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贛駿生在江西,長在上海,10歲時隨父到台灣,髙中畢業後去美國深造1970年獲博士學位,專門從事流體物理研究,獲得過30多項發明專利。1982年美航宇局招收科學家宇航員到太空作科學實驗,幾百名科學家應選,經過一年半的逐漸淘汰,隻剩下4人,最後又淘汰兩人,王贛駿是剩下的兩人之一。這使他有幸在太空用自己研製的實驗設備進行自己提仏的太空實驗項目。在三年的訓練過程士,除了實驗準備工作外,還進行了60000多次失重訓練,熟悉航天飛機和進行體質鍛煉。
由於太空環境的影響,實驗設備在第二天發生了故障,但王贛駿決心把設備盡快修好。在地麵科學家的配合下,他以頑強的意誌和熟練的技能,搶修兩天半,終於排除了故障。為了彌補損失的時間,他每天除規定的12小時工作外,還加班四五個小時,終於圓滿地完成了實驗任務,獲得了使世人震驚的成果。正如王贛駿所說:“我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太空中犧牲的婦女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後不久爆炸,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其中有兩名婦女,一個是首次挑選進人太空的女教師克利斯塔麥考利夫,另一個是飛行任務專家朱迪思.雷斯尼克
隨著航天飛機飛行次數的增多,美國航宇局確定要選一名平民進人太空。第一個進人太空的平民應該是什麼職業的人最合適呢?難以確定。最後根據裏根總統的命令,挑選一名教師。這受到社會的讚同和全美中小學教師的歡迎。結果有11416名教師應征,經過3個月的篩選,剩下114人到華盛頓去進行又一次篩選,選出10名教師到約翰遜航天中心進―步測試檢查,最後評判員們一致確定麥考利夫將進人太空。
麥考利夫是新布什爾州康科德中學的一名出色的女教師。她熱愛工作,對學生盡職盡責。雖然她從小就向往太空,渴望在航天部門工作,但她在起飛前向學生們表示,太空飛行之後仍回校執教,絕不離開他們,要用自己親曆沾航天知識,喚起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科學的追求。她在太空飛行中預定的飛行任務是通過電視向全美國350萬中學生講兩節課:一節是太空見聞,解釋每個宇航員的職責和駕駛艙的設備;另一節講人類為什麼要進入太空,解釋航天飛行對科學、商業和工業的價值。她執教的康科德中學的學生可通過專線向她提問。
麥考利夫有一個9歲的兒子和一個6歲的女兒。飛行前,兒子專程到肯尼迪航天中心,要媽媽將他心愛的青蛙帶上太空。
28日上午11時38分,“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直飛天空,麥考利夫的父母、丈夫、兩個孩子、康科德中學的19名學生代表和在場的一千多名參觀者一片歡騰。聚集在教室、禮堂觀看電視轉播的康科德中學的1200多名師生歡呼雀躍,學生們激動得敲起了小洋鼓,吹起了小喇叭。但是,僅過了1分12秒,“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一聲巨響之後變成了一團火球。在場觀眾驚得目瞪口呆,不知出了什麼事,等明白過來後,麥考利夫的母親趴在丈夫的肩上泣不成聲。康科德中學的學生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
雷斯尼克是一優秀的女宇航員。隻是由於麥考利夫是根據總統命令挑選的作為第一個平民上一的女教師,所以成了新聞媒介宣傳的重點,因而對美國第二個女宇航員雷斯尼克多少有點冷落了。
尼克在中學時就是佼佼者,她性格倔強,“要做任何自己能夠辦到的事情”。中學畢業時是全校4名獲獎者之一,大學時深受老師的垂青,後來成為全國67名女電工博士之一,擠身於男人占壓倒優勢的電氣工程師隊伍。她興趣廣泛,既愛好音樂,又是網球運動員。她求知欲望很強,雜各科知識和技術。
雷斯尼克擔任過導彈電子設計工程師,兼任神經生理學家,研究過青蛙視網膜如何吸收光線並轉化為生化能,在美國科學界小有名氣。1978年選為職業宇航員後,成為飛行任務專家。1984年8月30日至9月5日,她在“發現”號航天飛機貨艙中,將一塊31米又4米的折疊式太陽能電池帆板反複展開和收起,試驗這種為未來永久性航天站上提供電能的太陽能帆板的性能。她第二次上天的任務,除了試驗太陽能電池帆板外,還計劃觀測哈雷彗星。她曾說過,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隻有不怕危險才能獲得成功。但壯誌未酬身先死。
為了紀念兩名為航天事業獻身的女宇航員,前蘇聯將金星上的兩個火山口分別命名為麥考利夫和雷斯尼克。國際天文聯合會也以包括麥考利夫和雷斯尼克在內的“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犧牲4的7名宇航員的名字命名7顆小行星。
航天次數最多的人
約翰.揚是美國航天飛機赫赫有名的首航指令長,也是美國資曆最老的宇航員。但他把青春獻給航天事業的航天生涯,卻鮮為人知。
1985年3月23日,在美國休斯敦航天中心舉行的約翰,揚首次太空飛行20年慶祝會上,人們才知道他有20年的航天生涯。
約翰揚1930年9月24日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童年時代在奧蘭多度過。他首次航天飛行是1965年3月23日,他和同伴弗吉爾格裏索姆,駕駛的“雙子星座”3號,這種第二代飛船的外形和第一代“水星”宇宙飛船相似,由乘員室、動力室、機械室三部分組成,重3.2噸,長約5.7米,圓錐形,底部直徑大約3米,頂部直徑約1米,約翰揚和他的夥伴駕駛這種飛船創造了美齒兩人航天旅行的記錄,繞地球飛行3圈,共4小時53分,成為當時的新聞人物,見諸於報刊、電台、電視台。爾後,約翰一直活躍在美國的航天領域,1966年7月13日,他和柯林斯駕駛“雙子星座10號”飛船,繞地球飛行了43圈,共計70小時47分,成功地實現了和阿金納衛星對接,從衛星上取回一個收集微流星體的箱子。再次成為美國報刊的新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