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當你身處逆境時,不要認為自己無法完成這件事情,不要給自己灌輸錯誤的思想,要相信自己能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奇跡。
善於總結,把失敗變為財富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因為自己努力不夠,做事情總是得不到圓滿的結果,但是他們不是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而是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為自己的失敗和挫折辯護,掩蓋自己的失誤和不足。其實,不管他們尋找什麼借口,我們都明白失敗不是借口可以掩飾的。
有這樣一個神話故事:
有一個生麻風病的病人病了近40 年。有人告訴他,隻要他喝了前方不遠的水池裏神奇的水,病就可以痊愈。但是他躺在那兒近40 年,卻沒有往水池邁近半步。
有一天,佛祖碰見了他,問道:“施主,你要不要醫治,解除病魔?”
那麻風病人說:“當然要!可是人心好險惡,他們隻顧自己,卻不幫我。”
佛祖聽後,又問他道:“你要不要被醫治?”
“要,當然要啦!但是等我爬過去時,水池都要幹涸了。”
佛祖聽了那麻風病人的話後,停頓了片刻,又問他:“你到底要不要被醫治?”
他說:“要!”
佛祖回答說:“好,那你現在就站起來,自己走到那水池邊去,不要老是找一些理由辯解。”
那麻風病人聽後,深感羞愧,立即站起身來,走向水池邊去,用手捧著神水喝了幾口。刹那間,那糾纏了他近40 年的麻風病就好了!
大多數人身上都有這樣的問題—喜歡給自己找借口。很多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工作無意義……人生總是讓他們不滿意,認為是給他們設置了很多障礙,以致他們不能成功,不能快樂地生活。
人生中總會有不如意,總會遇到挫折和不順,於是有人尋找各種借口,為自己的失敗和不如意找各種理由來掩飾。如果他們把找借口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總結教訓上,把失敗變為寶貴的經驗,那麼他們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而且進步指日可待。
威靈頓的部隊剛到西班牙時,由於兵力與裝備不足,敗給了法軍,威靈頓隻身逃出了戰場。當時天降大雨,他躲到一家農戶的草堆裏避雨,心中又懊悔又絕望。就在他萬念俱灰之時,一隻蜘蛛的出現改變了他的命運,進而改變了整個西班牙乃至整個歐洲的命運!
這隻蜘蛛在風雨中拚命地結網,網卻一次又一次被無情的風雨吹破,可蜘蛛毫不氣餒,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吐絲結網,終於在第七次的時候把網結成。威靈頓在蜘蛛的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重新振作了起來,迎著風雨去尋找他的部隊。
之後的戰爭仍然進行得異常艱苦,但威靈頓再也沒有退縮過,他指揮著英、西、葡聯軍與法軍苦戰,終於在1814 年將法軍全部趕出了西班牙,取得了半島戰爭的勝利。
然而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昔日的勁敵也並沒有徹底放棄反擊。1815 年,拿破侖卷土重來,一路上兵不血刃地奪取了法國皇位。
兩個宿敵又一次相遇了。在比利時的小鎮滑鐵盧,兩人展開了殊死搏鬥。麵對著昔日將自己打得潰不成軍的法軍和他們的天才統帥拿破侖,威靈頓沒有被過往的失敗陰影所擊倒。他鎮定自若,絲毫沒有表現出恐慌和畏懼。他出色的指揮挫敗了法軍的戰略計劃,死死地牽製住了法軍前進的步伐。最後威靈頓的援軍趕到,一代梟雄拿破侖最終兵敗滑鐵盧,永遠地退出了歐洲的政治舞台。
威靈頓為世人所傳頌的並不是他傑出的軍事和政治才能,而是他把失敗變為寶貴的財富,能夠從過去的失敗陰影中崛起的精神。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不要因為過去的失敗而垂頭喪氣,振作精神,迎接你的必將是風雨後的彩虹。
一個人要善於總結,對於自己所犯的錯誤要盡全力去改正。
犯錯並不可怕,關鍵是我們怎麼將錯誤變成對我們有利的“武器”,這樣,以前的錯誤就不再是錯誤,而成了我們寶貴的經驗。下麵是一個剛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久的大學生的自述。
“善於總結,進步就快”—這句話是我的上司對我說的。
一直以來,我都很用心地工作,我出色的表現贏得了上司的青睞,上司認為我是可塑之材,想進一步提高我的綜合策劃能力。
所以,一次,他特別交辦我去完成一份方案。
可惜,當時的我沒有領會到上司的用心,反而覺得這是一種負擔,認為這項工作不在我的職責範圍之內。由於不敢違抗上司的命令,我很不情願地接過任務,但心裏根本沒有想要下功夫去努力完成它。
接過任務後,我像切蛋糕似的,把方案進行任務分解,派給相關的同事,由他們來協助我完成。在剩下的日子裏,我沒有思考過如何完成這份方案,而是被動地等著其他同事把材料交過來。收集齊材料後,我沒有進行二次審核,也沒有進行適當地整合,隻以一個簡單的“拚湊”動作,把所有材料彙總在一起,就算完成了。
方案交上去後,我以為上司會找我,要求我重新修改。但奇怪的是,連續幾天過去了,我都沒有接到通知。我忐忑不安起來,因為整個方案確實很糟糕,不但主題不突出,而且條理也不清晰。大約過了一個星期,我收到上司發來的郵件。原來,上司親自組織相關人員,重新擬寫了方案。我慚愧不已。我很想彌補自己的錯誤,經過一番思考,我以郵件形式寫了一封檢討書發給上司。在郵件中,我坦承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並向上司道歉。上司給我的回複隻有一句話,就是“善於總結,進步就快”。
這句話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昨天已經過去,不可挽回,唯一能把握的隻有今天。所以,不要沉溺於過去的失敗或煩惱,而是要不斷總結,找到出路,並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專心致誌,把精力集中於現在這一刻,把思想集中在正在進行的事件中,這樣就能取得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是如此,不要因為某一次的錯誤而垂頭喪氣,從而影響了自己在其他事情上也不能集中精神。此時我們應該分析為什麼犯錯,總結犯錯的經驗,並且找到解決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地將錯誤變成我們的財富。
誰不善於總結,誰就吃大虧;誰善於總結,誰就將獲得最終的成功。
要想成才,首先給自己定好位
生活中,我們容易對人對事不認真。從心理學上講,不認真容易導致“從眾心理”。所謂“從眾”,是指人的活動如認識、行為等,常常受多數人的影響。大家都這麼認為,於是自己也這麼認為;別人都這麼做,於是自己也跟著這麼做,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
“從眾心理”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從一個側麵展示了人不能對自己有一個客觀認識的思想局限性。中國古代中有一個故事,惟妙惟肖地反映了人性的這種弱點。
蘇東坡住在岐山下時,聽說河陽縣的臘肉味道特別好,就特地差人到河陽縣去買。哪知差人是個酒鬼,起初因為受了蘇東坡的警告,他倒是一點兒酒也沒喝,小心翼翼地做事,所以一路上還順利,沒有出什麼岔子。可是等到買好臘肉,快要到家的時候,他熬不住了,便找了個酒鋪大喝起來,喝完倒頭就睡,臘肉也丟了。醒後沒有找到臘肉,他又不敢空手回去,隻好自掏腰包在岐山附近買了些臘肉。為了吃美味的河陽臘肉,蘇東坡特地發出許多請帖,請了不少客人。蘇東坡是當時的名人,客人們覺得他的話是不會錯的,於是都稱讚河陽臘肉好吃。那些沒感覺到臘肉味道好的人,見大家都說好,也跟著稱讚起來。可是,正當大家讚不絕口時,有人來通報說:有幾個老百姓要見蘇東坡。
蘇東坡把來人叫進來一問,原來是他們的孩子拿走了臘肉,現今他們給送回來了。客人們覺得很沒趣,便一個個地走了。
不認真、人雲亦雲、隨波逐流的人大多是沒有主見的人,這種人常常言不由衷,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成功幾乎與他們無緣。
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必須做出抉擇:你是任憑別人擺布,還是堅定地相信自己?是總要別人推著你走,還是駕馭自己的命運,控製自己的情感?
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許多失敗,此時你是否動搖了呢?
如果你放棄了,你就放棄了成功的機會。一個人如果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持之以恒地堅持自己的方向,不能半途而廢。
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但如果你總是半途而廢,你就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要擺脫半途而廢的不良習慣,既要克服畏難思想,樹立堅定的信念,又要講究方法,選定目標,鍥而不舍。當你專注於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時,你必須從現在開始堅定你的夢想。
1929 年,在美國一個貧民窟裏誕生了一位世界傳奇式人物,他就是著名的推銷奇才喬·吉拉德。喬·吉拉德的成長經曆可謂曲折。他從懂事起便開始給人家擦皮鞋,後又做報童,還做過洗碗工、送貨員、電爐裝配工和住宅建築承包商等。據他講,35 歲以前的他,可以說是一事無成,沒有任何成就,甚至還欠了一身的外債,朋友均棄他而去,就連妻兒的生活費用都成了問題。另外,他還患有嚴重的口吃。為了生存,他開始做汽車業務,步入了他的推銷生涯。
從幹推銷的那一刻起,“我幹這一行一定能行”就成為喬·吉拉德創業的信念。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他以極大的熱忱投入到推銷工作中。不管在街上還是在商店裏,他逢人就送名片,抓住一切機會,推銷他的產品,推銷他自己。三年過後,他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銷售員。誰能預料到,三年前背了一身外債、幾乎走投無路、處於絕望的喬·吉拉德,竟然能夠在短短的三年內被吉尼斯世界紀錄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至今還保持著銷售昂貴產品的空前紀錄—平均每天賣6 輛汽車!他一直被歐美商界稱為“能向任何人推銷出任何商品”的傳奇人物。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在喬·吉拉德成功的要素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把自己定位為做一名銷售員,他認為自己更適合、更勝任做這項工作,從而熱愛這項工作,這是他成功的動力。而且他有堅持不懈、失敗也不氣餒的精神,這是他成功的重要條件。
可見,要想成功,人首先要給自己定好位,不可人雲亦雲,隨波逐流。
感謝曾經的傷害與打擊
生活中如果遭到別人的傷害和打擊,對此你是怨天尤人,還是一笑釋懷?來看看下麵的例子。
格林夫婦帶著兩個兒子在意大利旅遊,不幸遭到劫匪襲擊。
如一場無法醒過來的噩夢,七歲的長子尼古拉死於劫匪的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