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多元思維,突破創業的誤區(2)(1 / 3)

建這樣一個飯店需要100萬美元,可希爾頓的錢是隻夠買這塊地皮的,至於建旅店的錢就一點著落也沒有。就在很多人都認為希爾頓要放棄的時候,他卻出其不意地取得了驚人的進展。希爾頓找到老德米克簽訂了買賣土地的協議,土地出讓費為30萬美元,就在老德米克等著希爾頓如期付款的時候,希爾頓卻改變了主意,他直接找到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說:“我買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館,而我的錢隻夠建造旅館,所以我現在不想買你的地了,隻想租借你的地。”

就在老德米克想發火,不想和希爾頓合作的時候,希爾頓非常“真誠”地接著說:“我的租期為9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為3萬美元,你保留土地所有權,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你有權收回你的土地和土地上麵的飯店。”老德米克心想,30萬美元的土地出讓費雖然沒有了,卻換來270萬美元的未來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權,還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飯店。

於是,這筆交易就談成了,希爾頓第一年隻需支付給老德米克3萬美元而不是30萬美元。換言之,希爾頓實際是隻用了3萬美元就拿到了應該用30萬美元才能拿到的土地使用權。

雖然希爾頓省下了27萬美元,但是與建造旅店需要的100萬美元相差好大一截。於是,希爾頓再一次找到老德米克說:“我想擁有以土地作為抵押去貸款的權利。”已經是利益共同體的老德米克沒有辦法不同意希爾頓的建議,否則連1美元也拿不到了。有了土地使用權,希爾頓從銀行順利地獲得了貸款,開始了第一次真正的創業。

生活中靠借雞生蛋創業的傑出人士,可以說不勝枚舉。其要義是把自己的利益實現和有實力的利益追求者捆綁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當然同時也把風險轉嫁給了對方,看,這就是多元化思維的無窮魔力!

4.創業需要非常手段

資金可以說是創業的第一需要,但是一些傑出人士卻不會被囿於此。他們不會因為沒有資金而放棄創業,他們的多元思維會促使他們為走出這一創業誤區而使用不同的手段,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世界著名的快餐連鎖店“麥當勞”的創建者克羅克,他創業的成功是他多元思維的結果。

克羅克原先是美國的一個窮光蛋,沒讀完中學就出來做工,以養家糊口,維持生存。後來,他在一家工廠當上了推銷員,一方麵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另一方麵,也是更主要的,他在推銷產品過程中走南闖北,結識了不少人,交了許多朋友,增長了見識,積累了大量有關經營管理方麵的寶貴經驗。一段時間後,他開始越來越不滿足於給別人當雇員了,一心想創辦自己的公司。

可選擇哪一行呢?“民以食為天”,隨著人們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他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當時美國的餐飲業已遠遠不能滿足已變化了的時代的要求,亟需改革,以適應億萬美國人的快餐需求。

想歸想,要將其變成現實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必須為之付出一定的代價。克羅克麵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資金問題,要實現鴻鵠之誌沒有啟動資本就如同“水中月”、“鏡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對於一貧如洗的克羅克來說,自己開辦餐館又談何容易呢?

思來想去,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在做推銷員工作時,曾認識了開餐館的麥克唐納兄弟,自己倒不如憑雙方交情先打入其內部學習,以最終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

主意已定,他找到麥氏兄弟,對其進行了一番讚美後,話鋒一轉,開始講述自己目前的窘境,待博得對方的同情後,便不失時機地懇請麥氏兄弟無論如何要幫他這個忙,答應他留在餐館做工,哪怕是做一名跑堂的小夥計也行,否則,他的日常生活將麵臨危機。在過去一段時間的接觸中,克羅克深知這兩位老板的心理特點。為盡早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他又主動提出在當店員期間兼做原來的推銷工作,並把推銷收入的5%讓利給老板,麥氏兄弟見有利可圖且又考慮到眼下店裏確實人手不足,便十分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要求。克羅克進入快餐店後,很快就掌握了其實力與條件。為取得老板的信任,他工作異常勤奮,起早貪黑,任勞任怨;他曾多次建議麥克兄弟改善營業環境,以吸引更多的顧客;並提出配製份飯、輕便包裝、送飯上門等一係列經營方法,以擴大業務範圍,增加服務種類,獲取更多的營業收入;還建議在店堂裏安裝音響設備,使顧客更加舒適地用餐;他還大力改善食品衛生,狠抓飲食質量,以維護服務信譽;認真挑選店堂服務員,盡量雇傭動作敏捷、服務周到的年輕姑娘當前台招待;而那些牙齒不整潔、相貌平常的人則安排到後方工作,做到人盡其才,確保服務質量,更好地招來顧客。當然,他的每一項改革都使老板感到滿意,因為,他的言談舉止總是表現得那麼坦誠,那麼可信賴,給人留下謙虛謹慎的極好印象。由於他經營有道,為店裏招來了不少顧客,生意越做越好,老板對他更是言聽計從,百依百順了。餐館名義上仍是麥氏兄弟的,但實際上餐館的經營管理、決策權完全掌握在克羅克的手中。這一切正是通向其最終目的的鋪路石,可憐的兩位老板一直蒙在鼓裏,對此並無絲毫戒心,甚至還在暗自慶幸當時留下克羅克的決定是對的,多虧他的有效管理和辛勤治店,餐館的生意才這麼興隆,財源滾滾而來,大有“伯樂相識千裏馬”之自豪與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