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真維斯拿什麼給行業?(4)(1 / 3)

主觀上,自主研發信息係統的工程有“長城”的戰略防禦作用。日常運轉中,供應鏈管理、企業核心價值、員工認同、信息化精細管理都在配套軟件中體現。如此一來,完整的內部管理保證企業擁有不可複製的競爭力,“防止別人打進來”。

客觀上,信息係統為內地服裝行業創造了價值標準。“企業各個方麵采用數字化管理,能快速地查到問題所在,並針對問題調配。整個公司不再是以個人風格行事,而是有統一準則,這也屏蔽了一些個人的發散性思維的弊端。”

一言以蔽之,真維斯建的這道“長城”有四大特色,依次如下:

第一,精確。

服裝業強調“調銷比”,即調貨與銷售的比例。真維斯的調銷比高達90%以上,就是說調100件貨,至少90件在終端最終能被賣掉,如此一來,降低了存貨率,節省了運營成本。

要實現高調銷比,首先信息采集要迅速,分析要及時,準確度要高;第二,貨品反應速度和運作頻率要快。如果純人力,可能要半年或一年下單,才能分配給貨。而在自主研發的信息係統下,真維斯能實現市場信息及時反饋,每一周、每一月都能及時調貨、配貨。

第二,快捷。

如前所述,要做到“精確”必須“快捷”,信息化幫助真維斯能夠“多倉發貨”。

實現高調銷比,不可能要求加盟商每周都來惠州看貨下單。真維斯有自己的加盟商運營平台,月均交易額超過1個億;B2C銷售逾千萬,有時日發貨量達好幾萬單。

一般情況,其他品牌處理訂單,會向不同部門或者同一貨倉下單發貨。真維斯的方式是根據顧客的訂單地址、倉庫的貨品存貨和負荷能力,平衡綜合分配,多倉發貨。

信息技術部總監說:“沒有自主研發的信息化係統,哪個倉庫有貨不知道,倉庫負荷量怎樣也不知道。真維斯的發貨方式,不要說普通企業,就算專業網商也沒幾個能做到。”

第三,全麵。

“真維斯遍布全國有幾千家店、十幾個配送中心、200多家工廠、近千個加盟商,這麼大的供銷網絡,要協調一起,單靠人很難。”電腦部總監說,“顧客看中一件衣服,顏色尺碼不合適,怎麼辦?可以說,‘店裏沒貨’;也可以說,‘暫時沒有,有了通知’。但我們的係統可以查倉庫有沒有貨,其他店有沒有貨,馬上可以答複顧客。”

第四,優化。

怎麼算贏利?在信息化係統裏訂一個目標,“各個崗位根據目標工作,業務概念數字化了。再說,以前盤點需要兩三個月,現在大約一周”。

至於明確責任,“比方我發了一批貨,過幾天你收到貨發現少了,那到底是哪個環節的問題?我可以懷疑你收到貨的時候虛報數據,你可以懷疑我發貨的時候虛報數據,抑或雙方都懷疑物流出錯。各方都有道理,責任卻界定不下來。有了信息化監控一放一收,責任到位”。員工不擔心別人的問題轉移到自己身上,能安心工作。

2008年,真維斯參加全國全行業信息化評比,排在第156名。

同年,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一支研究隊伍在真維斯總部進行了兩周實地考察,次年春,真維斯獲得了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頒發的“最佳ERP應用獎”。

從20屆“真維斯杯”走出的設計師(上)

作為內地服裝業曆史最悠久的設計比賽,“中國真維斯杯休閑裝設計大賽”20年間輸送出的優秀設計人才不計其數。隻是,少有人知道,“真維斯杯”原屬“無心插柳”。

1992年,上海服飾協會籌備一場設計比賽,萬事俱備,唯缺資金。賽事負責人與楊勳比較熟悉,了解後者“愛助人”,便拉他來讚助。“純粹為了幫朋友”,楊勳爽快地答應,拿出2萬元承辦比賽,頒獎時幹脆以企業名稱命名,叫做“旭日杯”。第二屆大賽,集團讚助了3萬元,恰逢真維斯進入內地,順勢改名“真維斯杯”,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