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宇航員的風采(二)(1 / 3)

連創記錄的科學家宇航員

瓦利裏維克多羅維奇,柳明,是赫赫有名的航天人物,這是因為他在4年時間內3上太空,這本身就是一個記錄;而且在3次飛行中兩次連創飛行時間記錄;3次飛行的總時間達362天,這在當時又是一個記錄。柳明的赫赫有名,還因為他是一名科學家宇航員。

柳明1939年8月16日生於西伯利亞共青城。他勤奮好學,對力學特別感興趣,因此考人機器製造技術學校。1959年應征入伍,是一名坦克駕駛員。1961年退役後考人林業工程學院,同時又對航天發生興趣。他博覽群書,刻苦鑽研,到1966年畢業時,獲得了計算機電子學和宇宙航行學兩張文憑。隨即進人科羅廖夫設計局,他的豐富學識和卓越才能很快就得到科羅摩夫的賞識,不久就被提拔為總工程師和設計室副主任。由於他有髙超的鉗工技能,諳熱機器製造技術,在設計工作中得心應手,在係統上往往能獨樹一幟。他為空間材料和設備提出的種種設想,常常被專家們稱之為真知灼見,表現得才華橫溢。但柳明並不滿足。他想,為使設計更接近實際,最好參加飛行實踐,親自到飛船上去看看。於是,他報考宇航員。

柳明1973年初順利地被錄取為宇航員。在星城加加林培訓中心的訓練中,由於他刻苦動力,心靈手巧,身體素質超群,很快就達到了飛行的技術和體質方麵的要求。1977年9月29日,前蘇聯發射第二代航天站“禮炮~6”號,它有兩個對接口,能否使用,需要在太空對接中考驗。柳明作為隨船工程師被選進“聯盟丨25”號飛船乘員組,指令長是科瓦列諾克,於1977年10月9日進入太空。遺憾的是,在與“禮炮-6”號的對接過程中,由於操作失誤,飛船與航天站撞擊過猛,對接失敗。飛船的續航時間為兩天,調整軌道,再次對接已不可能,隻好返回。柳明的首航受挫。

1979年2月25日,柳明和利亞霍夫乘坐“聯盟42”號飛船再次升空,與“禮炮名”號航天站順利對接。由於柳明參加了禮炮號的建造工作,對它的設備了如指掌,檢修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還成功地修複了發生故障的增壓發動機係統,使航天站“起死回生他在這次飛行的後期,還冒險出艙排除了天線故障,這不僅使架設第一台軌道射電望遠鏡的任務勝利完成,而且打破了航天後期不能出艙活動的慣例。柳明和利亞霍夫還栽種了鬱金香、豌豆等植物。開始長勢良好,還孕育了花蕾,但後來卻凋萎了。而柳明他們為對抗失敗的不良影響,每天堅持跑台跑步、踩自行車練功器和練拉力器等鍛煉,保持了身體健康。8月19日返回地麵時,柳明保持了原來的體重,這又是一個奇跡。這次他在太空飛行了175天。

由於柳明的太空適應能力和他的檢修才能一樣出類拔萃,不久又被指定為“聯盟45”號飛船的替補宇航員。事有湊巧,正當飛船準備發射之時,一名宇航員因膝關節受傷不能飛行。這樣,柳明又於1980年4月9日與指令長波夫飛進太空,並與“劄炮名”號航天站對接。這時“禮炮號航天站的壽命行將結束,設備故障頻生。柳明入站後,立即進行緊張的檢修工作,一幹就是8小時,在50次維修操作中,先後修複了救生係統、調溫設備和能源係統,常常累得筋疲力盡。同時完成了地球觀測、空間科學、材料科學、醫學和生物學等預定科學實驗計劃。在飛行期間,先後接待4艘載人飛船,在前來參觀考察的8名宇航員中有匈牙利、越南和古巴宇航員各一名。此外還有5艘貨運飛船送來了10多噸燃料、儀器、郵件、食物、氧氣和水等補給品,運走大量廢棄物、觀測實驗資料和產品。柳明積極參加裝卸工作。1980年10月11日,柳明和波波夫返回地麵,在太空持續飛行185天,他們的體重分別增加了4.7和3.2千克。這證明了人類長期航天的能力。法國航天評論家迪克羅說:“沒有任何一項實驗能像柳明這次太空飛行那樣富有啟發性和鼓舞性。”由於柳明在禮炮號上兩次長時間工作所取得的績,一些科學家把這稱為“柳明航天站”。

第一名華裔“太空人”

1985年4月29日,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所的一名物理學博士,臂上佩戴著太極圖案,攜帶著五星紅旗、中國樂曲、茶葉等物品,與我他6名宇航員一起,乘“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進入太空。他就是華裔科學家宇航員王贛駿。

“地球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它在陽光的映照下顯現出絢麗多彩的顏色,千姿百態,漂亮極了。從太空俯瞰地球,它像是一顆五彩繽紛的玻璃球,主要是藍色,還有不少綠色,其次是陶土色、灰黃色。在晴朗之日,地球上的河流、山巒、城市、平原都看得十分淸楚。特別是每當航天飛機飛越中國上空時,我總是要求其他宇航員把窗口讓給我。這樣的機會有14次之多。可惜在那一個星期的大部分時間裏,中國大地被雲層覆蓋了,我隻看到了冰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壯闊的長江入海口和碧玉翡翠的海南島。最幸運的是看見了我童年生活的上海。最遺憾的是沒有能夠看到北京和長城。我把所看到的中國的每一個地方都用照相機拍了下來。”

這是王贛駿對太空美景的描述,表現了一個炎黃子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航天飛機第一次飛越中國上空時,是從西南方向進入,從東北方向飛出的,他在這7分鍾時間裏原地跑步,象征著他跑遍了中國全境。1985年7月,王贛駿來中國訪問時,將他帶進太空的那麵五星紅旗獻給了祖國,隨之一句“我以我的中國血統為榮”,表達了他的赤子之心。

當然,最使炎黃子孫感到光彩的是他的太空科學實驗。1979美國航宇局征集太空科學實驗,有幾百名科學家參加競爭,王贛駿的“零重力液體狀態實驗”是中選的15個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