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林失蹤前的淒婉情愛(1 / 3)

星.月.書.吧Ww8⊙c○m布哈林,全名為尼古拉·伊凡諾維奇·布哈林,1888年10月9日出生在莫斯科一個教師家庭。

布哈林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06年,布哈林告別了中學時代,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1908年,20歲的布哈林進入布爾什維克莫斯科工作委員會工作。次年,成為莫斯科布爾什維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開始了他漫長而坎坷的政治生涯。

布哈林作為世界曆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的親密戰友、前蘇聯**的傑出領導人、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在世界上隻活了49個年頭。在將近半個世紀的人生征途上,他留下的業績,在前蘇聯**曆史上那段令人窒息和悲劇叢生的年代裏,卻被一筆抹殺。他這個為蘇維埃政權的建立和發展獻出了自己的畢生精力的布爾什維克,竟倒在了自己戰友的槍彈之下,飲恨九泉。

可以令其瞑目的是,半個世紀以後,經過他當年青春洋溢而今已是華發蓋頂的妻子拉林娜近50年的不懈努力,布哈林的冤案終於得已昭雪。同時,拉林娜的所作所為,又引起了人們對布哈林曲折淒婉的情愛生活的回憶。

1911年,布哈林開始了他政治流亡生活,他流亡的第一站是德國漢諾威。不久,他又移居到維也納。

一天,布哈林在街頭突然遇見了鄉友娜傑日達·米哈伊洛夫娜·盧金娜,她也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逃到維也納的;她和布哈林在莫斯科大學時,曾經在一個同學家裏的集會上見過麵。今天.當布哈林和盧金娜在維也納再次見麵時,這對流亡異國他鄉的男女,不由自主地感覺到一種強烈的同鄉和故舊之情。從此,他們一起去圖書館,上閱覽室,一起議論奧地利學派的著作,一起在這個音樂王國裏欣賞和談論貝多芬、莫紮特、舒伯特和施特勞斯等人的作品;頻繁的交往使他們的同學、同鄉之情得到了升華,推心置腹的交流又使他們品嚐到了愛情的甜蜜。布哈林愛上了盧金娜,盧金娜也以熱戀之情鼓勵布哈林深入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幫助他學習異國語言。不久,布哈林與盧金娜結婚了。

婚後的生活雖然因為貧窮而過得十分艱難,但是,對布哈林來說,生活上又多了一層穩定的因素,因而他們的家庭生活顯示出了一種迷人的色彩。他伏案疾書,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寫出了《司徒盧威先生的魔術》、《無價值的政治經濟學》、《自由社會主義理論》等一批有價值的著作。

在婚後那段多變的歲月中,布哈林的個人生活也發生了變化。不久,布哈林離開了維也納流亡到瑞典等地,他的妻子沒有隨他一起去,隻身一人回到俄國,住到了她父母家裏。

在十月革命前夕那些緊張不安的日子裏,盧金娜的父親在家裏接待過一批批的地下工作者。十月革命勝利後,布哈林和盧金娜突然發生,婚變,隨即分了手。

布哈林和盧金娜離婚後,又和女經濟學家埃斯菲利亞·古爾維奇結了婚。婚後他們生了一個女兒,取名斯維特蘭娜·布哈林。孩子出世後,他們的感情卻發生了危機,兩人經常分開生活。布哈林住在克裏姆林宮,古爾維奇和女兒住在莫斯科的一所公寓裏。

這期間,斯大林和布哈林的私人關係十分密切。遺憾的是,當年無比親密的兩家後來卻成了敵對的兩派。

就在布哈林與古爾維奇的夫妻關係出現裂痕的時候,一個姑娘闖進了布哈林的生活。她叫安娜·米哈依洛夫娜·拉林娜,前蘇聯著名經濟學家尤裏·拉林的女兒。布哈林與拉林娜相識時,還沒有搬進克裏姆林宮。他和拉林一家同住在一幢樓房裏。布哈林住在樓上,拉林一家住在樓下,布哈林常到拉林家去聊天。

有一次,列寧和布哈林一起來到拉林的家,列寧這天興致特別好,對在場的人說了一些誇讚布哈林的話,還說:“布哈林是革命的金娃。”

當列寧講這話時,天真的拉林娜也在場。拉林娜聽了以後極認真地對列寧說:“不對,布哈林不是金子做成的,他是一個活人。”列寧看了這個小姑娘一眼,打趣地回答說:“當然,是個活人,我這樣說他,是因為他長了一頭紅黃色的頭發。”

在場的人聽了他們的談話都笑了起來。在拉林娜的眼裏,布哈林笑得最好看,是專門對著她笑的。

說也奇怪,布哈林第一次看到同事的女兒拉林娜時,就特別喜歡她。那一天,拉林的妻子帶著小拉林娜到藝術劇院看比利時作家梅特林克的《青鳥》。回到家中,小拉林娜就上床睡覺了。睡夢裏,劇中的情景又在她的腦海裏展現出來。這時,布哈林正好來拉林家串門,並到拉林娜的房間看她,當他看見已經入睡的拉林娜十分可愛,就用兩個指頭夾住她那高高的鼻梁逗著玩。此時拉林娜夢見了劇中是有一人高的貓向她撲來,她膽戰心驚,便大聲嚷道:“快滾開,貓!”喊聲驚動了書房中拉林娜的母親。母親聽了女兒的叫聲,知道是布哈林在逗孩子,便喊道:“尼古拉·伊凡諾維奇,你幹嘛要弄醒孩子?”這時,拉林娜已經從睡夢中醒來,看到了布哈林那富有吸引力的麵孔,心中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這就是他們的初次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