強:現在當然都有了。

田歌:皇帝不要錢。

唐國強:市場經濟了嘛,按照市麵上的事情來做。

田歌:那如果市場經濟蕭條,你會降片酬嗎?

唐國強:我覺得首先還是看作品,往往給你高價錢的那個作品,會坑了你。為什麼?他指望用你的名望去賣,貨肯定不怎麼樣。為了給你這個錢,他就要把別人錢都壓下來,那麼肯定要找一些給錢就幹的主兒,什麼都湊合,湊合在一起,就是個垃圾,所以千萬警惕這個。我算了一筆賬,什麼真正屬於我唐國強的財富?是角色。百年之後,觀眾說起唐國強來,並不問你掙了多少萬,而是看你演了什麼角色。珍惜角色,也是珍惜有限的時間。

【田歌談藝錄】作為一個演員,如果人人都有唐國強這種藝術追求,那就不會有垃圾產品了。西方一個叫卡爾維諾的作家很有名。許多人采訪他,但他從來不講個人的故事,他隻談作品,他說“我和別人沒什麼不同,一個作者,隻有他的作品有價值”。一個演員的真正價值,確實是在他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打造出了什麼樣的作品、產品,在多大程度上贏得了觀眾的認同。有人責備哲學家隻講應該如何生活,而從不講自己怎樣生活。其實哲學家的價值在於他所講的道理有什麼價值,而不是他怎樣生活。

田歌:所以成功的人,追求都是非常明確的。

唐國強:當然是,有一個戲好,給你錢少一些,有一個戲不好,給你錢多一些,肯定選擇戲好的。

田歌:我們談談這次你主演兼導演的《解放》,這是建國六十周年的重點片子。

唐國強:這屬於重大題材,國家投資的題材,從策劃開始,已經也有四五年的時間了。這個題材最早是我跟另外幾位同誌一塊提出來的,因為做過《長征》,做過《延安頌》,希望把這個《解放》做出來,形成三個裏程碑式的作品。

田歌:看來是有你自己的理想在裏頭。

唐國強:對,有一些想法,因為這種題材不可多得,所以我說值了。

田歌:那這部片子,你從導演的角度上追求什麼?

唐國強:在這部片子裏,我們按照史實,選擇實景進行拍攝,毛主席當年經過的地方,我們都去了。這是一種感受和體驗,隻有當你看到那些溝壑的時候,才能想到更多東西。

田歌:做導演那麼不容易,未來你不想再當導演了吧。

唐國強:什麼事都沒有絕對化的,你比如這個《解放》隻是到了天安門,天安門之後還有很多事呢。

田歌:毛主席的經曆,就夠你拍攝的了。

唐國強:所以我說我在某種意義上是幸運的,因為作為一個男同誌到這個歲數,還有這樣一些重大的題材、人物,讓你去能夠去發掘和塑造,就是一種幸運。

【田歌談藝錄】這個世界上總有許多令人豔羨的幸運事、幸運兒。這種幸運仿佛都是一種偶然,但恰恰是在這些偶然中,都暗藏著一種必然。這種必然就是荀子所講的“水就濕、火就燥”。外國人則說“機會永遠不會光顧沒有準備的頭腦”。長相可以扮演毛主席的,在中國多的是,導演為什麼會選唐國強?相信他的實力。實力與能讓人信服的藝德,是一個演員最大的最大財富。

田歌:大家對你演的毛主席都是說好。

唐國強:還有好多毛病,我自己明白。有人問我跟主席最大的差距是什麼?我說最大的差距他是領袖,我是老百姓。

田歌:那你是用領袖的心態去塑造他呢,還是用我們普通老百姓的心態去塑造他呀?

唐國強:我在演的時候,盡量讓毛主席平民化一些。因為前麵古月老師他們,已經演得很好了,我是後來者,能嚼別人的饃嗎?你隻有拿出自己的東西來,老百姓才能認;再有,我之前演了一堆的角色。

田歌:對,你已經是個名演員。

唐國強:大家對你越熟悉,人們對你塑造的主席形象,在審美認識上,就有越多障礙。所以你必須一個一個剝離。

田歌:這也是給自己的挑戰。

唐國強:挑戰不挑戰的,既然已經上馬了,那就得幹。我也是幾部戲下來之後,逐漸有了自信。

田歌:當初你一出現的時候,我很驚訝,以前真的一點看不出來你像毛主席,但現在覺得很像。那你覺得自己離毛主席形象最遠的是哪,當時除了不夠富態,還有什麼?

唐國強:還有腮幫子這塊。其實我覺著最難還是一個狀態,塑造曆史人物越離你遠的越好演。

戲要怎麼說

田歌:我覺得你演的諸葛亮是最棒的,太令人滿意了。

【田歌談藝錄】文化人首先要有文化;演藝人員則既要有文化又要懂藝術。唐國強能把諸葛亮看成是悲劇英雄這一點,把握到了曆史人物的角色本質;而且能在人生觀上來把握他的角色與司馬懿的不同,那他當然會創作出與眾不同的“這一個”,而且自然便擁有了具有決定意義的“話語權”。一個演員如果具有了導演的意識,一個導演具有了好演員的基礎或應有的意識,那就自然、當然都會很出色。這也許是一個藝術法則吧。

唐國強:那你不知道我都拍到中年諸葛亮之後,有人還要換我呢,所以這個戲我應該感激張紹林,他頂著壓力找我談話。我是先扮演中期,後來是晚期,演完了晚期,才演的出山,所以也留了很多遺憾。後來,我到一所大學去征求觀眾意見,問觀眾《三國演義》裏邊最喜歡哪個人,有個大學生代表回答說喜歡曹操,為什麼?寧叫我負天下人,不能讓天下人負我。下邊就開始鼓掌啊。這反映我們好多大學生急功近利、唯我獨尊的意識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