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書.吧Ww8⊙c○m幽靈控製下的對英廣播希特勒在“文”、“武”兩方麵都為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做了精心準備。早在1939年4月,德國在緊靠英國BBC電台頻道旁開設了一個自稱是“霍霍爵士”主持的節目頻道。“霍霍爵士”以純正地道的牛津口音談天說地,話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幽默趣聞,每天播出15分鍾。英國百姓以為是BBC新開節目,一聽就放不下:“講得真是太幽默了!”每當“霍霍爵士”的節目開播時,成千上萬的英國聽眾準時收聽,大家都把這個節目當做怡悅心情、緩解疲勞的一種精神享受。即使後來明知是德國人開設的節目,也割舍不下。四個月之後,“霍霍爵士”的英國聽眾竟有1800萬之眾。
1939年9月1日德軍閃電進攻波蘭,揭開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幕後,“霍霍爵土”開始在打趣取樂的故事之中穿插軍事內容和時政評論,如披露英國的某貴族偷稅逃稅、某高官大發軍火財、某官方機構拒付戰死者家屬撫恤金,抨擊英國政府實行的政策隻顧財閥利益,不管百姓死活,導致物價飛漲。英國聽眾聽得入耳人心,因為“霍霍爵士”所說都查有實據,老百姓有切身體會。倫敦一些人開始上街遊行,打出標語口號要求反**、反戰爭,打倒官僚政府。英國政府對此深感苦惱。《輿論》季刊評論說:“‘霍霍爵士’的宣傳,已經被人們迅速接受,都說他講得有道理。”《紐約時報》的倫敦通訊員寫道:“顯然有許多不加深思的英國人,以失敗主義的口氣複述‘霍霍爵土’的話,將其視為格言。”
德、英兩軍直接交戰之後,“霍霍爵士”節目的風格變為恫嚇。為配合德軍對英倫三島的持續轟炸,“霍霍爵土”威脅說:“巨大的德國戰爭機器,已像無法抵擋的巨人之掌,壓向在劫難逃的英倫三島。英國假如不趕快投降,必定被擊成粉末:英國人究竟是願意看到自己的原野變成墳墓,城市變成廢墟,還是願意安居樂業?是你們仔細選擇的時候了;如果英國政府不要和平而要戰爭,那我們隻好奉之以毀滅!”
1941年4月21日,正當盟軍為即將發動的諾曼底登陸戰而秘密建造人工港時,“霍霍爵士”厲聲說:“你們拿那些鋼筋水泥設施幹什麼,我們一清二楚。你們想在進攻中把它們沉到我們的沿海。那好,我們願意幫你們一把,等你們來到的時候,把你們和那些東西一起沉下去。”
“霍霍爵土”播出的這一消息令英美將領驚恐萬狀,因為用鋼筋水泥建造人工港,是當時盟國保守最嚴的機密。
“霍霍爵士”像幽靈一樣,使英國人心驚膽顫。英國政府警告民眾不要收聽“霍霍爵土”的頻道,但這個節目還是有它特殊的吸引力,一到開播時間,英國人都會像吸毒一樣不由自主地聽聽“霍霍爵士”在說些什麼。一些民眾的神經被“霍霍爵士”折磨得十分脆弱,一提到德**隊,就臉色蠟黃;一聽到飛機的聲音,就往防空洞裏鑽。“霍霍爵土”對英國產生的心理威懾,是單純的武力所不可企及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霍霍爵士”露出真麵目。原來他是一個英國敗類,真名叫威廉·喬伊斯。1946年,39歲的威廉·喬伊斯被英國法院以叛國罪判處死刑。
傳媒傳媒,傳掉了總統1954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欲除掉給他造成麻煩的危地馬拉總統阿本斯,中央情報局奉命執行此項任務。中央情報局經過研究,決定采用輿淪宣傳為主、小股武裝突襲為輔的手段來推翻阿本斯政權?中央情報局先找到一位越獄逃到洪都拉斯的危地:馬拉反叛軍官卡斯蒂略上校,花了2000多萬美元拉起了一支由150人組成的反危地馬拉政府隊伍,然後在危地馬拉鄰國的一個穀倉裏設置了一個秘密電台“解放之聲”,選擇在1954年的“五一“節開播,為了吸引聽眾,“五一“節前.中央情報局在危地馬拉報紙上做了大量廣告,說“五一“用某個頻道可以收聽到危地馬拉人最愛聽的拉美歌星演唱的歌曲。
“五一“節那天,危地馬拉所有的電台,包括國家廣播電台都在休假,許多人都在按報紙廣告的指點收聽那個頻道的歌曲:這個頻道實際-亡就是中情局設置的秘密電台“解放之聲”。“解放之聲”在播放歌星歌曲的同時也插播消息說,卡斯蒂略上校將於6月1日率軍越過國境打回危地馬拉,而總統阿本斯將會向外國人出賣危地馬拉人的利益以保住自己的位置。適逢不久又有一位危地馬拉的空軍飛行員叛逃出境,中情局立即安排他在“解放之聲”向危地馬拉聽眾發表廣播講話。這樣一來,在幾周時間裏,危地馬拉人就對總統阿本斯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