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人類進化的解讀(1)(3 / 3)

周口店村附近的龍骨山,有一個廢棄的采石場,安特生在那裏的確發現了一些早已滅絕的動物化石,如腫骨鹿等。除此之外他還注意到,在龍骨山的石灰岩溶洞裏,有一些白色的破碎石英片。這個小小的細節沒能逃過一個科學家的雪亮眼睛,他很快產生了疑問:在石灰岩地區怎麼會有石英?那必定是從別的地方運來的。他觀察了周圍的地形,自然的風和水流都做不到,即使是鳥獸也不可能。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安特生頭腦中產生了:“我有一種預感,原始人就在這裏。現在我們必須去做的,就是要去找到他。”因為如果把這些鋒利的石英碎片和已經發現的動物化石聯係起來的話,它們就很可能成為切割動物皮肉的利器。

在隨後的考察中,安特生發現這個地方的地層是大約50萬年前形成的。

他在1923年和1926年又分別發現了兩顆像人的牙齒,第一顆的主人太老了,牙麵已經被磨平,無法辨認出究竟是人還是猿的牙齒。但是第二顆牙齒的主人尚顯年輕,通過鑒定,它屬於人類無疑。

於是,他宣布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了50萬年前的古人類。這個發現令全世界都為之震驚,因為這無疑是對“喜馬拉雅山的形成迫使人類形成”的理論給予了化石證據的支持。周口店也成為研究人類起源問題的科學家們所關注的焦點。在周口店發現的古人類被命名為“北京中國猿人”,後來改為“北京直立人”,而“北京猿人”和“北京人”是其俗稱。

可是,北京猿人的發掘工作卻異常艱難,因為周口店附近的範圍非常大。

從1921年到1929年的11月之間,科學家們隻找到了3顆古人類的牙齒,似乎很讓人泄氣。但這並沒有動科學家們繼續挖掘的決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1929年11月底的一天,負責挖掘工作的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小洞口,他們用繩子係住腰部,緩緩下降到10多米的洞底,看見了很多新的化石。第二天就在這個小洞裏發現了一個有一半露在外麵的猿人頭蓋骨,而另一半還埋在硬土裏。這就是北京猿人的第一個完整頭蓋骨,科學就是這樣向堅信它的人們招手的!

在此後的幾年裏,周口店又出土了一些人類的頭蓋骨和破碎的石片、石塊,這些石片和石塊與一般的自然破碎的石塊有所不同,經過當時研究舊石器的權威專家鑒定,它們是古人類打製出來的石器。而從猿人洞裏挖出的黑色物質,也被證明是人類用火後留下的痕跡。

所有這些證據都證明,盡管北京猿人隻擁有平均1088毫升的腦量,與現代人的腦量(平均1400毫升)有一定差距,但他們已經脫離猿的隊伍,堂堂正正加入了人類大家庭。

而且還有另外一份驚喜,由於爪哇猿人的頭骨與北京猿人的頭骨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因此許多學者也把他們看成是人類的一分子。

東非人

在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被發現後的30年時間裏,他們一直被視為人類的最早祖先。直到1959年,古人類學家瑪利·利基在非洲東部坦桑尼亞的奧都威峽穀發現了大批石器,把人類曆史一下子從50萬年前推到175萬年前。

而且在發現石器的地方,還找到了一個相當完整的、類似於大猩猩的頭骨化石。她當時認為這些石器就是這塊頭骨的主人生前製造的,於是給他起名為“東非人包氏種”。後來其他的古人類學家對這塊頭骨做了進一步研究,認為他應該屬於“南方古猿”的一種,因此就改名為“南方古猿包氏種”。

1960年,瑪利·利基的兒子又在他母親發現“東非人”頭骨的不遠處,找到了一個小孩的頭骨,隨後又在同一地區發現了更多的人類化石。這些化石後來被命名為“能人”,意思是“手巧的人”,其生活年代估計為距今190萬年前。

有些古人類學家做了進一步的考察,認為原來發現的“東非人”的石器,實際上可能是這些“能人”製造的,而“東非人”或許是“能人”的獵物。

南方古猿

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人們用來區分人和猿的標誌是能否製造工具。但是1960年一位英國高中畢業生的研究改變了這一看法,她的名字叫珍妮·古道爾。通過對坦桑尼亞河邊密林中黑猩猩的觀察,她發現有時候黑猩猩會摘掉草枝上的分叉,用剩下的主幹插到螞蟻窩裏,等螞蟻們爬上草枝時再抽出來吃掉螞蟻。這個現象表明,黑猩猩不僅能夠利用現成的天然物品,而且還能對其進行改造,這就意味著它們也能夠製造工具。可是如果這樣就把黑猩猩歸入人類當中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後來人們逐漸廢除了用能否製造工具來劃分人和古猿,而改用新的標誌:能否直立行走。

這樣一來,人類的曆史就又要再往前推了,原來已經發現的能夠直立行走,但還不會製造工具的南方古猿也成為人類大家庭中的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