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書.吧Ww8⊙c○m西班牙之子的選擇1944年10月,巴黎解放還不到6周,當時63歲的帕布洛·畢加索加入了法國**。使他感到意外的是,法國《人道報》第二天就在頭版用大量篇幅報道了此事,這使當時最熱門的戰爭報道也黯然失色。該報對西班牙之子畢加索加入**大家庭表示熱烈祝賀。
此後不久,畢加索在接受《人道報》采訪時說,他一直在以繪畫為武器,像真正的革命者那樣戰鬥。但他還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他認識到,僅以含蓄的藝術語言來表達政治同情是不夠的。
他說:“我成為一名**員是因為我們的黨比其他任何政黨都更努力了解世界大眾,使他們成為清醒的思想者,使他們更自由和幸福。
我入黨是因為,無論在法國、在蘇聯,還是在我的祖國西班牙,**員都是最勇敢的。在我回到西班牙之前,法國**就是祖國的化身。在這裏,我再次置身於我的朋友中間——偉大的科學家保羅·郎之萬、約裏奧·居裏和偉大的作家路易·阿拉貢、保羅·艾呂雅,以及那麼多爭取自由的戰士。我又找到了兄弟。”
不容置疑的忠誠20世紀50年代,畢加索由於為和平運動設計了徽章而被授予斯大林獎:畢加索的獲獎使他成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調查對象,對他的調查一直持續到他去世:他和查理·卓別林的友誼,也使他成了麥卡錫政府的眼中釘並被列為“顛覆分子”和前蘇聯間諜。
雖然畢加索從來沒有在**中做過官,但他對**的忠誠是不容置疑的:他不參加任何必須參加的小組討論會,也不像其他黨員一樣上街出售《人道報》,但他本身作為一位著名畫家的宣傳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此外,他還為法國**和其他相關組織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他曾和國民陣線的各界成員一起遊行並擔任**領導的各種組織的名譽領導人。
他的貢獻主要是以拍賣繪畫來籌款。繪畫交易商坎魏勒寫道,僅1956年11月一個月,他就代表畢加索向抵抗運動被害兒童組織捐款300萬法郎作為聖誕節禮物,向和平委員會捐款50萬法郎,向圖盧茲愛國者組織捐款30萬法郎,向戰爭孤兒捐款75萬法郎,為法國**年會的召開捐款300萬法郎。
1953,最灰暗的一年畢加索後來才逐漸認識到,**不僅需要他的時間、金錢和政治支持,而且還需要他用藝術來體現他的政治信仰,這使他感到了壓力。
盡管在他人黨初期,法國**人中的一些人容忍了他對信仰的表達方式,但到1947年,一些批評者開始指責畢加索的藝術沒有更明確地服務於他的政治信仰。
1953年,關於畢加索享有過分特權的爭論終於爆發。斯大林在那一年的3月5日去世了,阿拉貢和編輯皮埃爾·戴當時正準備出版**刊物《法蘭西文學》。阿拉貢立即給畢加索發電報,讓他畫一幅斯大林的肖像。曾有很多人要求畢加索給斯大林畫幅肖像,都遭到了婉言拒絕。但阿拉貢知道,這次他不能拒絕了。1949年,在斯大林過70歲大壽的時候,畢加索也隻畫了一隻舉起的酒杯,酒杯上方寫著“幹杯!祝你健康!”有很多跡象表明,畢加索是知道斯大林的長相的,但他卻推說他拿不準斯大林的麵部特征。
這次,畢加索似乎是用了一張刊登在報紙上的斯大林頭像作參考:他畫的是年輕的斯大林,頭發濃密,嘴部被胡須半遮住了:他的眼睛在濃重的眉毛下有一種追夢人的神情,臉部輪廓鮮明。畢加索對他當時的情人吉納維芙·拉波特說,他想把斯大林描繪成一個普通的人民之子,不要任何軍裝和飾物。人們不禁想到畢加索是否太理想化了,他想表現的是自己印象中的完美形象。阿拉貢等人發現,這幅肖像並沒有什麼不妥,他們也大大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