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真維斯拿什麼給顧客?(1)(1 / 3)

香港鳳凰衛視主持人梁文道曾“抱怨”:今天的服務業比諸從前有了很大進步,起碼商店的售貨員不會再用一副晚娘的臉對付你,但還是會偶爾感到一絲絲不習慣。因為新派的“貼心”服務背後有著煩瑣的教導與嚴密的規則,那些為你送茶遞毛巾的小女孩恭敬得離譜,但你稍微提出一點她受訓之外的要求,她會立刻顯得手足無措。

這就是顧客。他們挑剔、感性,有想法;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不僅僅在於商家能給什麼。

在一個新興的市場,品牌伴隨著消費者成長。無論“物超所值”還是“名牌大眾化”,真維斯都站在顧客的角度,努力滿足顧客的需求。

柳傳誌喜歡講“蓋房子要先夯土”。顧客就是品牌地基,地基結實,商業大樓才能拔高。而如果問楊勳這些年最大的體會,他會說:“嗬護顧客就是嗬護事業。”

商品開發部總監的設計風格

鑽石之所以璀璨,離不開其表裏如一的渾然之色,企業也是如此。所謂“表”,指企業定位;“裏”,則是企業所有成員認同定位,並將其與各自專業合二為一。

大進商品開發部總監在真維斯工作已有10年。這10年裏,他越來越覺得自己不隻是一個服裝設計師,倒更像是一個“設計市場”的觀察者。他的風格,慢慢地由“潮流先鋒”轉變成“顧客導向”——用他的話來講,“我們一定要知道世界各地的潮流,要非常了解顧客真正需要什麼,然後去平衡”。

真維斯的設計團隊了解各地潮流、市場商情,無外乎用行業通用手法:派買手或設計師到世界各地看秀,收集資料。大進商品開發部總監說:“區別在於,老板比別人更肯花錢在設計部門。”

對全球潮流趨勢的觀察,隻是一個開始。

從有針對性地“掃貨”,到平衡真維斯“大眾化”理念,再到展示在門店裏的成衣,貫穿全過程也是困擾設計師的是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要做什麼?顧客喜歡什麼?”

作為設計者,大進商品開發部總監需要定期去門店觀察,與顧客交流。每個月固定的例會上,除了向老板彙報工作,他溝通最多的一定是市場部門和各口岸回總部的同事。

日複一日觀察市場,不斷選擇、判斷與取舍,用心獲取信息,這是大進商品開發部總監和真維斯幾十位設計師必做的功課。而與服裝設計師慣用“概念先行”的策略不同,真維斯設計師遵循“顧客先行”的理念。企業不要求他們的設計理念多前衛,而是要結合曆史銷售數據,再判斷潮流趨勢。

聽起來,這不像一個企業思維,更像一個哲學命題。

但在真維斯,這是“表裏如一”的必然結果,無論是設計師,還是供貨商、店員,甚至後勤部門,皆需遵循顧客的選擇標準,將顧客的選擇作為企業的選擇。這也闡明了“名牌大眾化”、“物超所值”的根源——不是企業自動改變了定位,而是市場、顧客的最終選擇。

“要做顧客想要的東西。我們做得再好看、再潮流,顧客不買,我們都是失敗的。”顯然,這位設計總監的著眼點,已經將顧客的需求放在了“設計”之首。至於他的作品,正符合“顧客想要”的產品——時尚必需品。要設計時尚的必需品,同樣經過了無數次反複與試驗,“晚禮服,不是必需品;數萬元一條的裙子,並非每個女性都有機會穿;但一件有設計、有主題、有潮流元素的T恤就是時尚的必需品”。

現在的大進商品開發部總監說出的這番話,放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做設計師的,多少會想要一些很有創意的東西,真維斯做的是一些很大眾化的東西。”表麵來看,設計師的天性與企業的定位格格不入。然而,做久了以後,大進商品開發部總監卻找到了不一樣的滿足感——“知道我們的顧客想要什麼,就可以糅合到創作中去”。更何況,“最基本的東西是最難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