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挑戰,做生活的強者
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陷入這樣那樣的困境。在陷入困境時,沮喪和埋怨隻能讓希望之光熄滅,悲觀和詛咒隻能為前途再設迷障。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意誌。用堅強的意誌去戰勝困境,你定能夠走出困境,取得佳績。
有一所位於偏遠地區的小學校,由於設備不足,每到冬季便要利用老式的鍋爐來取暖。有個小男孩每天提早來到學校,將鍋爐打開,好讓老師和同學們一進教室就能享受到暖氣。
有一天,當老師和同學們到達學校時,發現有火苗從教室裏冒出來。他們急忙將這個小男孩救出去,但他的下半身已被嚴重灼傷,整個人完全失去了意識,隻剩下一口氣了。
送到醫院急救後,小男孩稍微恢複了知覺。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聽到醫生對媽媽說:“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燒得太厲害了,能活下去的希望實在很渺茫。”但勇敢的小男孩不願就這樣被死神帶走,他下定決心要活下去。
出乎醫生的意料,他熬過了最艱難的一關。等到危險期過後,他又聽到醫生在跟媽媽竊竊私語:“其實保住性命對這孩子而言不一定是好事。他的下半身遭到嚴重傷害,就算活下去,下半輩子也注定殘疾。”這時小男孩心中又暗暗發誓,他一定要起身走路。但不幸的是他的下半身已毫無行動能力了,兩條瘦弱的腿垂在那裏,沒有任何知覺。出院之後,媽媽每天為他按摩雙腳,不曾間斷,但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即便如此,他要走路的決心也從未動搖。
平時他都以輪椅代步,有一天天氣十分晴朗,媽媽推著輪椅帶他到院子裏呼吸新鮮空氣。望著綠色的草地,他心中突然有了一個想法。他奮力挪動身體,然後拖著無力的雙腳在草地上匍匐前進。一步一步,他終於爬到籬笆牆邊,接著他費盡全身力氣,努力地扶著籬笆站了起來。抱著堅定的決心,他每天都扶著籬笆練習走路,一直走到籬笆牆邊出現了一條小路。他心中隻有一個目標:努力鍛煉雙腳。憑著鋼鐵般的意誌,以及每日持續的按摩,他終於能用自己的雙腳站起來,然後走路,甚至跑步。他後來不但走路上學,還能和同學們一起享受跑步的樂趣,再到後來,他如願以償地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學府深造,並成為一名出色的學者。
一個被火燒傷下半身的孩子,原本一輩子都無法走路、跑步,但憑著堅強的意誌,他站了起來,並且在自己的領域有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中都深藏著一種能量,它能讓人在困境麵前不畏縮,不停止前進的腳步,它就是我們內心深處堅強的意誌。一個意誌堅定的人,是不會畏懼艱難的。如果一個人具備堅強的意誌,盡管他的前麵有阻止他前進的障礙,他仍不會有絲毫的退卻,他會想辦法排除障礙,然後繼續前進。隻要做好了準備,就沒有什麼能阻止他進步的步伐。
1832 年,林肯失業了,這使他很傷心,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但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
在以後的17 年裏,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
隨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
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 年,林肯訂婚了。在離結婚的日子還差幾個月的時候,他的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1836 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1838 年,林肯覺得身體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
1843 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1846 年,林肯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的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並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接連又是兩次失敗。
1854 年,林肯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1860 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
林肯一次次地嚐試,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但他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麵對挑戰,隻有勇於嚐試的人才是真的勇士,雖敗猶榮。若不是一次次的競爭、失敗、再競爭,林肯恐怕隻能做一輩子的小職員。
人的一生中肯定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關鍵是看你的心態如何。世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比不上誰,重要的是要勇於麵對生活給我們的挑戰,趕走悲觀和自卑,擺脫負麵的思維。
在美國龐大的律師群體中,有一位外貌醜陋卻口碑極佳的女律師,她的名字叫科爾。在法庭上,她的容貌常會引起眾人的驚訝甚至恐懼。但是,這位醜陋的女律師,卻以淵博的學識、言辭犀利的口才以及咄咄逼人的氣勢震驚四座,為無數當事人打贏了官司。許多人不解,這樣一位容貌醜陋的人是怎樣成為一名知名律師的呢?
科爾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童年時代,她不但長得俏麗可人,而且聰明伶俐,從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升入中學後不久,科爾的身上不斷出現奇怪的症狀:原本一頭金黃色的長發變成了灰白色,且不停地大把脫落;右眼向下傾斜;鼻子向右扭曲;右側嘴角向上翻起,一張漂亮的麵孔完全變了形。醫生診斷得出的結論是:科爾患上了一種罕見的進行性麵偏側萎縮症。這類病症會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而日趨加重,患者的五官會漸漸萎縮直至完全消失,甚至整張臉萎縮成為一個洞。而且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對這種病症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這種病雖然非常可怕,但不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堅強的科爾心頭重新燃起了一團希望的火焰。
科爾想,既然自己享有和他人同等的生命權,就一定要通過努力和奮鬥來證明自己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從此,科爾更加發奮地努力學習,幾乎包攬了年級所有學科的第一名。後來,科爾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大學。走進大學校園後,她依舊是同學們眼中的“怪物”,沒有人願意主動接近她。麵對如此大的精神壓力,科爾隻有一個人默默地承受。
一天,在社會心理學課上,老師讓同學們討論自己的理想。
輪到科爾時,她說她的理想是做一名律師。教室裏哄堂大笑,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醜八怪’律師……”“誰有這麼大的膽子請這樣的律師出庭……”“考驗法官膽量的時候到了……”但科爾表情嚴肅並語氣堅定地說自己要當律師,去幫助那些可憐的受害者,以及遭到他人歧視的身患殘疾的不幸的人。教室裏瞬時安靜下來,每個人都陷入了沉思。
現在,科爾這位女律師時常出現在法庭上,她特殊的容貌依然會招來一些人的嘲諷甚至輕視。但科爾說:“有一天我的臉可能會消失,但隻要我的生命還在,我會繼續證明,容貌的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生命中的自信和堅強。”
看完這個事例,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科爾是勇敢的,她沒有因為自身的醜陋而自卑。在麵對來自外界的壓力時,她沒有悲觀消極,而是選擇了積極的應對方式,讓那些嘲笑她、看不起她的人自己感到羞愧。
人應該像科爾一樣,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要趕走悲觀和自卑,擺脫自己的負麵情緒,要永遠相信自己是最好的,這樣就不會被打倒,從而走向成功。
人生難得幾回搏,風光無限在險峰。勇於拚搏的人,即使失敗,也比聰明的懦夫值得尊敬!從現在開始,帶著堅強的意誌去戰勝困難、迎接挑戰,你的未來就有可能是輝煌的。
勤奮做事,和時間賽跑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 小時,誰能在同樣的時間裏獲得更多的知識,誰做事不拖拉,爭分奪秒,誰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環往複。在人生的旅程中,人人心中都有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的橋梁是什麼?是勤奮!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春天的某個早晨,太陽剛剛升起,喜鵲就來到了貓頭鷹先生的家門口,歡快地叫著:“貓頭鷹先生,快起來,借著早晨明媚的陽光,練習捕食本領,不要再睡懶覺了。”貓頭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身體一動不動地蜷縮在窩裏,懶懶地說了聲:“是誰呀?這麼早就上這兒來瞎叫!人家還沒有睡醒呢。啥時練習不行?我還得再睡一會兒。”喜鵲聽了這話,隻好獨自鍛煉去了。
中午,喜鵲又來了,貓頭鷹雖然醒了,但它還是在床上躺著。喜鵲剛要說話,貓頭鷹就搶著說:“天還長著呢,練什麼呢?還是趁早休息的好。”喜鵲說:“已經不早了,都到中午了,你該鍛煉捕食了。”可貓頭鷹還是一動不動。
太陽落山之前,喜鵲飛到貓頭鷹家,看見貓頭鷹剛剛起床洗臉,就對他說:“天要黑了,要休息了,你怎麼才洗臉啊?”
貓頭鷹說:自己就這習慣,晚上餓了才開始捕食。喜鵲說:“這麼晚了你還能捕到什麼食!”
這時,天已經黑下來了,貓頭鷹拍打著翅膀,從一棵樹上飛到另一棵樹上,累得筋疲力盡,什麼食物也沒捕到,肚子餓得咕咕叫。
這是則小小的寓言故事,卻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珍惜時間。
人生來便具有惰性。懶惰是一種“毒藥”,既毒害人的肉體,也毒害人的心靈。一個人倘若可以克服懶惰,成功便指日可待。
愛因斯坦說過: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是世界上幾乎一切成就的催產婆。
勤奮是什麼?勤奮就是珍惜時間,認認真真學習、思考、實踐,努力幹好每一件事情,踏實工作。勤奮是成功的基礎,是傳統美德。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裏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裏找到了他,隻見他仍穿著舊袍,手裏捧著一本書入了迷。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雖然隻上過三年小學,但由於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藝術大師。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18 天都跑到圖書館裏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下來。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複閱讀。這篇論文共二十多頁,他反反複複地讀了半年多。因為反複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這是“吃書”。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他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將獎章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夜讀寒冷難耐時,他便摘下一個辣椒放到嘴裏嚼,直辣得額頭冒汗,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
如果沒有聞一多“醉書”、侯寶林抄書、張廣厚“吃書”
以及魯迅嚼辣椒驅寒讀書的勤奮,我國燦爛的文化中便會少上幾個亮點!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而使它熊熊燃燒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勤奮。這些名人的事跡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學業的精深造詣來源於勤奮。一個人能否成功,不是看他是否有天賦,關鍵在於他是否勤奮。
決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人要想進步,最根本的是勤奮。
隻有在不斷地學習中發現、研究和解決困擾自己的難題,具備收集、交流、處理、使用信息的意識和技巧,才能使自己更加睿智。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有克服困難的意誌,需要用勤奮戰勝懶惰。
王永慶沒讀過多少書,他從小在米店當學徒,後來一步步發跡,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那麼,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呢?
答案是“勤奮”二字。小時候,王永慶家裏十分貧窮。由於他在兄妹中排行老大,他從小就擔負著繁重的家務。六歲起,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赤著腳,擔著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後的小山坡,再趕到山下的水潭裏去打水,然後從原路挑回家,一天要往返五六趟,十分辛苦。不過,這也鍛煉了他的耐力。小學畢業後,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他沒有繼續去上初中,而是來到家鄉附近的一家米店當學徒。在那兒待了大概一年,他的父親見他有獨立創業的潛能,就向親戚朋友借了200 塊錢,幫他開了一家米店。
米店雖小,但王永慶精心經營著。為了建立客戶關係,他用心盤算每個客戶的消費量,比如一家十口人,每月需大米20公斤,五口之家就需要十公斤。他按照這個數量設定標準,當他估計某家的米差不多快吃完了的時候,就主動將米送到顧客家裏。這種周到的服務一方麵確保顧客家中不會缺米,另一方麵也給顧客提供了方便。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殘的顧客更是感激不盡,自從買過他的大米後,他們再也沒到別家米店去買過米。
當然,王永慶這樣送米上門,由於諸多原因,不一定當時能及時拿到米款,但他不在意。他想,對於大多數領薪水的人來說,沒到發薪之日,手頭也沒有幾個錢,於是他牢記每個在不同機構上班的顧客每月是哪一天領薪水,就在那一天去收米款,結果十有八九都能滿意而歸。
有耕耘就會有收獲,隻要有所付出,並持之以恒,終將有所回報。勤奮是我們可以依賴一生的法寶,勤奮靠的是毅力,是堅韌。凡事都習慣推到明天再幹的人,永遠沒有明天。許多人都有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辦的習慣,還要千方百計地找理由來安慰自己。可是,向往明天、等待明天而放棄今天的人,就等於失去了明天,結果隻能是一事無成。
在老師和家長眼裏,李洋絕對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他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異。他本來是一個愛說愛笑的人,但是最近他總是愁眉苦臉的,滿懷心事,而且老說一些“喪氣話”,比如:“唉,我怎麼這麼沒用啊!”“累死了,真不想學習了,沒意思!”
班主任林老師發現了這個問題,便把李洋叫到辦公室,仔細詢問。
李洋一副苦惱的樣子,說:“我一直很愛學習,我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這學期開始,我製定了詳細的計劃,包括各門功課應該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在班上爭取什麼樣的位置。為了實現這些,每天在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我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而且我還分科獨立製定目標,一門功課一張表。但是令我苦惱的是,這個計劃僅僅執行了一周,第二周便不能執行了。有時是忘記了這個時間該做的事情,幹脆下麵的也不想做了;有時候感覺很累,什麼也不想做,就對自己說明天再做吧,可是到了第二天又沒做……我應該怎麼辦呢?”
林老師聽了點點頭,說:“別著急,老師幫你分析分析。”
李洋的計劃是製定好了,但執行不到一周就出毛病了:今天打了半天籃球,特別累,休息一下,到明天晚上再學習;到了第二天晚上,有足球賽,算了,明天晚上吧……這樣不知道過了幾個“明天晚上”,結果是計劃一點兒都沒執行。
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裏可能都藏著一個或數個早就應該付諸行動的想法。有的人的想法也許是寫一篇文章,有的人的想法也許是早起鍛煉身體,有的人的想法也許是成績提高十分等。
每一個人都想追求完美,懷有不斷改進自我的希望,可是和李洋一樣半途而廢的人也不少。他們懶惰而貪於安逸,總是“忘了”
自己的目標,一直到“老大徒傷悲”時,才感歎自己“少壯不努力”。他們做事猶豫不決,遲遲未見行動,一再拖延。他們老是說:“等一等,等我準備好了就一定開始。”但是,隻見口頭言語,從未采取行動。時不我待,失去時機,你就永遠無法成功。古詩《明日歌》這樣寫道:“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有一艘海輪在途中觸礁,船體進水。乘客有的急忙找救生圈,有的找自己的行李,但更多的人在發牢騷:有的責怪船長,說其駕駛技術太差;有的罵造船廠,說其生產偽劣產品。這時,一位乘客高聲喊道:“我們的命運不是掌握在我們的嘴上,而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上,快堵住漏洞!”經過眾人的努力,漏洞被堵住了,海輪安全地駛向彼岸。
百怨不如一幹,百說不如一做,光靠嘴皮子是沒用的,隻有行動起來,才能解決問題。
隻爭朝夕,抓住今日,這就是成功者的精神,也是他們成功的原因!每個人都應該牢記大劇作家莎士比亞的話:時間給勤奮者以智慧,給懶漢以悔恨。不管你的夢想多麼美妙,計劃多麼周詳,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動,夢想隻能是空想,也就永遠沒有實現的一天,最後你隻能是一事無成。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把你想到的東西馬上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