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忠福這一舉動無論在任何時代看來都是一種投機行為,似乎是一種荒唐的投機。然而,正是這種投機才使他與眾不同。可以說羅忠福在懸崖上的表演,表明他的過人之處,他很善於捕捉機遇,遲早要脫穎而出。因為在那個人人都渾渾噩噩、人雲亦雲的年代,他卻睜大眼睛以多元化思維四處尋找機會,創造機遇,而不是消極地等待機會。他的“投機”就是投準機會,可以說是抓機會,也可以說是見縫插針,總之就是要使自己成功。看準時代特征,掌握大勢,找準機會,善於捕捉,這樣做,自然會獲得成功。
羅忠福回遵義探親,無意中看到城裏有人以9角錢1斤的價格收購槐樹籽,不禁想起自己插隊的大山裏到處是槐樹,何不讓農民們收集槐樹籽後,以3角1斤賣給自己,然後再出來賣。大山裏的農民做夢也沒有想到世世代代爛在山溝裏的槐樹籽還能賣錢,紛紛進山去采集。羅忠福預備了一條大麻袋,每收滿一袋樹籽,就利用回遵義的機會運進城賣掉,時間一長居然也慢慢積累了不少錢。
這一次成功後,羅忠福決定再試試自己的運氣。他看到當地農民不會使用化肥肥田,因而化肥在當地根本沒有市場。於是,他自己先從遵義城裏買回化肥,施用在自己的自留地上。幾個月後,他種出的南瓜、水稻和蘿卜都豐收了,不僅產量大增而且果實飽滿,周圍不用化肥種地的村民們羨慕極了,都來向他要肥料。羅忠福乘此機會做起化肥生意。這不僅幫助了周圍的鄉親,而且自己也在賺錢。到返城時,他手裏已有了1000多元的存款,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而且是絕無僅有的。
羅忠福在農村的這些作為,受時代大環境的影響和限製,他還得等待機會,在這種時候,他有再大的能耐,也隻能一步一步來。首先,羅忠福苦等調動工作的機會,即招工機會。在當時,任何知青都盼望著端鐵飯碗,1972年,羅忠福終於被招入遵義一家國營廠當學徒。由於他勤奮好學,善於鑽研,他很快就成了青工中的佼佼者,被吸收到工廠的“技改小組”,協助高級工程師們一起搞了許多技改項目。
盡管羅忠福幹得不錯,但工廠顯然束不住他,他具有一種素質:經商素質。羅忠福那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多元思維習性使他時時關注著更加廣闊的天地。為此,他訂了許多份報紙,每天潛心鑽研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社會發展趨勢。羅忠福覺得不能再在工廠這樣幹下去了,盡管他已經快要被提升為車間主任了。“我的理想是從商”,他義無反顧地作出這樣的決定。他每天都要把報紙仔仔細細地看過,從中分析國家的政治和經濟動態,敏銳地抓住機遇,羅忠福的輝煌成功就是來自於他這種善抓機遇的本事。後來,他做起生產、銷售沙發的買賣,積累起了自己的最初業的資金,最終締造出名揚大江南北的福海集團。
6.精彩人生源自精彩決斷
人生充滿了選擇,創業也不例外,創業之初我們總要在幾個可供選擇的方案中,作一“賭注式”的決斷。對於我們所選擇的結果究竟是好是壞,也往往沒有明確的答案。這就需要多元化的思維來作我們決斷的指導,因為機會難得,想再回頭重新來過,是絕不可能的。
(1)智慧的決斷是抓住機會的利器
凡是傑出的創業者,在其人生的旅途中,很少有能一步登天的。他們憑多元的思維眼光,在充滿困頓與挫折、失敗的環境中做出扭轉乾坤的決定,終於柳暗花明,攀登上事業的頂峰。
據說,機會之神全身赤裸,滑溜溜的很不容易抓住,隻是它光禿禿的頭上有一小撮頭發,人們僅能在它轉身的瞬間,即時抓住它的頭發,才能把它留下。
其實,上天並未特別照顧那些抓住機會之神的幸運者,隻不過是他們用心良苦,——再對問題苦思對策,因而參悟玄機,獲得機會之神的青睞。
(2)要有獨到的思維見識
一般而言,創業者所麵臨的問題都是“多元”的,“多元的問題”就決定了需要多元化的思維去解決。單純的問題或是例行公事,隻要有相當的常識與經驗,就可駕輕就熟、妥善地加以處理。至於錯綜複雜、牽涉較廣的問題,除了要具備專業知識的素養外,更要有整體的策略性思考,既不能被眼前的壓力所懾服,又不被利害關係所迷惑,而要秉持公平、客觀的態度,做應有的理性分析。因此,有自己獨到的見識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