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要說明的是,新航道的打通同時也是歐洲殖民者對東方國家進行殖民掠奪的開端。在以後幾個世紀中,由於西方列強接踵而來,印度洋沿岸各國以及西太平洋各國相繼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達·伽馬的印度新航路的開辟,最終給東方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民族災難的事實也是不容忽略的。
“幸運兒”曼努埃爾一世
曼努埃爾一世是葡萄牙曆屆國王裏少有的“幸運兒”,他的國王寶座當得非常輕鬆,是當時被若昂二世壓迫的貴族們為反擊若昂二世才極力推薦這個“幸運兒”坐上王位。他不僅意外當上了國王,同時還享受了老國王若昂二世所創造的一切福利,他一登基就迎來了葡萄牙東方貿易帝國的全麵興盛,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坐享其成。
在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繞過好望角之後,遠航印度就提上了日程。若昂二世健在的時候已經作好了一些準備。曼努埃爾上台後便立即召開禦前會議商討這一問題。大多數貴族並不讚成這一計劃。但是在壟斷香料貿易的巨大誘惑之下,國王還是堅持要去印度。這次航程便在會議上確定了下來。瓦斯科·達·伽馬被挑選為艦隊指揮官。達·伽馬的父親擔任過阿豐索五世的財政監察官。挑選一名貴族出身的人擔任遠航艦隊的指揮官,這還是從恩裏克王子主導航海事業以來的第一次。
1497年7月8日,由兩艘大型商船、一艘快帆船以及一艘補給船所組成的船隊從裏斯本出發,在達·伽馬的率領下開始了遠航印度的征程。當他們到達佛得角南部之後,轉舵向巴西方向航行,但是未及美洲大陸之時他們又轉舵指向好望角。這樣航行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風向和洋流,從而節省了人力。但是他們沒有真正到達巴西海岸。這是幾年後的事情了。繞過好望角之後,他們沿路停靠了莫桑比克等地,找到了幾名熟悉航線的向導;在這些向導的帶領下,葡萄牙人於1498年5月20日到達了卡利卡特。
興奮的達·伽馬帶著用葡語和阿拉伯語寫成的國王的信件前去覲見了當地的王公,希望能盡快簽訂貿易協議。但是,阿拉伯人早就控製了印度洋的主要商道。為了不失掉自己的壟斷地位,他們從中阻撓,使得葡萄牙人沒能達到目的。無奈中達·伽馬隻好采購了一批當地的特產後於8月29日踏上了回程。第二年夏天,船隊回到了特茹河口。
這次航行中,損失了一艘船和整個艦隊將近一半的船員。但是隆重的歡迎儀式表明:這些犧牲值得!因為我們到達了印度!看到滿船的金子、鑽石、香料、寶石、絲綢、瓷器,整個王國都沸騰了。為了表彰達·伽馬的功績,國王特意授予他“印度洋艦隊總司令”的頭銜,並下令各大城市舉辦聖像遊行活動以紀念這次成功的遠航。這次航行的航海日誌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使我們得以了解整個過程。
1500年5月8日,一支新的遠洋船隊在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的率領下出發了。這是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大型遠洋艦隊,由十三艘大型商船和一千五百名人員組成;這支艦隊不僅能夠把大批商品運回裏斯本,而且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投入戰鬥。艦隊基本上是按照達·伽馬的路線行駛的。不過這次南大西洋的風似乎是大了一點,他們駛過佛得角轉舵向西航行不久之後竟然看見了陸地!第一次看到陸地是在4月22日,兩天後他們找到了一處避風港,便停靠了下來。
他們看到的是奇異的動物和植物,以及未開化的原住民——這就是今天的巴西。由於4月22日恰好是聖十字日,佩德羅便把這片土地命名為“真十字之地”。後來由於該地盛產巴西木的原因才改稱巴西的。
但是這項“發現”究竟是偶然,還是葡萄牙人有意為之呢?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上麵提到的那個分割世界的托爾德希拉斯條約。當時在談判的時候葡萄牙代表堅持要把這條線劃在佛得角以西370海裏處,而教皇方麵則主張劃在100海裏處就夠了。最後幾方還是順從了葡萄牙方麵的意思。為什麼偏偏要堅持370海裏呢?如果葡萄牙人的目的僅僅是印度和中國的話,一百海裏處就足夠了——顯然,當時的國王以及一些上層決策者已經得到了可靠消息,佛得角以西有大陸存在;但是為了掩人耳目,防止這塊寶地被西班牙搶走,於是秘而不宣,直到1500年時機差不多了,才由佩德羅率領船隊再去印度的路上順道兒確認一下罷了。事實證明巴西確實為葡萄牙帶來了數不清的好處。日後印度航路被英國人和荷蘭人搶走之後,巴西就成為了王國的搖錢樹和聚寶盆。
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打通之後,葡萄牙迎來了一股新的遠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