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用人及為政(2 / 2)

(主)——你這話說得極好。做大事業的人,原要有闊大的胸襟和能容人的氣度。林衝罵王倫說:“你也無大量大才,做不得山寨之主。”有大量亦是作首領的必要條件之一。俗語說:“宰相肚裏撐下船”,言其度量之大也。一個作首領的人,賞不能避仇,罰不能避親,又要如宋江之流,見人說好話,送銀子。行事如不得人的諒解,則毀謗集於一身,凡當大首領的人,當他的生時,都是“譽滿天下,謗亦隨之。”如不是一個大量的人,恐怕隨時都可氣死。俗語說:“當家人是汙水缸。”老子說:“能受國之垢,是為社稷主。”汙水缸正是“受國之垢”者。能受國之垢者,始可為社稷主;受國之垢,非大量人不能(用馮友蘭語)。至於察察為明,好親細務,也是一般做首領的人的通病。為政之道,我覺得莊子《天道篇》說得很好,他說:“夫帝王之德,……以無為為常,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是上與下同德,下與上同德,則不臣;下有為也,上亦有為也,是上與下同道,上與下同道,則不主;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雖絡天地,不自慮也;辯雖雕萬物,不自說也;能雖窮海內,不自為也;天下產而萬物化,地不長而萬物育,帝王無為而天下功。”馮友蘭先生有一好譬喻:“做首領的人,譬如一個趕西洋式馬車的人,他高高地坐在車上,讓馬拉車走。他看那馬走得慢,就打它一鞭;看那馬走得快,晚上就多與它一點草料。他們做的事,隻是如此。他用不著下車來幫馬拉車。他若下車來幫馬拉車,所加的力量也有限,而拉車的幾個馬,反因沒人指導,而走亂了步驟,拉錯了方向。……就拉車說,馬是有為;趕車的人是無為。趕車的人坐在車上趕馬,是‘用天下而有餘’。他下車來幫馬拉車,是為天下用而不足。”王安石所以不能如劉宴那樣成功,看來不僅是胸襟不夠闊大,其為政之道,也不免過於“有為”的緣故。司馬光譏王安石愛好老子,而不能行老子之道,就他的急於求功效說,那倒是對的!

(客)——在根底上,你是主張“因”的呢?還是主張“革”的呢?

(主)——“因”和“革”,都是客觀環境所決定的。一個政治家,不過是順時勢而為之的“產婆”。此時,此地,卻是要大刀闊斧來“革”的時勢,所以“新的幹部”是需要的,而為政的人的新氣度,更是需要的!

(1940年6月,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