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前189)沛人。呂後之妹夫,其妻呂媭。年輕時以屠狗為業,從劉邦起事,為其部將。以軍功封賢成君。入關中後,項羽謀士範增擬在鴻門宴上謀殺劉邦,噲直入營門,斥責項羽,劉邦始得脫走。楚漢戰爭中,以臨武侯任將軍,屢建戰功。漢初,隨劉邦擊破臧荼、陳豨和韓王信叛亂,任左丞相,封舞陽侯。後以相國擊燕王盧綰,被人誣告欲以兵誅殺戚氏、如意,高祖即命陳平誅其於軍中。平畏呂後,執其回長安,遂為呂後釋放,並複爵邑。卒諡武侯。
酈商(?——前180)高陽(今河南杞縣西南)人。陳勝起義後,他聚數千人響應。後將四千人歸劉邦於岐。以軍功封信成君。漢初,參與平定臧荼、陳豨、英布等反叛,更封曲周侯。及呂後卒,因病不治事。周勃等平定諸呂,使人劫商,令其子酈寄紿呂祿,周勃等方得入據北軍、獲得成功。卒諡景侯。
酈寄(?——?)字況,酈商之子。與呂祿交好。呂後卒,大臣欲誅諸呂,使人劫酈商,令寄紿說呂祿,祿解大將印,以兵授太尉周勃。與寄出遊。勃等乃得入據北軍,誅滅諸呂。前179年嗣父爵邑。景帝時,七國叛亂,為將軍。後因擬娶景帝王皇後母平原君藏兒為夫人,景帝大怒,遂被下獄免國。
夏侯嬰(?——前172)號滕公。沛人。初為沛廄侍禦,已而補縣吏。與劉邦交契。劉邦為沛公,嬰為太仆,常奉車,屢建殊功。楚漢戰爭中,他曾救惠帝劉盈、魯元公主脫險。漢立國後,因功封汝陰侯。後以太仆事惠帝。帝及呂後感其當年救命之恩,特賜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異之。複以太仆事呂後。文帝入長安,其與東牟侯劉興居清宮,廢少帝,以天子法駕迎之,仍官太仆。卒諡文侯。
灌嬰(?——前176)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初以販繒為業。秦末農民戰爭中,以中涓從劉邦起於碭。入關,賜爵執珪,號昌文侯。曆任郎中、中謁者、中大夫等。後從韓信擊破齊軍,並殺項羽。劉邦稱帝,任車騎將軍,封穎陰候。以列侯曆事惠帝、呂後。呂後卒,與周勃、陳平共誅諸呂。諸呂平定後,還軍長安,同周勃、陳平共立文帝,任太尉。不久代周勃為丞相。前177年,匈奴大入北地,將八萬騎還擊之。卒諡懿侯。
陳平(?——前178)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少時家貧好讀書,治黃老術。美如冠玉。嚐宰裏中社,分肉其均,父老稱善。其謂“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漢書》本傳)。秦末、陳勝起事,事魏王咎為太仆,後從項羽入關,任都尉。旋歸劉邦,任護軍中尉,為謀士。六出奇計,助劉邦得天下。高祖六年,封曲逆侯。惠帝、呂後、文帝時任丞相。呂後死,與太尉周勃等合謀,滅諸呂,迎立文帝,任丞相。卒後諡獻侯。
周勃(?——前169)泗水沛人。少時織薄曲(蠶具)為生,又常為人吹簫給喪事。秦末從劉邦起義,以軍功為將軍,封絳侯。漢初,從劉邦平定韓王信、陳豨及盧綰之亂,任太尉。為人質直敦厚,劉邦認為可屬大事。並預言“安劉氏者必勃也”(《漢書.高帝紀》)。
呂後死,諸呂欲危劉氏,勃與陳平定計誅諸呂,漢室以安。迎立文帝,任右丞相,不久謝請歸相印。及陳平卒,複為相,後免相就國。被誣以謀反下廷尉獄,賄獄吏乃出,複爵邑,卒諡武侯。
周昌(?——前192)泗水沛人。秦時為泗水卒吏。後從劉邦在碭舉事,入關破秦,為中尉。以內史堅守敖倉。為禦史大夫,破項羽。高祖六年,封汾陰侯。為人剛直倔強,敢直言。口吃。高祖欲廢太子劉盈,立如意(戚姬所生),周昌力挺不屈。後為趙王劉如意相。呂後縊殺趙王,遂托病不朝。卒諡悼。
陸賈(?——?)本楚人。以客從劉邦定天下,名有口辯。常使諸侯。曾奉使南越,說南越王趙佗稱臣歸漢。歸拜太中大夫。時於高祖劉邦前稱說《詩》《書》,高祖謂:“馬上得天下,安事《詩》、《書》”?其答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漢書》本傳)。高祖乃令述秦所以興亡之故,著《新語》。力主提倡儒學,“行仁義”,“法先聖”,並輔以黃老“無為而治”思想,作為其理論主張。惠帝時,呂太後用事,欲王諸呂,自度不能爭,乃病免。後為陳平畫策,令其與太尉周勃交好,促成將相和。並周遊於漢廷公卿間,對誅滅諸呂、迎立文帝貢獻殊巨。孝文帝時,再次出史南越。令尉佗去黃屋稱製等天子之儀,以諸侯事漢。
韓王信(?——前196)戰國末韓襄王庶孫。張良得信,以為韓將。從入漢中,拜為韓太尉。高祖二年,將兵略定韓地,立為韓王。六年,以太原郡為韓國,徙信,以禦匈奴,都晉陽。後改徙馬邑。同年降匈奴。高祖十一年為漢將柴武所殺。
英布(?——前195)六安六縣人。因坐法而被黥麵,故又稱黥布。秦末農民大起義中依項梁。梁死,複屬項羽。從羽入關,封九江王。曾奉項羽命與衡山王吳芮擊殺義帝。楚漢戰爭中,因隨何遊說而歸漢,封為淮南王。從劉邦擊項羽。後因韓信、彭越見誅,懼而舉兵反。高祖親征,討破之。布敗逃江南,為長沙王誘殺。
陳豨(?——前195)宛朐人。從劉邦起事入關,為遊擊將軍,屢建戰功。高祖六年,封陽夏侯。監趙。代邊兵,以備匈奴。後因廣招賓客,遭劉邦疑忌。高祖十年,舉兵叛漢,自立為代王。為周勃擊敗。高祖十二年,被樊噲軍追逐,殺於靈丘。
彭越(?——前196)山陽昌邑人。字仲。嚐漁钜野澤中,秦末聚眾起兵。楚漢戰爭時,將兵三萬人歸漢,拜為魏相國。後率部攻楚,曾斷項羽糧道,致楚漢戰爭定鼎勝局。後助劉邦滅項羽於垓下。封梁王。陳豨反,劉邦自往擊之。至邯鄲,征梁兵,越稱病,使部將將兵詣邯鄲。梁將扈輒勸其反,不從。為梁太仆告發,高祖遣使捕之,廢為庶人。徙蜀。途遇呂後,訴其冤忿,呂後誘之複入劉邦洛陽行宮,說劉邦殺之,夷三族。
劉敬(?——?)原名婁敬。齊人。高祖五年以戍卒求見劉邦,建議入都關中,有功,賜姓劉。拜為郎中,號奉春君。七年漢與匈奴交兵,出使匈奴,歸言匈奴強大不可擊。劉邦不納,乃被圍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脫險後封敬為關內統,號建信侯。他首倡“和親”政策,建議將魯元公主嫁單於,因呂後阻止遂替之以宗室女。又建議徙六國貴族十萬人充實關中,以削弱關東望族豪強勢力。
叔孫通(?——?)薛(今山東滕縣東南)人。曾為秦之博士。秦末,先為項羽部屬,後歸劉邦。任博士,號稷嗣君。漢王朝建立初,禮儀疏蕩,通招致大批儒生“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製定朝儀。高祖七年在新建成的長樂宮朝歲,眾臣完全按朝儀次奉賀,以尊卑次起上壽。高祖大悅,拜通為奉常。兩年改任太子傅。曾諫阻劉邦易儲,惠帝時複任奉常,定宗廟等各種禮儀。
季布(?——?)楚人。楚漢相爭中,曾為項羽部將,多次圍困劉邦。漢立國,劉邦曾懸千金追捕季布。後由朱家通過夏侯嬰向劉邦進言,得赦免,並拜郎中。孝惠時,官中郎將。性耿介,重信義,楚人稱:“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文帝時,有人言其賢,以為可擢升禦史大夫,又有人言其勇,說其愛酗酒而難為天子近臣。故被召至京師,留邸一月而見罷。
臧荼(?——前203)故燕將。從項羽入關,羽立荼為燕王,都薊。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荼殺韓廣而並其地。高祖五年,荼反,為高祖劉邦所擄殺。
張敖(?——前182)大梁人。張耳子。高祖五年其父張耳卒。嗣為趙王。其妻為劉邦、呂雉之長女魯元公主。高祖七年,劉邦從平城過趙,敖執子婿禮甚恭,反被詬罵。趙相貫高以劉邦傲慢,欲誅之,敖不許。九年事發被係獄。貫高言趙王實不反,乃赦之,降封宣平侯。其女為惠帝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