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創新思維,突破發展的瓶頸(5)(1 / 3)

人應該知道思維創新的重要性,它是撞擊成功迸發出來的火花,養成思維創新的習慣,是任何一個傑出人士必備的素質。

曆史是源遠流長而偉大的,這需要大家用心來學習。但我們在學習前人優秀東西的同時,也為自己編織了一張無形的網——前人固有的思想的一張網。這張網給了我們許多知識,但有時候也網住了我們自己的思想。此時,隻有勇敢地否定前人,衝破這張網,才能夠創造新的東西,得到新的發展。

18世紀化學界流行“燃素學”。這種認為物體能燃燒是由於物體內含有燃素的錯誤學說,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誤使許多科學家都去積極尋找燃素,沒有一個人對此表示懷疑。瑞典化學家舍勒也是熱衷於尋找燃素的人,他從硝酸鹽、碳酸鹽的實驗中,得到了一種氣體,實際上就是氧氣。但他卻以為自己找到了燃素,命名為“火氣”,並解釋為火與熱是火氣與燃素結合的產物。舍勒如果不受燃素說的影響,當時就得到了氧氣的發現權。英國人普利斯特在實驗中也得到了氧氣,可是也因為篤信燃素說,而把氧氣說成“脫燃素的空氣”,遭到了舍勒同樣的命運。

後來,普利斯特把加熱氧化汞取得“脫燃素的空氣”的實驗告訴了拉瓦錫。拉瓦錫卻未從眾,他不受燃素說的束縛,大膽地提出懷疑,經過分析,終於取得了氧氣的發現權,使化學理論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要善於思維創新,要敢於否定前人,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習新知識,不能完全依靠老師,也不能盲目迷信書本,應勇於質疑問題。勇於提出問題,這是一種可貴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創造的萌芽。創造的機製是:由於知識的繼承性,在每個人的頭腦裏都容易形成一個比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當某一些經驗與這一概念世界發生衝突時,驚奇就會開始產生,問題也開始出現。而人們擺脫“驚奇”和消除疑問的願望,便構成了創新的最初衝動。因此“提出問題”是創新的重要前提。

1922年俞平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詩集《冬夜》。該詩集收錄了俞平伯數年間創作的一百餘首新詩,在我國的新詩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曆史地位。

當時,由於我國的新詩尚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對新詩創作的理論探討與總結,就顯得格外需要與迫切。俞平伯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在此方麵卓有建樹。

在《冬夜》的自序中,俞平伯現身說法地總結道:

“我懷抱著兩個做詩的信念: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真實。做詩原來是件具體的事情,很難用什麼抽象概念說明它。

“我不願顧念一切做詩的律令,我不願受一切主義的拘牽,我不願去摹仿,或者有意去創造哪一詩派,我隻願隨隨便便的,活活潑潑的,借當代的語言,去表現出自我,在人類中間的我,為愛而活著的我……”

在此,俞平伯無所顧忌地道出了自己的兩大創作理念,一是自由,二是真實。他的所有創作都是基於上述理念完成的,因而帶有鮮明的個性與時代特色。這兩大創作理念也可以被看做是新詩創作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則。正是因為追求自由,他才思考自己的思維方式,探求走自己的路。正是創新的思維使這些成為現實。

俞平伯就是一位敢想敢做,善於思考創新的傑出人士。

多少年來,不知有多少傑出人士為創新而向曆史發出挑戰了,或許人們已經把他們的容貌淡忘了,但他們的精神,他們對曆史做出的貢獻卻一代又一代地影響著人們,影響著千千萬萬的我們。

10.貴在“與眾不同”

“我本人與瘋子惟一的不同之處就是我不瘋。”

這句聽上去有些“瘋狂”的話語出自西班牙傑出畫家薩爾瓦多·達裏,從這句類似於宣言性的話語裏,我們就可以想見這位傑出藝術家及其作品了。

在藝術創作領域裏的發展似乎與在其他領域裏的發展不完全相同。盡管我們在前麵強調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就沒有兩次不同的創業,但是,就創業而言,其中的確還有一些共同或共通的東西可以遵守,前人的,別人的,等等。而藝術創作則不同,一位作家,一位畫家,一個音樂家,他們的價值其實就在於他的“與眾不同”。他們要想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使發展進入順利階段,就要用與眾不同的東西去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