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永遠別說“我不行”(2 / 3)

但當年幼的博格斯向同伴說出“我長大後要去打NBA”這句話時,同伴無不捧腹大笑,還有一個同伴笑得跌倒在地。因為博格斯長得太矮了,他的個頭隻有160 厘米。

博格斯沒有因為同伴的嘲笑而放棄努力,他熱愛籃球,下定決心要打進NBA。他天天和同伴奔跑在籃球場上,其他人回家後他還在練球;別的孩子都去享受夏日的涼爽,他卻依然在籃球場上揮汗如雨,他在籃球場上花了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

他深知像他這樣的身高,要想進入NBA 必須要有過人之處,於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優勢:行動靈活迅速,運球的重心最低,不會失誤,個子小不引人注意。

1987 年自維克森林大學畢業後,博格斯被華盛頓子彈隊(現奇才隊)在第一輪第12 順位選中,第二年他去了黃蜂隊,成為黃蜂隊初創時的“五虎”之一。由於助攻好,他很快成為黃蜂隊後場的重要力量。在1996~1997 年賽季,他在黃蜂隊以場均72 次助攻,共5557 次助攻,成為球隊的助攻王,搶斷1067次成為球隊的搶斷王,得分列第三,共5531 分,其中助攻排在全聯盟的第14 位。1999~2000 年賽季在猛龍隊時,他以507的得分失誤比(299 次助攻、59 次失誤)排名全聯盟的首位。

他在NBA 效力長達14 個賽季,最後在小牛退役。在巨人如林的NBA 中,隻有160 厘米的博格斯絕對是一個“異類”,是NBA 有史以來創紀錄的“矮子”,但他又是NBA 表現最傑出、失誤最少的後衛之一,他不僅控球一流,遠投精確,甚至在巨人陣中帶球上籃也毫無畏懼。博格斯憑借自己超人的籃球才能,闖出了一片天空,他由此也成為聯盟中的一個傳奇。

對於自己能夠進入NBA 這個“巨人國”裏打球,博格斯曾這樣解釋說:“說實話,我相信自己的實力,NBA 並不是隻有七英尺的大漢才能進入,因為我能投籃、助攻、搶斷,當發動快攻時,一些大個子不如我跑得快。”

身高隻有160 厘米的博格斯居然打進了NBA,還打得有板有眼,出神入化,成為最優秀的球員之一。博格斯憑的是什麼?

憑的就是他那份自信,以及由此而激發出來的頑強毅力。他清楚地看到矮小的自己也有打球的優勢,也有閃光的一麵。因此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他戰勝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跨越各種他人看來不可逾越的障礙,一步一步走向事業的頂峰。

千裏馬常有,伯樂難尋。適當的時候,你要學會做自己的“伯樂”,認識自己,發現自己閃光的一麵。生命的價值取決於我們自身。一些看似劣勢的地方,隻要你懂得轉變它、利用它,它就會成為你的優勢。

一位農夫有兩隻水桶,他每天用一根扁擔挑著這兩隻水桶去河邊打水。

兩隻水桶中有一隻有一道裂縫,因此,每次到家時,有裂縫的這隻水桶總是會漏得隻剩下半桶水,而另一隻水桶裏的水總是滿滿的。就這樣,兩年以來,日複一日,農夫天天隻能從河裏挑回家一桶半水。

完整無缺的水桶很為自己的完美無缺而得意,而有裂縫的水桶自然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勝任工作而羞愧。一天在河邊,有裂縫的水桶終於鼓起勇氣向主人開了口:“我覺得很慚愧,因為我這邊有裂縫,一路上漏水,讓你隻能擔半桶水到家。”

農夫回答說:“你注意到了嗎?在你那一側的路沿上開滿了花,而另外的一側卻沒有花?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你漏水,於是在你那一側的路沿上撒了花籽。我們每天擔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給它們澆水。兩年了,我經常從這路邊采摘些鮮花來裝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為你的所謂的缺陷,我怎麼會有美麗的鮮花裝扮我的家呢?”

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都好比那隻有裂縫的水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點。但我們大可不必為此愁眉不展,我們要做的是換一個角度看待劣勢,想辦法將其“變廢為寶”,使之化為優勢。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不太活潑,三歲多時他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醫院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他講話還不很流暢,講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而認真的思考。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功課平常。由於他行動緩慢,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更是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後肯定不會成器。”因為怕他在課堂上會影響其他學生,老師竟想把他趕出校門。但愛因斯坦對數學、幾何和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憑借著這方麵的優勢,最終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

世界知名的心理學家克裏夫頓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之後要做的是將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業發展都建立在這個優勢之上,這樣方能成功。

每個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不可能十全十美。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一味效仿別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的優勢不同,別人能完成的,你未必能做好;你能做的,別人也未必會。試著去發現自己閃光的地方吧,好好利用,你的人生從此將與眾不同!

采取更主動的態度,

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你是否一邊苦苦渴望成功,一邊又覺得成功遙不可及呢?

你是否越是對那些優秀人士頂禮膜拜,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呢?

你是否厭倦了整日默默無聞地為工作忙碌,過著奔波的平庸生活呢?如果是的話,那就趕快行動起來,用踏實的努力來創造嶄新的生活。

過分的依賴隻能讓我們逐漸喪失生存的能力,所以麵對困難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自己解決,而不是依靠他人。最終我們得學會獨自闖蕩,獨自麵對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為了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我們應趕緊行動起來,在社會上經曆風雨的洗禮。隻有擁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才不會在麵對困難時感到彷徨無助,我們才有可能一路披荊斬棘,進入成功的“聖殿”。

懷特的父親是美國商界鼎鼎有名的成功人士,生意做得非常大。懷特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他從不擺出一副富家子弟的“架子”。因為從小父親就告訴他,人不可能依靠父母一輩子,最可靠的是自己的汗水、智慧和知識,一個人必須自立自強,才能被人尊重。懷特很懂事,在學校一直品學兼優,他從來不覺得自己因為是富家子弟就應該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父母還時常鍛煉他的動手實踐能力,他還拿過科技創新獎。高中畢業後,懷特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哈佛大學。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後來懷特的父親得了不治之症,離開了人世,他臨終前把所有的財產全部轉入懷特的名下。懷特知道父親一直希望自己自立自強,於是將遺產全數捐給慈善機構。獨立的懷特憑著自己的能力邊打工邊讀書,完成了學業,並一直照顧著母親。經曆了那麼多的磨煉,懷特積累了很多人生經驗,很快便成為一個像父親一樣成功的商業巨人。

目光高遠,時刻想著提高和進步,是成功者最重要的習慣。

拿破侖·希爾整日忙碌,因此需要一個人替他拆閱、分類及回複他的大部分私人信件,於是他聘用了一位年輕的小姐當助手。當時,這位小姐的工作是聽拿破侖·希爾口述,記錄信的內容。她的薪水和其他從事相類似工作的人差不多。有一天,拿破侖·希爾口述了下麵這句格言,並要求她用打字機把它打下來:“記住:你唯一的限製就是你自己腦海中所設立的那個限製。”當她按要求把打好的紙張交給拿破侖·希爾時,她說:“你的格言使我獲得了一個想法,對我們來說都很有價值。”

拿破侖·希爾並未對這件事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從那天起,拿破侖·希爾看得出來,這件事在他助手腦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她開始在用完晚餐後回到辦公室來,並且從事沒有報酬的分外的工作。

她認真研究拿破侖·希爾的風格,把寫好的回信送到拿破侖·希爾的辦公桌上。這些信回複得跟拿破侖·希爾自己所能寫的一樣好,有時甚至更好。她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直到拿破侖·希爾的私人秘書辭職。當拿破侖·希爾開始找人來補這位秘書的空缺時,他很自然地想到這位小姐。其實在拿破侖·希爾還未正式給她這項職位之前,她已經主動地接受了這項職位的工作。她在下班之後,在沒有支領加班費的情況下,對自己加以訓練,所以空缺一出現,她就成了最有資格勝任的人。

事情還不止如此。這位年輕小姐的辦事效率太高了,因此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拿破侖·希爾已經多次提高她的薪水,她的薪水現在已是她當初來拿破侖·希爾這兒當一名普通速記員薪水的四倍。對這件事,拿破侖·希爾實在是束手無策,因為她使自己變得對拿破侖·希爾極有價值,沒有其他人能替代她。

這就是進取心的力量。不管你目前從事哪一種工作,每天你都一定要使自己獲得一個機會,使自己能在平常的工作範圍之外,從事一些對其他人有價值的服務。在你主動提供這些服務時,你要明白,你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獲得金錢上的報酬。你之所以提供這種服務,因為它是你練習、發展及培養更強烈的進取心的一種方式。你必須先擁有這種精神,然後才能在你所選擇的事業中,成為一名傑出的人物。

微軟全球高級副總裁、前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李開複曾經說過:“30 年前,一個工程師夢寐以求的目標就是進入科技最領先的IBM。那時IBM 對人才的定義是一個有專業知識的、埋頭苦幹的人。鬥轉星移,事物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人才的看法已逐步發生了變化。現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積極主動、充滿熱情、靈活自信的人。”

樹起自信,一切皆有可能

在現實生活中,當一件事被認為“不可能”時,我們往往就會為“不可能”找到許多理由。例如:我的智商沒有別人高,我吃不了苦,我天生記憶力差,我不是學數學的那塊料……從而使這個“不可能”變得理所當然,我們就不會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結果這件事就真的成為不可能了。信心是一個人成大事的秘訣。如果你在思想上認為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你在行動上自然就不會去做,也就不會有好的結果。

我們曾經有許多的“不可能”盤踞在心頭:不可能戰勝某個競爭對手、不可能成為第一名……這些“不可能”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我們的意誌和理想,許多本來能被我們戰勝的困難與對手,也便在這些“不可能”中戰勝了我們。其實,隻要我們具備超越困難的勇氣,那些“不可能”就會變成“可能”。

一位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年輕人在杜蘭特公司找到一份工作。半年後,他很想了解公司總裁對自己的評價,雖然他覺得事務繁忙的總裁可能不會理睬,但還是決定給總裁寫一封信。

他在信中向總裁問了幾個問題,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我能否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幹更重要的工作?”沒想到總裁回信了,他沒有回答這位年輕人的其他問題,隻對他最後的問題做了批示:“剛好公司決定建一個新廠,你去負責監督新廠的機器安裝吧。但你要有不升遷也不加薪的準備。”隨同那封回信,還有總裁給他的一張施工圖紙。

這位年輕人沒有經過這方麵工作的任何訓練,卻要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在一般人看來,這是非常困難的。這位年輕人也深知這一點,但他更清楚,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如果自己因為困難而退縮,那麼可能永遠也不會有更好的機會垂青於自己。於是他廢寢忘食地研究圖紙,向有關人員虛心請教,並和他們一起分析研究。最後,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他還提前完成了總裁交給他的任務。

當這位年輕人準備向總裁彙報這項工作的進展時,意外的是,他沒有見到總裁。一位工作人員交給他一封信,總裁在信中說:“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也是我祝賀你升任新廠總經理的時候。同時,你的年薪比原來提高十倍。據我所知,你是看不懂這圖紙的,但是我想看看你會怎樣處理,是臨陣退縮還是迎難而上?結果我發現,你不僅具有快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還有出色的領導才能。當你在信中向我要求更重要的職位和更高的薪水時,我便發現你與眾不同,這點頗令我欣賞。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想都不會想這樣的事,或者隻是想想,但沒有勇氣去做,而你做了。新公司建成了,我想物色一個總經理。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人選,祝你好運。”

可見,隻要你能夠像那位年輕人一樣敢於超越,拿出勇氣主動出擊,你就能夠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很多人之所以未能擁有一份令自己滿意的成績單,缺乏的不是才能,而是在困難麵前大膽超越的勇氣。有時候,邁向成功隻需要瞬間的勇氣。想成功就要戰勝內心的膽怯,鼓足勇氣,及時抓住機遇。

機會是靠自己去創造和主動爭取的,並不是上天賜予的。即使上天可以賜予你機會,如果你沒有勇氣去爭取去把握,機會也會像天上的星鬥一樣可望而不可即。隻要在困難麵前鼓足勇氣,迎難而上,你定能夠改變現狀。

多洛雷斯開始做生意不久,就聽說百事可樂的總裁卡爾·威勒歐普要到科羅拉多大學來演講。多洛雷斯找到為百事總裁安排行程的人,希望自己能和百事總裁會麵。可是那人告訴他,總裁的行程安排得很緊,頂多隻能在演講完後的15 分鍾與他碰麵。於是,在威勒歐普演講那天,多洛雷斯到科羅拉多大學的禮堂外苦坐、守候。威勒歐普演講的聲音不斷從裏麵傳來,不知過了多久,多洛雷斯猛然驚覺:“預定時間已經到了,但是他的演講還沒有結束,他已經多講了五分鍾,也就是說,我和總裁會麵的時間隻有十分鍾。我必須當機立斷,做個決定。”

他拿出自己的名片,在背麵寫下幾句話,提醒總裁後麵還有個約會:“你下午兩點半和多洛雷斯有約會。”然後他做了個深呼吸,推開禮堂的大門,直接從中間的通道走去。威勒歐普先生原本還在演講,見有人走近,便停了下來。多洛雷斯把名片遞給威勒歐普先生,隨即轉身從原路走回。多洛雷斯還沒走到門邊,就聽到威勒歐普先生告訴台下觀眾,說他約會遲到了,謝謝大家來聽他演講,祝大家好運,然後就走到外麵多洛雷斯坐的地方。威勒歐普先生看看名片,接著又看看多洛雷斯說:“我猜猜看,你就是多洛雷斯。”說著,威勒歐普先生露出了微笑。

結果他們談了整整30 分鍾。威勒歐普先生不但花費寶貴的時間,告訴多洛雷斯許多精彩動人的故事,還邀他到紐約去拜訪自己及自己的工作夥伴。後來,多洛雷斯成為一名出色的商人。在談及他的成功時,他說道:“威勒歐普先生給我的最珍貴的東西,就是鼓勵我發揮超越困境的勇氣。”

多洛雷斯的勇氣讓我們欽佩。麵對困難時,我們必須具備勇氣,必須采取行動,否則終將一事無成。

在當今競爭空前激烈的社會中,我們不僅要勇於戰勝他人,更要勇於挑戰自我。我們要學會毛遂自薦,創造機會展示、表現和推銷自己。隻有勇於亮出自己,為自己喝彩,才能被人賞識。

隻要擁有了一往無前的勇氣,就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距離成功就不會遙遠。

曾經的弱者也可以成為強者,關鍵是不輕看自己,麵對苦難的摔打,愈挫愈勇,永不言敗,把不可能的事最終變成可能。

如果喪失了鬥誌,自我設限,哪怕是可能的事也會變成不可能。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跳蚤實驗”。跳蚤堪稱世界上彈跳能力最好的動物,跳起的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 倍以上。心理學家將一隻跳蚤放進沒有蓋子的杯子內,結果,跳蚤輕而易舉地跳出了杯子。接著,心理學家在杯子上麵罩上一個玻璃罩。這一次跳蚤跳起後碰到了玻璃罩。跳蚤繼續嚐試,都是碰壁而歸。連續多次後,跳蚤改變了起跳高度以適應環境,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高度。接下來,心理學家逐漸改變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後主動改變自己的高度。最後,玻璃罩接近桌麵,這時跳蚤已無法再跳了。心理學家把玻璃罩打開,跳蚤仍然不會跳。經過幾番碰壁,跳蚤已沒有跳高的信心了。

類似的還有一個關於魚的實驗。生物學家把鯪魚和鰷魚放進一個玻璃器皿中,然後用玻璃板把它們隔開。開始時,鯪魚興奮地向鰷魚進攻,可每一次都碰在了玻璃板上。十幾次碰壁後,鯪魚沮喪了。等到生物學家抽去玻璃板後,鯪魚對近在眼前的鰷魚竟視而不見,即使那肥美的鰷魚從它的唇鰓遊過。碰壁後的鯪魚再也沒有進攻的欲望和信心了。沒幾天,鯪魚因饑餓翻起了雪白的肚皮。碰壁使鯪魚喪失了自信,也失去了生存的唯一希望,假若它再試一次,那結果就會大為不同。

在很多情況下,人也一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而沒有達到預定目標時,便灰心喪氣,認為這件事自己永遠都辦不到,並忽視自身力量的壯大和外界條件的改變,放棄努力。久而久之,形成思維定式,自信全無,陷在失敗的陰影中出不來,喪失一次次唾手可得的機會,最終一事無成,白白耗費一生。

失掉自信的人整日與自卑為伍,渴望成功但又覺得成功遙不可及,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於是自暴自棄,憤世嫉俗。

對於他們來說,什麼事都不可能有好的結果,生活得過且過是常態。

真正自信的人,並不在意某些不可能的事情,他們更在意自己內心的感覺,更在意自己的目標是否實現。古人說得好:“勝人者力,勝己者強。”明白了自己的價值,你的自信心就不會被恐懼打倒,你就會把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事實上,你的潛力遠遠超過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