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真維斯拿什麼給顧客?(1)(2 / 3)

這就是過去10年,大進商品開發部總監個人設計思路的轉變。

在他看來,真維斯的服裝設計,本身不需設計層麵的“創意突破”,顧客也不喜歡那種“大膽的突破”。他們要的是定位在同樣價格基礎之上的含蓄的差異化,“我們則更多地從版型、麵料、印花等方麵去演繹。其他品牌用出位的色彩與圖案,真維斯不會”。

“參差多態,乃幸福的本源”。進一步而言,真維斯的顧客,並不絕對排斥潮流元素,隻不過他們接受的方式比較含蓄。這又決定了大進商品開發部總監的風格,不能隻是單純的“簡潔、中庸”,還要時刻做到滿足大多數顧客的共同需求,既有創新,又不能過分。

商品開發部的使命(上)

服裝企業,設計舉重若輕,因而設計部門往往居於重頭地位。但在真維斯部門架構中,沒有“產品設計部”這個部門,取而代之的是“商品開發部”。

兩者之間有著怎樣的分別?

真維斯國際商品開發部總監的說法是:“我們不單做設計,我們的工作是開發適合市場的產品,成功開發要從理解市場開始。”換言之,真維斯的商品開發部包含設計功能,又不止於設計,它是連接設計與顧客的紐帶,把設計靈感轉化為經濟效益,理解和洞察真維斯與市場、消費者的關係。

國際商品開發部總監表示,10年前的真維斯根本不會采用深藍、軍綠和黃色三種顏色,原因是,“當時國內顧客挑選服裝有此顏色禁忌,深藍像革命時期穿的衣服,軍綠像軍裝,黃色在北方容易招惹飛蟲。細條紋衣服像病人服,也不行”。這是基於對國人消費習慣、穿衣風尚和文化風俗的基本判斷,當然也是最初級的判斷。然而,正是從這些基本判斷起步,真維斯20年間積累了龐大的數據儲備,成為產品設計的重要指導。

真維斯的設計人員有一項基本功,就是分析數據。從基層設計人員到成熟的設計師,越到高層,從數據中把握潮流趨勢的能力就越強,從而平衡次要與主要元素,設計出適銷對路的衣服。所以,現在的真維斯會嚐試軍綠色,因為“數據顯示,年輕一代對顏色的接受度已經發生了變化”。

不過,設計工作的特殊之處在於倚重靈感,設計人員大多特立獨行,有強烈的個人喜好,並且會有傾向性地將個人設計情感融入到產品中,他們怎會對冷冰冰的數據產生興趣?

國際商品開發部總監常常被下屬追問:“我就是要用這個顏色,我覺得這個顏色好看!”每逢此,她總是用數據說服對方:“你看看這個桃紅的顏色,三年來它銷售下滑的坡度多大!你覺得這個顏色還行嗎?如果一定要做,可以,但不能放在10個款式上,最多隻能上2個款式。”

流行元素天馬行空,商品開發部便用一套完備的數據與精簡的流程,將設計師的感性與服裝所需承載的理性連接起來,在合適的時間,推出款式、顏色、價位與目標客戶相適的服飾。

這就是真維斯商品開發部肩負的使命。

商品開發部的使命(下)

潮流如風,來去匆匆,大凡成功的休閑品牌都以基本款作為生存的基礎。然而,通常以價位為賣點的基本款產品,麵料固定,剪裁固定,能夠改變的隻有細微的局部和顏色。

大進商品開發部總監說過,“基本的款式最難設計”。

同為設計總監的國際商品開發部總監感同身受:“如何在沒有變化的東西裏找到變化?”她說:“一方麵,每個季度開季,商品開發部同事會到韓國、歐洲、美國,把優秀品牌所有碼數、顏色的衣服一箱箱買回來,然後老板召集大家一起開會研究,學習、借鑒。”

另一方麵,市場部積累的出貨量數據,也為設計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