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倪萍:姥姥的話(2 / 3)

倪萍:對呀。

田歌:但是因為這些東西很稀缺,所以,如果有人孝順的話,我們去發揚光大,也是應該的。我還想問問,孝順有這樣的表現,有的人很孝但不順,有些人是即孝又順,你呢?

倪萍:姥姥說孝順不能掰開,孝和順就是兩條腿,你不然這條腿往那邊走,那條腿往這邊走,就絆倒了。

田歌:缺了一個也不行。

倪萍:要孝就要順,要順就要孝,就是分不開。我書上也寫了詞作家曹勇的故事。他有一年弟兄幾個回家給他媽過生日。全家非常高興,擺了一桌子的菜。他發現他媽老往廚房跑,他就悄悄跟進去,看見他媽從碗櫥裏拿出一大碗冒著白泡的冬瓜湯,咕咚咕咚往肚子裏倒。他媽當時不知道他在背後。曹勇回客廳把一桌子菜給掀了,他把自己連同兄弟們全罵了一遍。他媽媽其實就是舍不得扔了那碗冬瓜湯,老人勤儉了一輩子。

我回來跟姥姥說這個事,我姥姥就說這個孩子,說曹勇真不懂事,當媽那個肚子什麼都能盛,就是不能盛氣,你做一桌子菜,不如叫你媽喝這一碗酸湯。姥姥批評了曹勇,曹勇還不知道。

田歌:所以我們光有孝心還不夠,還要有順的態度,這父母的心永遠重於兒女的心。

【田歌談藝錄】順者為孝,古之名言。孟子就說過,隻給父母吃的、喝的,那和對待牛羊有什麼區別呢?你得別讓老人操心,和老人說話要和顏悅色,順著老人的意思去做,這才是真正的孝。孝不但應該提倡,而且也應受到表揚,因為不孝的人太多了。沒有人不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自然法則,但為人子女者又有幾個能及時孝順的呢?父母風燭殘年,說不定哪天便離開我們。一如九泉之下,想再說一句話,再奉一茶一飯都不可能,人生隻有這種遺憾是無法彌補的。

水門口的傳承

田歌:我覺得現在的家長給孩子的愛也有點沉重,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倪萍:就是棉襖穿太多了,把孩子熱死了,孩子就需要一件棉襖,爸爸媽媽給十件,捂著孩子,我是孩子我也煩。

田歌:這也是姥姥說的。我覺得姥姥,她不識字,但是她能把自己的愛拿捏得那麼好。現在的父母可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有點泛濫。

倪萍:也能理解,但是父母最終會嚐到這種棉襖的後果,嚐到的時候就都晚了。

田歌:父母傾情奉獻自己的愛,孩子孝順父母也是應該的。但是現在也有子女不贍養父母的現象,還有子女和父母上法庭的事情,對這種現象,你是怎麼想的?

【田歌談藝錄】市場經濟也許是一種通過顛倒人們的價值觀來顛倒世界的力量,不知不覺的,人們開始追崇狼性、動物性、獸性。“一群人追著一個狼跑”,太精彩了。但有許多事卻連狼性都不如,狼群的合作性、親子關係,就比許多人好得多,所以有時說人“禽獸不如”,似乎是對禽獸的一種汙蔑。盡管孟子說過“人與禽獸幾希”,但做人總該有人的道德底線不可逾越。

倪萍:民間老話兒說,過去人少的時候,一群狼追著一個人跑,現在是一群人追著一個狼跑,為什麼?這狼都上哪兒去了?其實是一些狼性,跑到人身上去了。這種說法挺深刻的。一些人不應該有的東西,把父母告上法庭,拿刀砍孩子,那都是狼性。姥姥看了以後就是目瞪口呆,她覺得不應該這樣,她也不相信。

田歌:人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拿捏不好,就把自己的狼性給追求出來了。

倪萍:我問過姥姥,人身上有狼性怎麼辦?姥姥就說跑,她這個想法也不對,姥姥也不是所有的話都是對的。因為姥姥有她的局限性,一輩子沒上班,一輩子沒工作,也沒文化,但她這套東西其實挺像空氣和水,看上去不重要的,但是人離開這個還不行。

田歌:還真不行。空氣和水是天天都不能缺的。姥姥教育你的方式讓你走到了今天,那這些方式會不會也落實到你教育孩子的問題上?

倪萍:我的教育方式也說不上好,因為我們麵對這個強大的社會,你的力量特別弱,當年姥姥教育我,也不是有意識的。我現在特別想有意識的教育兒子成為一個好人,也采取了很多具體辦法。已經連續兩個暑假,我都把他送到水門口,體驗農村生活,不給錢,就帶一套衣服,髒了自己洗。

田歌:人家本來想去香港迪斯尼,她不讓人去。

倪萍:結果,他很感謝我,快樂的不得了。回來以後,他的作文寫得特別好,懂得感謝、感恩。

田歌:最後他不覺得那是苦日子吧。

倪萍:其實家長都特別希望孩子好,他就是有的時候找不到途徑。現在孩子不好都是家長害的,真的就是家長害的。

田歌:是,我估計家長都能聽進去你這個話。你的做法體現了一個家長的價值觀,究竟什麼是生活的本質,什麼是美好的。兒子回來寫了一篇日記,挺生動的。讓倪萍念一下吧!

倪萍:我怕念不出那種感情。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有時會掉眼淚,有時就很想笑,就像回想到我問姥姥“一輩子沒穿過裙子,當女人虧不虧”,姥姥說“那圍裙不是裙子”的時候,開始想笑,過後特別心酸。你想,一個人在鍋台上轉了一輩子,還特樂觀地說圍裙也是裙子。

我兒子正好是暑假嘛,他在我旁邊寫作文。他看到後就說“媽媽你哭什麼,想老奶奶了吧”,我說“那你想不想”,他特別真實地說“不想”,我說“那你就是一個沒有良心的孩子,你為什麼不想啊”,他就說“死了想,有用嗎”。

田歌:你讓兒子到上水門口,還有一個目的,讓他去看姥姥。

倪萍:對,因為姥姥的墳就埋在水門口,我是一個特別沒有出息的人,不敢麵對災難,我就覺得我特別不能看姥姥躺在那兒,然後躺在一個特別偏遠的地方,離我那麼遠,然後我叫我兒子去看。我說你看完了回來一定要跟我說,老奶奶現在的墳是什麼樣。後來,我跟出版社商量,我這書也不請名人寫序,就用我兒子給我寫的一篇作文。念嗎?

田歌:大家說念嗎?

倪萍:我兒子寫的挺逗的。

他說“水門口是老奶奶的故鄉,她從那兒走出來,現在又回那兒睡覺去了,水門口也是媽媽小時候住過的地方,媽媽第一次讓我去水門口的時候,我是很不願意去的,媽媽說那可比迪斯尼好玩多了,誰信哪,可是媽媽真的沒騙我,水門口有螞蚱,北京有嗎?水門口可以下河網魚,北京上哪去網啊?水門口有花生地,豆子苗,大玉米,這些都可以自己親手去摘,北京呢?隻能用錢去買。

“喝著涼涼的井水,吃著五毛錢的冰泡,睡著熱死人的大炕,那叫一個美呀。是不是神仙就過著這樣的日子啊?水門口離海很近,小螃蟹、海蠣子都成了我的戰利品,我在那兒吃了一暑假,真擔心回北京以後會長出蟹腳來。

“最讓媽媽欣慰的是我看了老奶奶,大石塊下麵壓著,土堆裏躺著老奶奶,媽媽總說老奶奶很神,我不信。早上我就抓了一隻螞蚱,我對老奶奶說,你要真神,請你在10分鍾之內下場雨吧,然後我就會把螞蚱放了,哪怕是一場毛毛雨也好呀,老奶奶可真神,不到五分鍾就下起了毛毛雨,我們剛到家一關門,雨就下大了,老奶奶是不是怕大雨把我們給淋著,才先下毛毛雨後下大雨的,如果真是的話,老奶奶,謝謝你啊。老奶奶,要是雨下大了,你躺在那兒,大石板能給你擋雨嗎?你走的時候肯定沒帶雨傘吧,明年暑假我再來水門口的時候,一定給你帶把雨傘。

“今年又放暑假了,星期一,我和子晨又要去水門口了,我對媽媽說,給老奶奶買把新傘吧,我答應過她的,媽媽說,真雨傘老奶奶是用不上了,你把你心裏的那把傘帶給老奶奶去,多大的風雨,老奶奶都不怕了”。

田歌:寫的真是很真實。我覺得倪萍的兒子將來肯定會去很多地方,但是任何地方都不可能替代水門口。這將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記憶之一。

拿著小錢當大錢

田歌:姥姥說“人不可貪財,財是個狼,你貪它,它就貪你;你吃它,它就吃你”。可現在的人都在追求財富,追求更好的生活。

倪萍:對。

田歌:我記得你有段和一個女孩的對話,我覺得很好,你跟大家說說。

倪萍:我們組有一個女孩,她其實有一個特別美好的愛情,但是她父母就覺得嫁給一個沒房沒車的男孩子,你開始奮鬥的時候會非常辛苦,還不如找一個有房有車的人,一開始就踏上幸福的列車。她哭著跟我說“倪老師你要是能給我50萬塊錢,我立馬就跟這個窮孩子一起奮鬥”。我想了一下說“我給你50萬,你也不用還我,你給我十歲吧”,她一聽說可以;我說“你還想不想再要錢,一千萬買你一雙明亮的眼睛,然後把我這個渾濁的眼睛給你”。她想了想;我說“你還想要再要錢的話,再拿兩千萬,把我現在已經拖不動的老腿換給你,然後你把青春健美的這雙腿換給我”。後來那女孩哭了,她其實是懂我說的意思了。她擁有年輕,就擁有一切,姥姥也是這種思想,所以她會選擇定格在20歲,年輕就是財富。

田歌:其實,我們追求錢財,追求財富,沒有過錯,但是,究竟什麼樣的財富應該去追求,究竟什麼才是財富?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就是財富,當我們擁有的時候,不知道,沒感覺,我們為追求那個事業和名利,透支我們的健康和家庭。所以我覺得姥姥一定知道什麼叫財富,所以懂得怎麼去拿捏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