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偶然,其實,葡萄牙的衰落也是有理可循的,葡萄牙這一路走來曆經艱辛,然而卻沒有嚐到多久成功的喜悅便墮落了。
通過新航路的開辟和商業殖民體係的構建,從公元1500年起葡萄牙逐步走上商業殖民帝國之路。公元1505年或1506年,葡葡萄牙王室便壟斷了香料貿易權力,任何購買、運輸或銷售香料行為都必須通過國王頒發特許證才能取得經營資格。
到了16世紀中期,葡萄牙海外帝國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在非洲東海岸和印度東西部海岸擁有大量貿易據點,控製了錫蘭(斯裏蘭卡)、霍爾木茲、馬六甲、香料群島和澳門,在日本擁有一個據點,在巴西也建立一個立足點。這一時期,葡萄牙人控製跨越半個地球國際商貿航線,竭力排斥歐、亞各國商人,截斷阿拉伯人同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商業往來,打破阿拉伯人和意大利商人對印度洋傳統壟斷。
葡萄牙人從15世紀末到16世紀上期,運走亞洲香料總產量1/10,壟斷東方貿易;在南美巴西,最先建立奴隸種植園,壟斷大西洋上食糖貿易;壟斷非洲黑奴貿易。人口不到200萬葡萄牙小國,壟斷世界上香料、食糖、黑奴貿易成為世界性商業帝國,歐洲權力中心也從意大利城邦國家轉移到伊比利亞國家。
盛世之下有隱憂,歐洲其他國家眼紅葡萄牙取得的成功,他們跟隨或繞開葡萄牙紛紛染指香料貿易,在激烈競爭中中,葡萄牙自身問題充分暴露出來,很快便處於劣勢。這主要通過以下方麵體現:
一是綜合實力弱小,卻奉行四處出擊戰略,難於在國際競爭中長期處於優勢。16世紀初的葡萄牙人口隻有約150萬,這對於一個跨越歐洲、美洲、非洲、亞洲帝國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葡萄牙為數不多的人口,在帝國擴張過程中大量消耗,兵力總是捉襟見肘。由於兵力不足,葡萄牙人殖民網絡除幾個關鍵地點外,都是以據點形式存在,根本無法控製內陸建立直接殖民統治,同時無力控製主要港口以外其他港口,這給其他競爭者可乘之機。
由於人力缺乏,公元1610年,葡萄牙全球範圍隻有6000名海員,根本無法駕馭全部船隻。由於追求財富以及大地主的殘酷剝削,大量農民進入城市和參加遠洋,造成葡萄牙農業衰落。同時,葡萄牙又不正視自身實力,脫離實際做大北非帝國夢,經過100多年與摩洛哥的纏鬥,葡萄牙損失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特別是葡萄牙年輕國王塞巴斯蒂昂在征服摩洛哥軍事行動中,全軍覆滅,國王也喪命,這宣告葡萄牙北非殖民活動的徹底失敗。
二是國際競爭激烈,歐州的各國主動出擊,使葡萄牙香料貿易市場份額銳減。葡萄牙對香料貿易的控製遠遠達不到獨占程度,在好望角航線上,由於船隻失事、海盜、護航以及船隻損耗等原因,每年出發到印度的12艘船很多沒有回來,這導致經營成本在不斷增加,優勢漸漸地轉到地中海航線上,葡萄牙人自己也在霍爾木茲出售香料。
葡萄牙16世紀初實現對香料貿易的壟斷,很快被威尼斯商人突圍而出:他們經常作為私營商人跟隨葡萄牙人艦隊出航:他們與穆斯林合作,在葡萄牙人控製範圍之外又開辟香料貿易航路;他們先後與埃及人和奧斯曼土耳其人合作,使用紅河舊航路;即使在葡萄牙控製的航路,往往用賄賂方法也可以使用,這一切使傳統地中海商路仍然繁榮。香料貿易豐厚回報也吸引了法國、英國、德國商人參與競爭,導致香料數量大增,價格隨著下跌。多方麵原因相加結果造成葡萄牙收益減少,財富大量流失。比利時安特衛普成為香料集散地,裏斯本仍然重要,但不是終點。
三是享樂風氣的盛行,大量財富投入消費中,造成葡萄牙國家經濟逐步陷於衰落。葡萄牙的自然經濟條件本來就不好,當大量財富來臨之時,葡萄牙人沒有想到將資金投入到生產領域進行社會擴大化生產,增加社會財富,而是把大量財富投入到消費之中。
葡萄牙人不畏艱難探險的精神動力就是香料,曆經100多年努力探索,香料到手後,整個葡萄牙民族都陷入頹廢的狀況。不論是國王還是貴族都大興奢侈之風,浪費大量財富。到了16世紀中葉,國民缺乏追求,思想頹廢情況相當嚴重。葡萄牙的表麵繁榮太多地依賴香料貿易,很少其他財富來源,一旦香料貿易出現問題,又無所追求的話,衰落就是時間問題了。
由於上述的種種原因使這個曾經有如曇花一現的國家陷入了泥沼之中,它的衰落不僅是偶然,也是必然。“三王之役”點燃了“摧毀”葡萄牙的導火索,葡萄牙開始正式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