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真維斯拿什麼給顧客?(2)(3 / 3)

一條零售價為120元的牛仔褲,最高的大類支出為50.4元,用於原材料和加工費用,也即“購買生產牛仔褲所需的靛藍布料和各種輔料與配件,如拉鏈、紐扣,以及工廠的加工製造費用”,占到零售價的42%。

店鋪租金及人力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占到了26%。根據平均估算,若消費者購買一條零售價為120元的真維斯牛仔褲,其中有31.2元被間接地投入了房東的存錢罐及用做支付店鋪人員工資福利。

實體店租金成本居高不下是不爭也難以改變的事實,不過真維斯開始建立電子商務,通過網絡售賣的方式能進一步降低這方麵的開銷。

店鋪營運的其他支出,裝修折舊、水電雜費,平攤在一條牛仔褲上,約為6元,占零售價的5%,而用於形象宣傳、購物袋、包裝等支出,大約在零售價的5%左右。和其他休閑品牌重金聘請明星代言造勢或在各類媒體播放廣告的宣傳方式不同,真維斯投放在電視、公交車身、明星代言等廣告與宣傳活動中的費用所占比重極小,以此換取更多的是與消費者共享的價值空間。

生產和銷售一條零售價為120元的牛仔褲,真維斯及工廠需要支付20.4元的全環節增值稅,占到零售額的17%。企業通過納稅來行使社會責任,這一部分的成本是剛性的、不可回避的。

除此外,行政費用和利潤占到零售價的5%,若再刨去行政費用,就是說,銷售一條牛仔褲,真維斯淨利潤不足6元,這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名牌大眾化”。

第二,“都能穿”。

真維斯門店產品比例,搭配大量基本款和時尚款。雖說眾口難調,但這兩個款式簡單、做工精致、風格趨於中性,進店的顧客都能穿。

第三,“穿得好看”。

這是更深層級的考量,涉及真維斯另一個營銷策略——衣服風格統一,所有單品都能搭配。“可以單件T恤、褲子、外套,也可以一整套搭配穿。”

“顧客忠誠法”的另一個層麵涉及產品的基礎——“絕對價值”。

一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現在有一些二手名牌交易市場?因為幾萬元的提包,其實滿足的是某一時刻的需求,而不是“必需品”。同樣的,奢侈品的售價是包含了諸多成本的最終體現,不僅是“絕對價值”。比較之下,真維斯想提供給顧客的就是實在的“絕對價值”。也許,顧客會在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購買的這件T恤不夠時尚,但絕對不會感到這件T恤“不值”,更不會覺得做工不好、穿著體驗不舒適。

一件售價幾十元的T恤,體現的最大價值,必然不是印花、款式,而是T恤本身的品質——“穿十年八年還在”的品質,這就是顧客直接體驗到的“絕對價值”。

品牌經驗:必須明白核心使命是什麼

真維斯的核心使命是為顧客提供“物超所值”的產品。

從淺層次講,顧客是企業的生命線。隻有目標消費群體願意付錢,真維斯才能把物品轉化為商品,把各方動員配置的經濟資源轉化為財富。延伸到更高層次,“物超所值”的目的是提高顧客的生活品質。

為了讓顧客滿意,真維斯堅持將顧客的選擇作為企業的選擇,顧客的選擇標準才是真維斯設計產品的標準。大眾化消費群體的消費理念是“一方麵喜歡潮流,但又反感流行元素中的誇張成分”。真維斯對流行元素恰當取舍,提供時尚又不出格的服飾。

當然由於地域、文化、年齡、性別、性格等差異,即便處於相同的消費群體框架,人們仍然有不同的穿著喜好。楊勳經常說:“每一款服裝的設計,出發點站在企業利潤的角度沒有錯,但更需要考慮衣服最終是賣給消費者的。顧客是衣食父母,這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是陳詞濫調,而能夠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之上,根據顧客的需求不斷調整、創新,這才是品牌最好的進攻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