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成就霸業的傳奇人物(4)(1 / 3)

以前出海的時候隻不過是兩三艘船、幾百號人;現在變成了巨艦大炮和兩三千名水手及士兵;艦隊的指揮官也由從前經驗豐富的航海家變成了現在企圖從海上得到財富和榮耀的貴族階級。向前、再向前;征服、再征服。非洲東海岸的莫桑比克等地成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印度次大陸的西岸也冒出了無數的碉堡和教堂。馬六甲、帝汶、中國、日本,葡萄牙人將整個東方的貿易網都掌握在了手裏。

得到了來自東方的財富之後,國王曼努埃爾開始變得揮霍無度起來。用來自印度的黃金,他在裏斯本建造了一座龐大而豪華的修道院:

傑洛尼莫許修道院。這座修道院的完工標誌著新的建築式樣的出現。

這種建築風格的裝飾以海洋為主題,窗戶周圍和廊柱上雕刻著海浪、貝殼、遠航的船隻、航海儀器、遠方奇異的海洋生物和植物等等。因為這種建築風格始於曼努埃爾統治時期,所以被稱為“曼努埃爾風格”。

今天這座修道院裏麵安放著四個人的遺體:第一個到達印度的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撰寫史詩歌頌葡萄牙人遠航事業的葡萄牙文藝複興時代最偉大的詩人路易斯·德·卡蒙斯;十九世紀葡萄牙作家、史學家亞曆山大·艾爾庫拉諾;以及二十世紀葡萄牙文壇上最偉大的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

國王還改變了若昂二世時期對猶太人相對寬容的政策,下令所有猶太人必須改信天主教。這批被迫改變信仰的猶太人被稱為“新基督徒”,他們的悲慘經曆成為幾個世紀以來葡萄牙文學的主要題材之一。

偉大的荷蘭數學家、哲學家,猶太人斯賓若沙的父母當初就是從葡萄牙逃難來到的荷蘭。但是另一方麵,在前任國王若昂二世的遺孀萊奧若爾的倡導下,於1498年在裏斯本成立了以救助窮困為目的的慈善堂,並很快推廣至帝國的每一片殖民地。該係統成為了現代社會保障係統的前身。澳門的慈善堂至今還在新馬路市政廳廣場上。

1521年幸運兒曼努埃爾去世了,葬在了傑羅尼莫修道院。他一生沒有做過什麼值得大加稱讚的偉事,同樣也沒有做過遭人嫌惡的醜事,頗為意外的當上了國王,然後平淡並且安逸的死去,也不失為一件幸運的事。

熱愛冒險的卡布拉爾

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作為一名葡萄牙航海家,他被普遍認為是最早到達發巴西的人。他出生在葡萄牙的貝爾蒙特,曾經被任命為葡萄牙王室參事。卡布拉爾於1520年逝世,埋葬在葡萄牙聖塔倫的一個修道院裏。

達·伽馬發現印度的消息一傳開,整個葡萄牙都激動起來了。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甚至寫信給西班牙國王和女王,自稱他已擊敗西班牙首先到達了印度,他還稱自己為“幾內亞之君主,征服、航海之君主,與埃塞俄比亞、阿拉伯、波斯及印度貿易之君主”,欣喜之情溢於言表。1500年曼努埃爾國王很快裝備了一支龐大的艦隊,由13艘船隻和1500名船員組成,任命貴族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

艦隊各船船長中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航海家,如巴托洛梅烏·迪亞士,佩羅·瓦斯德·卡梅尼亞,桑喬·德·托瓦爾,和尼古勞·科埃略,後者是達·伽馬首航印度時的領航員。這次航行的目的是繼續瓦斯科·達·伽馬到印度海路的探測,與印度建立永久性的貿易關係,並引入基督教到每一處,如果必要可使用武力征服印度,控製香料貿易。

1500年3月9日卡布拉爾的艦隊從裏斯本出發。卡布拉爾按照達·伽馬的建議,即在非洲西南部熱帶海域航行時,不再沿海航行,而是向西南方駛入大西洋深處,然後再往南行駛。但在實際航行中,卡布拉爾的艦隊在通過佛得角群島後,遇到強烈風暴(其中有一艘船遭遇風暴後直接返航了),又被赤道洋流推到了較遠的海域。換言之,他們把這個往西南航行的弧圈劃得太大了,以至他們進入了一個未知的海域。

4月22日船員們看到了陸地(即現在的巴西東海岸的帕斯誇爾山)。4月23日卡布拉爾在海岸登陸,艦隊並於4月25日全部駛入港口,卡布拉爾給這裏起名叫維拉克魯茲。

卡布拉爾認為,新發現的陸地在《托爾德西拉斯條約》中所劃定的分界線東部,這一發現應歸葡萄牙所有。於是他在岸邊豎起刻有葡萄牙王室徽章的十字架,宣布該地區為葡王所有,並立即派出一位船長安德烈·貢薩爾維斯回葡萄牙報告這一重要消息。1500年4月22日便成為了正式發現巴西的日期。

後來,葡萄牙人在海岸附近的熱帶森林中發現了可以提煉貴重的紅色染料的樹木,並將它定名為“Pau—brasil”。於是他們逐漸把這個地方也叫作“Brasil”(葡萄牙語Brasil,英語Brazil),並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

休整後,船隊向東航行。在經過好望角時,船隊中有4艘船在風暴中失事。船員全部遇難,其中有航海家巴托洛梅烏·迪亞士,他曾闖過了印度航線的最艱險的道路,但最終他還是沒能到達真正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