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人類進化的解讀(2)(2 / 3)

他們對人類進化的不同時期進行了劃分,形成了很多理論,這裏介紹其中較新的一種,它把人類進化的曆程大致劃分為4個階段,即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早期猿人

如前所述,目前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在肯尼亞發現的600萬年前的原初人土根種。其次是2001年發現於埃塞俄比亞阿瓦什地區、距今580萬~520萬年前的地猿始祖種。再晚一些的還有在肯尼亞發現的、生活在大約4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湖畔種和350萬~330萬年前的扁臉肯尼亞人。但是,這些早期猿人的化石並不多。

目前已經找到大量化石依據的最早期人類,就是300多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種。與他們同一時期的,還有非洲中、北部的南方古猿羚羊河種。此後還有300萬~230萬年前非洲南部的南方古猿非洲種,以及250萬年前生活在埃塞俄比亞南方古猿驚奇種。

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最晚的南方古猿,要數230萬~140萬年前坦桑尼亞中部的南方古猿包氏種(也就是前麵提到的東非人),以及190萬~150萬年前生活在南非地區的南方古猿粗壯種。

種類如此繁多的南方古猿,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纖巧型和粗壯型。像阿法種、非洲種和驚奇種就屬於纖巧型,而埃塞俄比亞種、包氏種和粗壯種則屬於粗壯型。可見,在非洲大陸上曾經同時生活著好幾種南方古猿,但是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後來都被淘汰了,隻有一個種類的後代流傳下來,進化成為現在的人類。

盡管我們現在還沒有充分的證據來確定究竟哪一種南方古猿才是我們的祖先,但是目前一般認為,纖巧型比粗壯型更有可能演化成現代人。或許現在已經發現的種類,都還隻是我們祖先的遠房親戚,而真正的祖先遺骸說不定還深埋在地下長眠呢。

纖細型南方古猿出現的時間較早,一般在200萬年前;粗壯型南方古猿出現的時間較遲,一般在距今200萬年以後。

纖細型南方古猿身高約1.20米或1.30米,體重平均為25千克,腦量不到450毫升,但從腦膜上可以發現,腦的頂葉已經擴大,可能已具有原始語言的能力。

而粗壯型南方古猿的頭頂上,還保留著像大猩猩那樣的正中央突起,咀嚼肌也非常發達,與其說像人,倒更不如說像猿。

纖細型南方古猿應該是生活在氣候相當幹燥的空曠地區,因為在出土這類南方古猿的地層中,還發現了豬類、羚羊等,但沒有河馬。粗壯型南方古猿則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其鄰近地區可能大部分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因此一般認為粗壯型南方古猿是森林的主人。

南方古猿能夠用力折斷樹枝,將其當做武器或工具。但他們還不會製造石器,隻能利用自然界中現成的破碎石片和石塊。所以他們的生產能力很低,主要靠采摘植物的果實、嫩葉、嫩草、塊根等充饑。要是碰上好運氣,也許偶爾能發現野獸沒有吃完的動物屍體,這就是他們的美餐了。他們可能會用鋒利的石片把屍體上剩下的肉從骨頭上割下來解解饞,或者把屍體大卸八塊,化整為零,帶回去和同伴分享難得的美味。要是遇到老、弱、病、殘或者較小的動物,他們也可能利用手中的工具,靠著那麼一點點的智力,給自己搞點葷腥。

經常性的對天然石器的使用,以及由此而帶來的高效率,使埃塞俄比亞的一群原始人開始學習自己製造石器。正如前麵所提到的,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石器,距今已有250萬年。一般認為,在此之後不久就出現了“能人”,他們也屬於早期猿人,生活在240萬~160萬年前。他們的腦量已經達到800毫升,在天然工具不足的時候,也會選擇材料加工最簡單的石器。科學家們甚至認為,這時候的人類可能已經會用樹枝、樹葉和獸皮之類的東西給自己造個“簡易窩棚”來遮風擋雨了,看來他們的生活水平是有所提高了。

晚期猿人

在非洲發現的最早的、保存比較完整的晚期猿人化石,是一個出土於肯尼亞納裏奧科托姆的男孩骨架,大約生活在160萬年前。

最初研究人員把他的牙齒萌出情況與現代人進行比較,推測他死亡時大約11歲。但是後來研究人員發現,像他那個年代的人類,牙齒萌出時間應該介於猿和現代人之間,所以這個男孩死亡時的年齡可能是9歲左右。不過他的身高已經有160厘米,如果他長大成人,身高可能達到180厘米以上。與早期猿人的身高比較一下可以發現,人類的身高在160萬年前總的發展趨勢是由矮到高,此後直至發展到現代人,身高就沒有太大的變化了。

非洲晚期猿人製造石器的技術比以前有了更大的進步,從這個時期已經出土的石器來看,最典型的要數“阿舍利手斧”。這種石器比較薄,一般兩邊對稱,而且邊緣被修理得比較整齊。

晚期猿人中,化石資料最豐富的要數我國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目前已經從這個遺址中挖出了大約40個猿人的各種化石,他們生活在大約50萬年~20萬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