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樣從洪荒中走出的
人的祖先究竟在哪裏生活?他們相貌如何?曾經有多少人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而廢寢忘食。不過,他們的孜孜以求是有道理的,因為這是在為整個人類尋找“雙親”。
盡管古代的人們編織出“上帝”“女媧”這樣具有神力的父母,使當時的人暫時得以安心,可是哪個孩子不想看看自己的親生父母呢?怎奈仁慈的上帝和美麗的女媧沒有給人類這樣的機會。於是,有人開始懷疑,發誓要找到自己真正的祖先,畢竟認錯祖先是多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啊!
懷疑上帝
真正用科學的方法搜集證據,提出人類起源於古猿的,應該從英國學者達爾文算起。有趣的是,達爾文在19歲時被父親送到劍橋大學,學的是神學。
他父親打算讓他以後當個牧師,可是他卻一心隻想著研究動物和植物。所以當他22歲大學畢業的時候,沒有去當牧師,而是登上了“貝格爾號”巡洋艦,參加環繞地球的科學航海調查。
在曆時5年的調查過程中,達爾文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麵對他在生物界所看到的無數奇妙現象,他不再相信世界上的動植物是一成不變、自古就有的,更不願再相信上帝創造萬物的神話。1859年達爾文50歲的時候,他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發表了他的驚世巨著———《物種起源》,創立了進化論。
不過,在達爾文生活的年代,宗教勢力在歐洲依然很大,他不敢觸犯宗教的權威,所以在《物種起源》中隻談動物和植物,沒有討論人類起源的問題。但是出於對真理的渴望,他在書的末尾暗示性地寫了一句,說他的進化理論“將有助於人類及其曆史的闡明”。
這實際上是在啟發人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的起源也和其他生物一樣,遵循著一個共同的規律。
古猿說
達爾文的小心並沒有讓他逃脫被攻擊的命運,《物種起源》出版後,立刻引起了來自宗教界和學術界落後勢力的強烈不滿。當時的牛津大主教———威爾伯福斯就揚言,要在牛津舉行的英國科學促進會的大會上“粉碎達爾文”。
不過,達爾文並不是孤單的,很多人已經成為進化論的忠實捍衛者,他的好友赫胥黎就是其中之一。盡管那次會議達爾文沒有參加,但赫胥黎已經下定決心要與大主教針鋒相對。
這位大主教根本不懂生物學,但他倚仗宗教的權威,依然在大會上先發製人,振振有詞。他說:“按照達爾文的觀點,一切生物都起源於某種原始的菌類,那麼我們人類就跟蘑菇有血緣關係了。”在長達半小時的蠻橫攻擊之後,他又把矛頭指向赫胥黎說:“我要請問坐在我旁邊的赫胥黎教授,按照他的關於人是從猴子傳下來的信念,請問:跟猴子發生關係的究竟是你的祖父一方,還是你的祖母一方?”聽眾裏麵發出了哄笑聲。
好在我們都知道,如果中傷和嘲笑就能壓製科學的話,那麼我們今天也就沒有科學了。赫胥黎用大量的科學事實反駁了主教的發言,然後以莊嚴的神情對主教作了有力的回答:“我重複說一遍:一個人沒有理由因為有猴子做他的祖先而感到羞恥。如果有一個祖先在我的回憶中會讓我感到羞恥,那就是這樣一種人:他不滿足於自己的活動範圍,卻要用盡心機來過問他自己並不真正了解的問題,想要用花言巧語和宗教情緒來把真理掩蓋起來。”赫胥黎強調,寧願一隻猿猴而不是一個主教來做他的祖先。
赫胥黎的這番發言著實犀利,以至於當場就有宗教勢力的追隨者氣得暈倒。但也就是這種“認猿為祖”的勇氣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贏得了很多進步學者、大學生和其他聽眾的熱烈鼓掌。
此後,赫胥黎把人和靈長類動物的身體構造以及卵的發育進行了詳細的比較,發現人和猿之間的差異比猿和猴之間的差異還要小。他把這些都寫進了《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
一書中,並且第一個提出了“人猿同祖論”,認為人是猿的近親,人是由古代的類人猿逐漸變化而來的,也可能人是和猿一起從同一個祖先那裏分支而來的。
最有力的證據
關於人類的起源,神創論和進化論爭執的焦點之一,就是古今人類有無差別。在形形色色關於“神造人”的傳說中,最初的人和現在的人沒什麼兩樣。而進化論則認為,越古老的人就越像猿,而不像現在的人。麵對這樣的分歧,找到證據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不過,科學家不像神學家那樣隻會拚命地翻閱那些發了黃的聖經,他們要從事實中去尋找證據。化石是他們想到的一個重要證據,雖然死人不會說話,但是他們保存下來的骨骸卻能讓後人讀出他們的秘密,看看不同時期的人類化石,就能知道他們究竟像不像今天的人類。
最初出土的人類化石,是1823年在英國海邊一個叫做“帕維蘭”的山洞裏發現的一副骨架,它的附近還有一些骨器、裝飾品和動物化石。由於當時宗教思想對人們影響很大,所以這個發現並沒有引起重視,人們還以為那是羅馬時期的人類遺骨。直到1912年,人們才認識到那是人類進化最後階段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