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人物表(1 / 3)

呂後(前241——前180)本名雉,小字娥姁。西漢單父(今山東單縣)人。高祖劉邦皇後,故又稱高後。劉邦死後,子惠帝即位,惠帝卒,臨朝稱製九年。掌握西漢政權凡十六年。

劉邦(前256——前195)初名季,沛人。秦末為泗水亭長,二世元年響應陳勝起義,稱沛公,初屬項梁,與項羽所部並為反秦主力。漢王元年,攻入鹹陽,秦王子嬰降。項羽入關,大封諸侯王,邦為漢王。不久與項羽戰,漢王五年勝項羽,即皇帝位,建立漢朝。在位八年。

呂公(?——前203)秦末單父(今山東單縣)人,呂雉之父。《史記》不載其名,《漢書舊儀》謂“呂公,汝南新蔡人”,又《相經》謂“魏人呂公,名文,字叔平”。後世史家,亦據此認為呂公名文字叔平,此呂公實非彼呂公。好相人,見劉邦而異之,以女呂雉妻之。漢王元年封臨泗侯,後追尊呂宣王。

呂媼呂後之母。史佚其名。

太公(?——前197)劉邦父。史佚其名,〔唐〕司馬貞《史記.高祖本紀.索隱》謂:“皇甫謐雲:‘名執嘉’。王符雲:太上皇名‘煓’與湍同音”。〔正義〕曰:《春秋握成圖》雲“劉媼夢赤鳥如龍,戲已,生執嘉”。秦未沛人。高祖六年被尊為太上皇。

劉媼(?——?)劉邦母,失其姓名。〔宋〕裴駰《史記.高祖本紀.集解》謂:“皇甫謐雲‘媼蓋姓王氏’。又據《春秋握成圖》以為執嘉妻含始遊洛地,生劉季。《詩含神霧》亦雲。姓字皆非正史所出,蓋無可取。今近有人雲‘母媼氏’。(司馬)貞時打得班固泗水亭長古碑文,其字分明作‘溫’字,雲‘母溫氏’。貞與賈膺複、徐彥伯、魏奉古等執對反覆,歎古人未聞,聊記異見,於何取實也?”追諡昭靈後。

呂長姁(?——?)呂後之姐。生平失考。其子平高後七年封扶柳侯。長姁未見封,可能已在高後大封諸呂前去世。

呂媭(?——前180)單父人。呂後之妹,樊噲之妻。封臨光侯。呂後時用事專權,大臣盡畏之。呂後卒,為周勃等所誅。

呂澤(?——前199)單父人。呂後長兄。以客從劉邦入漢,還定三秦,將兵下碭。劉邦敗彭城,往從之。佐定天下。封周呂侯。諡令武。

呂釋之(?——前193)單父人。呂後次兄。以客從劉邦擊秦,後歸豐邑衛劉邦之父。封建成侯。卒諡康。

審食其(?——前177)泗水沛人。呂後外寵。以舍人侍呂後。曾與呂後同時為項羽所俘,質於楚營。遂成為呂後親信。高祖六年,封辟陽侯。呂後元年為左丞相,百官皆因決事。呂後死,諸呂被誅滅,文帝即位,免相。三年為淮南王劉長所錐殺。諡幽。

戚夫人(?——約前194)即戚姬。史佚其名。台灣學者高陽先生所著後妃傳,謂其名懿,對其來曆亦語焉不詳。濟陰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人。劉邦寵姬。生趙王如意。劉邦認為“如意類我”,屢次欲廢太子,立如意。呂後用張良計,召“商山四皓”為太子客,竟不易太子。劉邦卒,呂後縊殺趙王,囚戚夫人於永巷,斷其手足,去眼熏耳,飲以啞藥,使居窟室中,名曰“人彘”。

薄夫人(?——前155)會稽吳人。秦末為魏王豹宮人。楚漢戰爭中,豹為劉邦所殺。姬輸織室。劉邦見而納之,生劉恒,立為代王。從子至代,為代太後。代王立為文帝,尊為皇太後,景帝即位,尊為太皇太後。

劉盈(前210——前188)即漢惠帝。劉邦、呂後嫡長子。始為太子,高祖以其仁弱,欲廢之而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賴叔孫通、周昌等大臣力挺。後依張良迎請“商山四皓”之策,得不廢。即位後,呂太後殺趙王如意,斷戚夫人手足,令其觀“人彘”,視而驚病,歲餘不能起,遂日為飲樂,不聽政。在位七年。

劉肥(?——前189)沛人。劉邦庶長子。係劉邦微時外婦曹氏所生。高祖六年,封齊王。惠帝二年新歲,到長安朝賀,幾為呂後殺,因獻城陽郡以為魯元公主湯沐邑,乃得免禍歸國。卒諡悼惠。

項羽(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蘇蘇遷西南)人。名籍,字羽。楚國貴族後裔。秦二世元年(前209),從叔父項梁在吳(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戰死後,秦將章邯圍趙,楚懷王任宋義為上將軍,羽為次將,率軍救趙。宋義到安陽逗留不進,羽殺宋義,親率兵渡漳水,破釜沉舟,示無還心,擊破秦軍主力於钜鹿。複坑殺秦降卒二十萬人。進軍入關中,殺子嬰,焚宮室,火三月不滅。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於戲亭大封諸侯王。繼與劉邦爭衡,在楚漢戰爭中終為劉邦所敗,自刎於烏江。

項莊(?——?)下相人。項羽從弟。隨羽起事反秦。秦亡,羽宴劉邦於鴻門,謀士範增計欲殺邦,命莊舞劍,項伯以身翼蔽,不得擊。

項伯(?——前192)下相人,名纏,字伯。項羽叔父。從項羽起兵,為楚在令尹。劉邦入鹹陽,項羽駐鴻門,與範增計擊劉邦。項伯早年曾因犯罪得張良救,與張良交契,乃夜馳告良,並在項羽前為劉邦解脫。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欲殺劉邦。伯亦舞劍,以身翼蔽劉邦。邦乃得免。高祖七年封射陽侯,賜姓劉氏。

章邯(?——前205)字少榮。秦統一天下期間,邯滅韓收趙有功,二世時為少府,率軍鎮壓陳勝、項梁領導之農民起義軍。後在钜鹿(今河北平鄉西南)為項羽所破,降羽,封為雍王。滅秦後項羽大封諸侯王,邯被封以鹹陽以西之地,都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楚漢戰爭中,劉邦圍攻廢丘,邯兵敗自殺。

蕭何(?——前193)泗水沛人。初為沛主吏掾。從劉邦軍事。劉邦王漢中時,以蕭何為丞相,薦韓信為大將。楚漢相拒,留守關中,轉輸士卒軍糧,使軍中供給不乏。劉邦稱帝,論何元功第一。封酂侯。後協助劉邦滅陳豨、韓信、英布等。封相國。高祖死、協助呂後主朝政,事惠帝。病危時薦曹參繼任相國。卒諡文終。

曹參(?——前190)泗水沛人。秦時為獄吏掾。與蕭何同隨劉邦舉事,屢立戰功,負傷七十餘處。高祖六年,封平陽侯。曹任齊相九年。用黃老之術,清靜無為,與民休息。初與蕭何友善,及為將相,產生隔閡。蕭何死前,薦其繼任丞相,為惠帝丞相三年,一尊蕭何約束,有“蕭規曹隨”之稱。卒諡懿。

盧綰(前256——約前193)沛人。與劉邦同裏,同日生。隨劉邦起沛,後入漢為將軍。東擊項羽時,為太尉,封長安侯。後與劉賈擊滅臨江王共尉,又從劉邦滅燕王臧荼,封燕王。高祖十二年被疑與陳豨勾結謀反,逃亡匈奴。匈奴以為東胡盧王。歲餘,死於匈奴。

王陵(?——前181)沛人。始為縣豪,劉邦微時以兄事之。秦末農民戰爭中,聚黨數千人占據南陽。楚漢戰爭時歸附劉邦。漢王朝建立,封安國侯。為人少文任氣,好直言。任右丞相三年,惠帝卒。呂後欲大封諸呂,陵絕政以示抗議,被陽遷為帝太傅,實奪相位。盛怒之下,謝病去官,十年而卒。

張耳(?——前202)戰國末大梁人。為魏公子信陵君食客。曾為外黃令。與陳餘交契。秦末,陳涉起兵,以張耳、除餘為校尉,北定趙地。為右丞相。從項羽入關,被封常山王。後與陳餘有隙。餘率兵襲耳,耳敗走歸劉邦,隨韓信破趙。斬除餘於水上,立為趙王。死後,王位由兒子張敖繼之。

張良(?——前186)沛郡城父人,字子房。祖與父相繼為韓相。秦滅韓,良圖複韓,募力士於博浪沙狙擊秦皇末中,遂更姓名,逃亡至下邳,遇黃石公,受《太公兵法》。秦二世元年,聚眾響應陳勝起義。後從劉邦,為主要謀士。劉邦率軍入鹹陽,力勸劉邦閉宮室寶庫,還軍霸上。楚漢戰爭時,多出奇計助劉邦。高帝六年,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韓信(?——前196)淮陰人。秦二世二年,從項羽,為郎中。因受冷落,亡歸劉邦。任連敖、治粟都尉。蕭何為薦,拜大將軍。為西漢開國三傑之一。漢王四年,任相國。次為齊王。繼與劉邦圍殲項羽於垓下。西漢立,改封楚王。都下邳。被誣告謀反,貶為淮陰侯。高祖十年,被舉發與陳豨通聲氣,謀兵襲呂後。太子,為呂後與蕭何誘入長樂宮,殺於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