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真維斯拿什麼給員工?(3)(2 / 3)

根據亞太人力資源協會的一項統計資料顯示,企業員工流失率以不高於18%為好。真維斯總部以及各口岸寫字樓員工流失率約為2.3%。據此比對,真維斯的員工流失率維持在較低水平,這從側麵反映了真維斯的企業文化。

2011年真維斯總部以及各口岸寫字樓員工流失率統計報酬、空間是每位優秀職員努力的方向,但睿智的人還會將企業文化、工作氛圍等無形之物納入職業規劃的範疇,後者無疑更為難得和貴重。浙江口岸總經理說:“能夠給我提供一份不錯薪水的企業很多,可讓我感覺到自在與溫暖的企業除了真維斯,恐怕沒有。”

河南口岸副總經理則舉過一個例子。她說,早年從真維斯跳槽其他服裝企業的河南口岸一位店長,剛去新東家時春風得意,但今天再聯係,她沒有繼續幹這行,早換工作了。

“這店長與我差不多同時進入真維斯。被挖走後,她到新公司有一陣新鮮感,不過感覺很快消失,她發現待遇提高了,但不像真維斯有那麼多培訓和學習機會,也沒有老板跟著一起研究營銷方法一起成長。新知識進得少,之前的東西用掉後,經驗儲備枯竭,價值相應降低。新公司又不斷挖人,她被替代,不受重用,最終改行。”河南口岸副總經理說。

有意思的是,華東區副總經理、河南口岸副總經理,以及好些真維斯管理者的職業生涯中期,因為想創業或換個工作,都離開過真維斯,但最終又回歸。

回來後,楊勳似乎對他們更加器重,都有機會升職。楊勳的邏輯是:“你們出去創業,我支持;你們想換工作,也沒有問題。隻要不做傷害真維斯的事,什麼時候想回來,我都歡迎。”

事實上,對於“獵頭挖人”,楊勳看得淡然。他在多個場合講過:隻要不搞破壞,不介意員工跳槽。

在真維斯,30%是一個分界線——工資增加30%就能挖走真維斯員工,那是真維斯“企業文化的不成功”;如果超過30%,那證明真維斯員工高人一籌。“好比我們的店員,人家給他店長待遇;我們的店長,人家給他經理的待遇。”真維斯人才雖多,但不可能讓每個店長當經理,遇到這種情況,楊勳認為應該高興——這些員工在其他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舞台,進而推動行業繁榮,從個人到行業都是受益者,對於真維斯亦無害處。“看到這個行業裏都是從真維斯走出去的人,不正是真維斯對行業的貢獻麼?”

華中區副總經理則一直留在真維斯,她說:“在這裏,老板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我可以不斷吸收新的知識,得到鍛煉的機會,甚至可以把老板當成家人。”

獵頭挖人的籌碼不外乎“高薪”與“升職”,這些沒有讓大多數被“挖”的真維斯人動心。一則,在真維斯工作時間越久,逐漸達成與公司的文化共識,認同老板的價值觀,彼此在使命感、理想與共同目標上找到共鳴。再有真維斯營造的信任、溫暖的企業文化,滿足員工被承認、被尊重的心理預期,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旦建立穩固的互動關係,職員會克製某些短期行為,顧及長遠利益。從浙江口岸總經理、華中區副總經理等人的經曆看得出,企業與員工間不是簡單的雇傭關係。“你走了,我們可以再聯係;你遇到困難,我知道了也會幫助你。”真維斯提供的不僅是一個工作職位,更是一種“安全與快樂”的獨特關懷。

不管企業多麼困難,絕不輕易裁員

企業要經營得好,有三個必備條件:市場、人力和財力。其中,市場是基礎,財力是保障,人力是核心。三個條件又與“人、貨、店”一一對應。

楊釗在《創業·守業·人生》一書中寫道:“公司成長最大瓶頸不在於產品、技術和市場,而在於能否招攬適合的人才,並留住他們。”需要注意一點,真維斯招聘和留住的對象,必須是符合標準的人才。

楊勳觀點背後的潛台詞是,正因為合適的“人”難尋,所以有大局觀的企業家即便遭遇經營挑戰,寧可舍棄市場,犧牲財力,也不會輕易裁員。“成員團結一致,把精神放在工作上,他們不必擔心飯碗不保,即使身處逆境,也不必麵臨裁員和減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