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非常流行“人才製勝術”,它表明:人才是公司最大的成功資本,沒有人才,絕對辦不成大事。如何多找幾個人才來幫忙,已經成為想有作為的管理者們的當務之急。
靠一幫能人打天下,永遠是卓越的公司的一大成功之道。公司的生命在於人力,而最大的人力資本來源於管理者有效地發現所有下屬的聰明才智,使他們各盡所能、個個頂用。怎麼做到呢?兩條建議:一是舍得花血本招兵買馬,二是把一批能人網羅到後院中。
做事必須舍得花血本,公司招人也是這樣。要想補充人才不足,必須敢於打破老框框,肯花血本,出大價錢招聘人。一個公司到底有幾個有用的能人事關重大,舍得花血本招兵買馬是錄用人才的一條最主要的成功製勝法則。
喬布斯說了一句真理:“人才的選拔,是關乎企業經濟效益和生死存亡的頭等大事。選準一個人才就等於搞活一個企業。”是的,人才是企業最厚實的根本,是企業最旺盛的生命。作為管理者,必須把選人放在第一位。因此,大幅度選對能人要比如何做事更重要。燕昭王“黃金台招賢”便是最著名的例子。《戰國策》記載:
燕國國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攬人才,而很多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並非真的求賢若渴。於是,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閃不樂。
後來,有個智者郭隗給燕昭王講述了一個故事,大意是:有一位國君願意出一千兩黃金去購買千裏馬,時間過去了三年,始終沒有買到。又過去了三個月,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匹千裏馬,當國君派手下帶著大量黃金去購買千裏馬的時候,馬已經死了。被派出去買馬的人卻用五百兩黃金買來一匹死了的千裏馬。國君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麼多錢弄來一匹死馬呢?”
國君的手下說:“你舍得花五百兩黃金買死馬,更何況活馬呢?這一舉動必然會引來天下人為你提供活馬。”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裏馬。
郭隗說:“你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琉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強的人聞後必然會千裏迢迢趕來。”
燕昭王采納了郭槐的建議,拜郭槐為師,後來沒多久就引發了“士爭湊燕”的局麵。投奔而來的有魏國軍事家樂毅、齊國陰陽家鄒衍、趙國遊說家劇辛等。落後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從此以後,一個內亂外禍、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接著,燕昭王又興兵報仇,將齊國打得隻剩下兩個小城。
燕昭王懂得人才是事業的根本、起家的基礎,如果沒有人才,連個鍋灶也會弄不好。傑出的管理者應善於識別和運用人才。隻有做到唯賢是舉、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戰無不勝。“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現代的管理者不大可能像燕昭王一樣築“黃金台”,但難道沒有更多的辦法築起“招賢台”,招聘賢才嗎?
世界著名的福特汽車公司有個特點,就是非常重視人才,總經理福特要求各級主管心裏頭要把人才看成最寶貴的寶石。
一次,公司的一台電動機發生故障,怎麼修都修不好,最後隻得從外麵請了一位名叫斯坦曼的工人來修理。斯坦曼繞著電動機看了一會兒,指著電動機的某處說:“這裏的線圈多了16圈。”果然,他將多出的16圈線圈除去後,電動機馬上正常運轉了。
福特得知這件事後,力請斯坦曼到福特汽車公司工作,但斯坦曼說他現在服務的公司對自己很好,自己不能跳槽。福特聽了後,笑著說:“既然如此,那我隻好把你待的那家公司給買下來了。”不久,福特果然買下了斯坦曼所服務的公司。
福特為了得到一個人才,競不惜買下一整家公司,這個舉動在今天看來都好像在演瘋狂劇,卻又是不難理解的。因為歸根究底,市場競爭就是人才的激烈競爭——設備需要由人操作,產品需由人來開發,市場需由人去拓展。沒有人才,即使硬件再好,企業也難以發展;沒有人才,即使設備再先進,企業也可能無法生存。福特的做法——“要把人才看成最寶貴的寶石”——是一種先進的經營理念,值得提倡和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準一批人才等於搞活一個企業。為此,很多成功的企業始終把挑選人才,引進、培育和重用人才,作為第一位的工作環節來抓,學會了把一批批能人網羅到後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