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度地表達我們的感激是必要的,也許我們不懂得比較“高尚”的作法,但吃頓飯、送個小禮物,也僅能表達我們感謝的萬分之一,它的作用不在於“禮”的輕重,而在於心意的表示,讓朋友曉得他這個忙幫得多麼具有“值感”,多麼受朋友的重視,也許對他而言是舉手之勞,卻可能是朋友攸關生死的大事。
不管他是否接受我們的感激之法,最重要的是,我們說出來了,他也聽到了,知道我們有多在乎這件事,就像那位美國朋友的女同事,一路陪他聊天,事後還倒開水、泡咖啡的,沒花什麼錢,卻十足表現了她們的感激之情,而那位美國朋友也感受到了,同時還說:“很愉快。”其實朋友在乎的不過是這麼一點點的回饋罷了。
總之,與人相處你要時常轉換一下自己的思維,不要囿於習慣和傳統,那樣會讓你得不償失。我們應當牢記一句話:“天底下沒有誰幫誰是理所當然的,今天人家抽空過來都是人情,即使有錢可賺,也應心懷感激。”
13.距離產生美
人們常常用“親密無間”來形容誌同道合、感情深厚的朋友。其實這也是人際交往的一個誤區。生活中那些傑出人士之所以能較好地把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因為他們懂得距離產生美的道理。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兩隻豪豬饑寒交迫,就要死去。它們為了暖暖身子,相互依偎在一起,可是第一次由於靠得過近,各自身上的刺紮進了對方的皮肉中。於是,它們打了起來,但一旦分開,又冷得要命,所以又不得不再次靠在一起。在這樣的幾次反複中,它們終於發現了能相互感受到對方體溫又不挨紮的合適的距離。
不知你是否意識到,人際交往中也存在著一種“豪豬距離”。也許這個比喻不太恰當,但我們在生活中體驗到的一個事實是,人際交往一旦逾越了某種距離,不僅談不上交際的成功,甚至會兩敗俱傷,彼此反目成仇。兩個人,由於有相同的誌向和興趣,或有相似的經曆和感受,成了朋友。與他人相比,朋友之間要顯得親近許多,所謂的“豪豬距離”也比他人要短一些。但是,即使是摯友,彼此之間也會有一定的距離存在,遺憾的是,人們常常忽視這一點。所以這注定他們成不了傑出人士。
王芳新婚不久,接到了遠在國外工作的大學時期的好友李霞的來信,信中說她要回國度假。
有朋自遠方來,自然是一件樂事,分別好幾年了,王芳十分想念李霞。李霞到北京後,因在北京沒有親戚,王芳便熱情地邀請她住在自己家裏,李霞也高興地接受了。王芳夫婦新婚不久,臨時住在公司的一間宿舍裏。李霞一來,王芳的丈夫隻好打起了“遊擊戰”,東家借宿一晚,辦公室裏湊合一宿。開始時他還不覺得什麼,想著隻要妻子高興,自己寧願受一些委屈。可時間一長,晚上休息不好,更談不與新婚的妻子共度良宵,白天上班還要考慮今晚在哪裏過夜,工作上也受到一定的影響,焦躁與不耐煩便漸漸顯露出來了。
李霞對此卻渾然不覺,不是要王芳陪她遊玩,就是拉著王芳一道上街購物。王芳看著日漸消瘦的丈夫,又是著急又是心疼,後悔當初不該留李霞在家住。為了撫慰丈夫,她隻得以工作忙為借口,不再一天到晚陪著李霞。這樣一來,李霞又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抱怨王芳不夠朋友,離開北京時,心中很是不快。結果這一次聚會,不但沒有加深彼此的友誼,反倒使關係從此疏遠了許多。
那麼,問題出在哪裏呢?根本原因就在於兩人忽視了人際交往中還有“豪豬距離”的存在。
總之,即使是朋友,彼此間也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朋友之間雖然有很多相同點,但仍然有一片隻屬於自己的世界,有一片不希望別人涉足的天地。企求早晚相隨、形影不離式的友誼是不現實,也是不聰明的。你如果珍惜與朋友的友誼,就要時常提醒自己與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一句話,保持距離並不代表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