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多元思維,突破創業的誤區(3)(1 / 3)

台灣天仁茗茶創業已有三十多年。當年,李瑞河先生為了選擇開業的地點,曾花了一番心思。有人建議他在台南縣的佳裏鎮、麻豆鎮開業,因為此地尚無茶莊,競爭壓力小,容易捷足先登。李瑞河先生對此事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就在他舉棋不定之際,有一天,他到麻豆、善化一帶了解市場,傍晚時分回到台南市,正好路過天仁兒童樂園,他就到園內涼亭休息,心裏還在盤算著何處開業的問題,很是憂煩。突然間,他眼前一亮,看到一個奇特的景象:很多人擠在花園旁的小魚池釣魚,旁邊另一個大池卻隻有稀稀幾人,顯得非常清靜。

原來大池魚少,小池魚多,盡管大家拚命擠在小魚池,但卻不斷有人釣到魚。他於是聯想到之所以台南市有那麼多的茶莊,台南縣各鄉鎮反而那麼少,道理極其淺顯,因為都市居民消費能力強,喝茶的風氣盛行,加上幾家茶行的釣餌部署已久,自然聚集相當多的茶客。而麻豆、佳裏鄉仍然充滿著農村社會的生活習慣,他們都不講求奢侈的喝茶享受。

由於釣魚池的啟示,他不再遲疑,信心十足地踏出事業的第一步,果然一鳴驚人。基於這種成功的經驗,以後他都選大城鎮的繁華地區開業,開創了台灣連鎖經營的先河。

由此可知,李瑞河先生卓越的思維判斷功力正是奠定決斷的勝利基礎。

(3)須有超人的思維能力和魄力

人的思維能力愈高愈遠,就會有曲高和寡的現象。尤其是一般人常滿足於現狀,陶醉於既有成就的美夢中,任何太激進的做法都會被視為“異端”,遭到反對。這時若要力排眾議,斷然掃除“人為”的障礙,就必須具有膽識和實踐能力。

日本三洋電機的創辦人井植歲男生前常說的一段話,頗值得我們深省,他說:“以自己經營事業的立場去觀察或者去思考的話,事業是不會有所突破的,應該站在更高一層來觀察事物。”

井植當初毅然離開鬆下,另起爐灶,投入市場已過度飽和的車燈業,但他卻口出驚人之語,立誓在幾年內建造一家年產200萬個車燈的工廠。然而事實上,當時的十六家工廠所生產的10萬個車燈都銷售不了。

原來井植看到當初大多數的日本人都以自行車代步,如果沒有車燈,夜晚行車將很不方便,所以他判斷車燈將成為必需品。再者,車燈市場小是因為產量太小,規模不經濟,以致價格太高,消費者駐足不前,市場因而打不開。

後來,果然在井植建廠四年之後,兩百萬的目標就輕易達成了。

(4)思維超然,當局者也清

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意指當事人因得失心太重,無法淩空冷眼旁觀,以致失去“平常心”的素養。既已患得患失,自然無法從“高處、大處、遠處”等層麵來做決策,“目光如豆”的人,怎會有令人佩服的明快判斷呢?有一則寓言故事,記述某商人故意將一本《下棋必勝法》裝在以梧桐木精致的盒子裏,然後高價求售。有一位好棋者,不惜花高價購買回來小心翼翼地打開,豈料書中隻寫幾個字:“下棋時要經常保持比對方超然的思維”。

這一則寓言昭示決策者要以大局為重的超然思維,以第三者的客觀立場來看事情,處事自能了無牽掛,決策必然高明。

(5)多元思維尋求最佳決斷

決策者應該是集“眾智”的人。盡管他做決策要有相當的魄力,但他絕不能專斷與獨斷,而應廣泛請教,以求集思廣益進行多元化的思維,甚至多聽反對者的意見。

美國通用公司總裁史隆就常從“反麵”思考的多元思維方式來尋求最佳決斷。據說他曾在一次高級管理人員會議中說:“諸位先生,我們對這項決策似乎已有一致的看法。”

隻見出席會議的成員紛紛點頭,表示同意。但是他接著說:

“現在,我宣布會議結束,此問題延擱到下次會議再行討論。但我希望下次會議能聽到‘相反’的意見,或許這樣,我們才能做最後的決策。”

史隆的做法是少有的,但也是可貴的,因為正確的決策來自正反不同的意見。先有結論是經不起事實考驗的,惟有掌握充分的信息與客觀的事實,才能下最後的決斷。

羅斯福總統也是此道高手。每遇重大事件,他總是先讓一位助理去研究,並囑咐他千萬不可泄密。然後,他又邀請與該助理意見相左的其他助理去研究同樣的問題,當然,他也要求他們保持機密。這樣,羅斯福不受左右的任意擺布,他能很客觀地從各個角度考慮問題。當然,他的決策水平是一流的。

(6)培養“第六感”的敏銳性

很多體育比賽都是一瞬間決定勝負的,到底應如何抓住那一刹那的時機,確實令人煞費苦心,這就需要一個多元的思維方式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