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與謊言(2 / 2)

事實上,撒謊就是尼克鬆政治生涯的一大特點。在他就任副總統期間,人們就習慣稱他為“狡猾的理查”;後來的水門事件,他雖然極力掩飾,最終還是讓他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在任內辭職的總統:想當初,他在電視屏幕前對著全國的電視觀眾發誓說:“我不是騙子”。然而,一年不到,1974年8月4日他就正式辭職了。

尼克鬆之所以最後會丟掉總統職務,一個關鍵問題是因為白宮保存的那些該死的錄音帶。如果尼克鬆把那些錄音帶全部銷毀的話,國會就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起訴他,他至少可以平安地度過餘下的兩年任期。

那麼,尼克鬆為什麼要把那些重要的密謀、會談都錄音下來?並且保存起來?原因說來很可笑,尼克鬆擔心自己會被淹沒在曆史之中,從而無人知曉。

尼克鬆非常在意自己的曆史地位。他一方麵極其欣賞基辛格,任命他做自己的國務卿;另一方麵,基辛格在學術界和新聞界交遊很廣,這很讓尼克鬆擔心,惟恐將來人們提起他的政府在外交方麵的成就的時候,都歸到基辛格的賬下;或者,如果有一天基辛格著書立說,很可能把一切成就、榮耀都歸因於自己,而不是他總統尼克鬆。所以,他把一切都用錄音帶的形式保存起來,這樣既可以方便自己將來寫作回憶錄,另一方麵,如果基辛格有什麼不良企圖,試圖抹殺他的曆史功績,他馬上可以拿出證據予以反駁。這就是他的考慮。事實上,尼克鬆之所以會有秘密錄音的念頭,很可能還是受到基辛格的啟發。基辛格和尼克鬆一樣,對內閣的其他成員都不信任,認為他們總是撒謊。尼克鬆親信鮑勃·哈德曼在書中寫道:“尼克鬆早在和基辛格的交往之初就意識到,非常有必要把他們所談論的一切都完全保存下來。……他知道基辛格保存了一大堆的談話錄音,但他自己實在是沒有時間去享用這些東西。”然而,除此以外,尼克鬆擔心的還有一件事情:他不知道,基辛格將來在評述他們兩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立場、態度的時候,是否會完全客觀、忠實?哈德曼還寫道:“總統知道,基辛格對某一問題常常沒有固定的看法,往往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知不覺就改變主意。”

有意思的是,無論尼克鬆還是基辛格,他們彼此對對方的信任度一直處於搖擺之中。西摩·赫什有一部著作:《權力的代價:基辛格在尼克鬆周圍的日子》,書中引述基辛格一位助手的話,形容尼克鬆在處理和基辛格的關係時,“總是不停搖擺、一會兒信任、一會兒又不信任”,而這,赫什說,“和基辛格對尼克鬆的態度正相匹配”。接下來我們看到了一幅奇怪的景象,兩個美國最有權勢的官員勾心鬥角、互相防範:如果說總統處理他們這種關係所采取的辦法是把他們所有談話內容都秘密錄音下來的話,基辛格也是如法炮製,把他們的電話交談——甚至還有他和其他每個人的交談——都秘密錄音。最後兩個人的保險櫃裏都收集了一大堆關於對方的文字和錄音資料。

對於誠實的價值,尼克鬆也不是全然不知道,至少有一次,他給人們的印象是他對這種價值是心知肚明的。他保存在白宮的那些錄音帶,記錄了他一次對手下的告誡,他告誡他們一定要信守誠實的準則。這件事發生在1973年4月16日,年輕的白宮顧問約翰·迪恩麵臨水門事件調查,於是跑來征求尼克鬆意見,但最後尼克鬆的建議顯然沒有被他采納。尼克鬆對他的答複是:“說實話。我對這裏所有的人都是這麼說的,一定要說實話!……當年希斯如果不撒謊,如果他告訴大家,‘我確實認識錢伯斯,年輕的時候也確實參加過一些**的活動,但在很多年前我就和它脫離關係了’。現在一定已經沒事了。而錢伯斯也就會適可而止。可是,如果你撒謊,那情形完全不同,你會因為這項罪名而不是其他罪名入獄的。相信我,對他們說實話,不要撒謊。”更多小說.盡在^星^月書^吧!《軍史上的泄密事件》最新章節名人與謊言由星-月-書-吧W★w★⑧⊙c★○m整理上傳

致軍史上的泄密事件的讀者:

①若讀者閱讀名家名著小說《軍史上的泄密事件》最新章節名人與謊言時發現本站未能及時更新或者本書章節出現錯亂內容缺少以及頁麵不能打開等情況,請您發站內短信通知我們:【發信給管理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