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多元思維,突破創業的誤區(1)(1 / 3)

當今社會是優勝劣汰的社會。由於社會的競爭性不可能給每個人都提供工作崗位,嚴峻的就業形勢迫使一些人自己創業。創業成功的傑出人士們告誡我們創業不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還需進行多元思維,突破創業的種種誤區,方能達到目的。

1.培養多元化的思維

人的大腦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大腦很適合多元化的思維。然而,過去我們所受的教育,使我們習慣於“直線式的思考”。直線,或許可以說是以1—2—3—4—5的依次順序並列排下的邏輯。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好的思維方法,相比較而言發散性的多元化思維在處理各種問題時要迅速和有效得多。

其實進行多元化思維也並不難,隻要把直線式的思維方式,改換成人類一向最擅長的“視覺思維”、“空間思維”即可。傑出人士在創業初期都是靠多元思維突破其間的種種誤區。

中國傑出企業家祝某就是一個善於進行“視覺思考”的人,著名評論人薑奇平在一篇文章中將祝某稱為“惟一對網絡股的製度創新效果具有理性認識的企業家”。他將祝某的觀點歸結為:企業製度應當為現在尚無名分的“知本”提供製度保障,用期權肯定企業家的知本財產。這樣才能抓住當前資本市場上的有利機遇,最大限度地解放生產力,走出困境。這是中國企業改革的真正突破口。

祝某從裕興公司的上市經曆中,對目前全球資本重組浪潮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認識,而且可以說是非常的獨特。他把這叫做“新圈地運動”。和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的圈地運動一樣,新圈地運動的實質是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轉變中資本的再分配。

“中國要是錯過當前的曆史機遇,就要錯過一個時代。”祝某認為,在資本的產業重組階段,如果你沒有獲得資本而別人獲得了,就等於百米賽跑中人家已經起步,而你仍在起跑線上猶豫。別人都把資本投在產業結構高端,你卻被擠在低端,未來幾十年,你可能會翻不過身來。隻能是別人賺大錢,你賺小錢,甚至不賺錢。所以“微軟要壟斷PC業界標準,我非要爭信息家電業界標準不可!”

所以祝某說裕興要做香港股市的微軟。

“虛實結合”,祝某一再說。“自從有了知識經濟後,虛擬經濟已經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新興企業帶著巨大的泡沫吃掉沒有泡沫的企業。比如AOL吞並時代華納。裕興現在一手拿著港元,一手拿著期權,也可以吃了,而且吃得比別人更利索。——拿著股市上的錢去收購企業,這是一種更高級的企業形態:泡沫越大,收購企業的水平越高,也更方便。”

“光泡沫行嗎?不行!光啤酒沒泡沫行嗎?也不行!所以裕興要做啤酒也要打泡沫!”祝某可謂言語犀利,一語中的。而這透徹的見解自然是從他對市場全麵性觀察思考後才能夠獲得的。

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大多數時間大多數人都是直線思考的思維方式。

我們的頭腦的構造,本來並不是直線型的,而且,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本身,也不是直線的,我們所看到的世界,甚至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稱得上是直線的。

沒有人規定我們看一件東西或觀察一件事物,要先從哪兒看起,再看到哪裏,最後在哪兒終結。我們經常是從自己想看的部分、自己有興趣的部分看起,或是以一種在瞬間掌握整體的方式,來運用我們的視覺。

直線式思考是導致平庸的最佳方法,因為直線會束縛我們天馬行空的靈感,使我們的思考被定型、局限。對一件事情我們應該是有各個角度的不同看法。然而因固有的知識,使我們將自己的觀察角度,局限在一點上,從而就失去了其他角度考證事物獲得獨特感受與認識的能力和機會。

要跳出直線式思維方式的困擾,要發現任何新的事物,首先要學會“觀察”。經過全麵的觀察,可使事物逐漸清晰、明朗。但此時觀察所有的工具,必須要以非直線化的工具為前提。

因此有不少傑出人士都指出:傑出者必須要具備散射性的思維能力與習慣。擴展思維空間,是幫你成功創業的一隻手。要成大事或者是成就傑出的人生,是需要這隻“手”來幫一把的。所以,平時就要養成用多元化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的習慣,也就是思考中的創新。這樣,才會使你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如同韓召善的創業經曆一樣,誰能保證你就不是第二個韓召善呢?

盼盼集團的前身是營口市金屬製品廠,是韓召善背著8.6萬元債務,帶領十幾名工人創辦起來的。經過將近十年的努力奮鬥,他們終於將一個隻做些零件的小工廠發展成為了有自己品牌的小有名氣的企業。當時他們生產的“宮燈牌”檔案櫃十分暢銷。90年代初,工廠已有800多人,年生產產值1700萬元,實現利稅30多萬元,這對鎮辦小廠來說已是相當可觀的,但韓召善卻感到鐵皮櫃市場基本飽和,不會有大作為,商場如同戰場,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研製開發出新的、好的拳頭產品。這一年,適逢中國刮起舊城市改造之風,建築業十分火熱,經過一時間的考察,韓召善發現家用防撬門市場前景不錯,便提出轉產防撬門。但是立刻招到了大多數的成員反對。他們認為眼下維持好鐵皮櫃的生產就可以了,怕再折騰個雞飛蛋打一場空,弄不好,還把這幾年積攢下來的老本兒都得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