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以周邊的事物為話題。例如在一家餐館裏,你可以說說餐館的布置和設計,以及服務員的工作態度等。
最後,說話時,要留心觀察對方的臉色。也就是說要察言觀色,隨機應變。在說話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狀況。我們在全神貫注地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要留心別人的臉色,看臉色說話。
古代一個舉人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得到了一個縣令的職位。走馬上任的第一天去拜見自己的上司。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為了打破沉默,縣令問:“大人尊姓?”這個問題讓上司很吃驚,但是還是勉強回答說:“姓某。”縣令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說:“大人的姓,不在百家姓中啊!”上司對這位縣令的話更加驚異了,於是就說:“我不是漢人,我是旗人。”縣令又問:“大人,您是屬於哪一旗啊?”上司回答說:“正紅旗。”縣令接著說:“正黃旗是最好的,大人,您怎麼不在正黃旗呢?”縣令的話,讓上司感到非常憤怒,於是就問:“縣令,你是哪兒人啊?”縣令說:“廣西人。”上司就說:“廣東最好,你為什麼不是廣東人啊?你走吧,我不想和你說了。”
縣令就是不會看人臉色說話的典型,對方的臉上明明已經寫上了厭惡的情緒,但是縣令還是沒有捕捉到這個信息,沒有適時地轉移話題,最後在對方的強行要求下,不得不終止了話題,讓談話無法進行下去。
其實,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情緒會通過自己的麵部表情表現出來。所以在說話的時候,要注意對方的麵部表情的變化,也就是說要看人臉色說話,假如發現對方的臉色有一瞬間的怒氣,就應該立即終止話題,或者轉移話題。
總之,隻有用敏銳的眼光認真觀察周圍的事物,才能言而有“續”,讓話題不斷。
營造吸引聽眾的磁場
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吸引力很重要。就是說要成功地引起別人的注意,無論是作為你的聽眾,還是作為發言者,重要的是讓他主動參與到你的話題之中,否則你就是唱獨角戲。那麼“言之有續”也就無從談起。
說話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正常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需要與人交流。就像前文所說的,我們每一天都要遇到無數的人,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就需要交流。那麼在交流的過程中,怎樣引起別人的注意,讓談話繼續下去呢?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的話具有吸引力,讓自己成為一塊吸鐵石,把聽眾都吸引過來。
營造吸引聽眾的磁場,在演講中尤其重要。現就以演講為例具體說一下怎樣做。
1.準備好充分的素材
要打有準備的仗,在演講的時候,必須要有所準備,能夠即興演講的人畢竟隻是少數,而大多數人在麵對眾人的時候,總是會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緊張感,人在緊張的狀況下,很難使自己的語言具有吸引力,很難做到言之有“續”。所以在演講之前,一定要充分準備。在演講過程中,為了增加吸引力,可以設計一些問句。例如引用一個小故事,在故事快要結束的時候,可以說:“你們覺得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麼?”這樣就會把別人成功地引進你設計的情境中,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從而達到營造吸引聽眾磁場的目的。
2.必須要有具體的內容
在很多年前,有兩個人同時報名參加了紐約一個著名的演講培訓班。其中一個是大學教授,另一個是街邊的小販,這個人曾經參加過英國海軍。這兩個人,一個溫文儒雅,一個粗獷豪放。在培訓的過程中,很有趣的事情出現了。在每次演講訓練的時候,他們倆都被安排在同一組,而且是同時開始演講。開始的時候,教授的聽眾總是比小販的要多,但是每次演講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聽眾就陸陸續續地轉移到小販這邊。幾乎每次都會出現同樣的狀況。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教授在演講的時候,注重使用華麗的語言,但是內容過於空泛。而小販正好相反,他在演講的過程中,雖然語言並不優美,但是總是能抓住問題的核心,而且內容具體生動,還會引用很多例子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再加上他充滿活力的肢體語言,使得他的演講更加有吸引力。因此,隻有說話具體,才能引起別人的注意,讓別人感興趣。例如,我們說一個小孩子頑皮搗蛋。這樣說的話就不易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如果換一種方式,說這個小孩經常捉弄鄰居家的小狗,經常往別人家門口扔泥巴,因而經常被父母打屁股。說得具體一些,吸引力也就增加一些,把別人引入你的話題中,就不會讓你們的談話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