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葡萄牙人的風俗習慣(1 / 3)

宗教信仰

葡萄牙是典型的天主教國家,大概有84.5%的人都信奉天主教。

羅馬天主教的教義是葡萄牙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的基礎。葡萄牙國內有很多天主教教堂,並且絕大多數都有濃厚的羅馬天主教的特色。葡萄牙人的性情大多溫和樸實、待人誠懇,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也與其他西歐國家沒有多少不同。

葡萄牙由於位於地中海,積極發展海權,在十五世紀曾強盛一時,不論在文字、藝術和建築都有著濃重的拉丁味道,並且受天主教文化極深。就拿姓名這方麵來說,葡萄牙人的姓名一般都相當長,包含了四至六個詞彙,並主要是參考拉丁語拚湊而成。一些葡萄牙人常見的名字,如Ricardo、Santos、Luis、Xavier等都是屬於拉丁詞彙。

五世紀古羅馬東、西分裂以後,拜占庭帝國奉君士坦丁堡牧首為正宗,並演變成日後的東正教(希臘正教);而保留在原首都羅馬的教廷,則成為了分裂後西羅馬帝國的正宗,這也是“羅馬天主教會”這個名稱的來源。

羅馬天主教是源自於耶穌基督的正式建立。根據傳統,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正是建立在伯多祿(彼得)的墓上。伯多祿於瑪竇福音的名字,在巴勒斯坦的亞拉美語,是作“刻法”,新教翻譯為磯法,在亞拉美語正是“磐石”之意,因而他們相信聖伯多祿是羅馬第一位主教,一直承襲至今。而伯多祿的繼承人們,就是被稱為教宗的人,是全球天主教的最高領袖。

羅馬天主教會的統治範圍曾經被稱為教宗國,直到現在,教宗仍然是梵蒂岡的元首。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其正式名稱為“羅馬天主教會”或“羅馬公教會”,即由羅馬教宗領導的教會。

天主教一詞指的是信奉羅馬天主教的理論體係,其中包括道德、聖餐儀式以及教條,並完全服從聖座的基督宗教信徒,在基督宗教的所有教會之中,天主教會的人數是最多的,全世界人數大約有11.3億,占據世界總人口的17%,目前天主教會也是所有基督宗教的教會中教眾數量最為龐大的教會。根據信理神學的論證闡述,天主教會是由耶穌基督親手建立的、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天主教首任教宗是耶穌十二門徒之首聖伯多祿。

基督教發源於公元1世紀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區猶太人社會,並且繼承了希伯來聖經為基督教聖經舊約全書。基督教的核心人物耶穌,在猶太的伯利恒出生,他的母親名叫瑪利亞。基督教發端於1世紀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環境,1至5世紀基督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

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論了米蘭詔書,使得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所允許的宗教。391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它為國教,因此,基督教從此走向輝煌。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

耶穌思想的中心,在於“全心、全靈、全意、全力愛天主在萬有之上”及“愛人如己”兩點。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跡,在民眾中得到了很大的回應。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西帝國在政治、社會、語言、文化傳統等方麵的差異,影響了基督教,在其形成初期,就逐漸分成以羅馬為中心的拉丁語派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希臘語派,東西兩派為教會最高權力和教義等問題長期爭論,終至1054年由色路拉裏烏斯分裂而分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希臘正教)。東派強調自己的正統性,稱為正教,西派強調自己的普世性,稱為公教。

公教即天主教在中世紀對西歐社會的各個方麵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比如政治、經濟、倫理、法律、學術、文化、教育和藝術等各個領域,它成為了無所不在的精神力量。直到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興起,從中又分裂出與羅馬教廷脫離關係的新教各派。天主教一方麵發動了與之對立的反宗教改革,加強教廷權力,整肅教會紀律,同時成立耶穌會等組織,深入社會各階層進行加強天主教的活動。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向美洲大陸擴張,天主教甚至在拉丁美洲都有很大影響。

20世紀,不論從政治經濟方麵世界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天主教也隨之產生了一定的改變,一方麵在其內部反對現代主義神學,反對共產主義等“錯誤學說”,另一方麵也逐步改變僵硬立場,提出了革新和對話的方針,謀求與基督教各派及社會各方麵進行合作,這是天主教在發展的過程中的妥協與進步的象征。

民俗風情

曆史悠久的葡萄牙位於伊比利亞半島西部,終年享受陽光普照,隻有夏、冬兩個季節。並且氣候也比歐陸國家溫暖潮濕,七八月份稍微炎熱一些,春天和秋天比較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