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接班人”若昂二世
若昂二世被葡萄牙人尊稱為“完美太子”,他是葡萄牙曆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若昂二世待亨利王子死後便徹底接手了葡萄牙的航海事業,致力於發現通往印度的航路,並且全力保護海上貿易的商人和航海家們。作為葡萄牙航海事業的開創者亨利王子的“接班人”,若昂二世做的非常“完美”。
在香料和“基督王國”的吸引下,歐洲人對於東方充滿了向往。從若昂二世開始,開通印度航路更是變成了葡萄牙全國的目標。
最初為若昂二世開辟航路的是航海家狄奧戈·高,他於1483年發現了剛果,並於第二年到達了紮伊爾河口。這個消息傳回國內後,國王若昂二世興奮不已,因為根據古希臘的地理資料,再往南就是世界的盡頭了。
若昂二世派大使在羅馬教廷宣布:葡萄牙的船隊馬上就要到達阿拉伯海灣了;與此同時,他又將狄奧戈派出海,繼續探索新航路。但是一直沒什麼更大的進展。
就在這個時候,熱那亞人克裏斯托弗·哥倫布來到了若昂二世的宮廷,向他獻上了自己向西航行以到達印度的計劃。但是若昂二世熱衷於非洲大陸的開發,那裏敢做這種高風險的投資項目?而且他也不大相信哥倫布向西航行路程更短的說法(哥倫布當初號稱從西走的話到達亞洲之有180個經度,但實際上有290多個經度)。
被拒絕後的哥倫布輾轉來到卡斯蒂利亞,得到女王伊莎貝拉一世的支持,於1492年實現了自己的航行。而在這之前的1488年,航海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終於完成了幾代葡萄牙人夢寐以求的大業:
繞過風暴角。
1487年8月,奉國王若昂二世之命,迪亞士率領著隻有三艘快帆船的小船隊從裏斯本出發一路向南航行。1488年初,突如其來的颶風使船隊遠離了非洲海岸;經過了重重艱險之後船隊才又見到了大陸,在今天南非共和國一個叫做摩塞爾灣的地方拋下了錨。上岸後迪亞士發現,非洲海岸從這裏開始轉而向東方延伸了:毫無疑問,自己所站立的地方正是非洲大陸的盡頭,印度洋的起點!他顧不得整頓殘破不堪的船隻,立即派信使向若昂二世傳達了這個消息。若昂二世聞訊十分高興,一想到今後可以沿著條航路到達印度,他就異常的興奮。
回頭看了看迪亞士的信,發覺他將這個海角命名為了風暴角,感覺不太好,不喜興。於是國王大筆一揮,好望角從此以後就被標示在了航海圖上。
雖然葡萄牙國王給它取了個好名字,但實際上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浪區,僅20世紀70年代,在那遇難的萬噸級輪船就有11艘之多。
盡管這樣,好望角還是功大於過,目前,它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年從這裏駛過的船隻達二三萬艘,平均每小時就達三艘以上,年運貨量達7億噸左右。
迪亞士發現了好望角一事迅速傳遍了葡萄牙,全國人民口口相傳,一時間熱鬧非凡,然而葡萄牙人沒高興多久,哥倫布就從西方回來了。
他特意停靠在葡萄牙首都裏斯本,覲見了若昂二世。他先是吹噓了一番所謂“印度”黃金香料遍地的盛況,又旁敲側擊的埋怨了當初國王是如何不信任他、敷衍他、不給他授權、喪失大好機會等等。他忽略了在他麵前的可是一個“完美”的人,於是若昂二世當即對哥倫布的“挑釁”給出了回應:“根據1478年葡萄牙與卡斯蒂利亞簽署的阿爾卡索瓦斯和約,你哥倫布發現的土地是屬於我們葡萄牙的。”
哥倫布頓時懵了,自知理虧,他趕緊回去同卡斯蒂利亞國王商議。
此時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天主教徒斐迪南二世兩個王國通過聯姻關係已經合並,造就了早期的西班牙帝國。
何以證明若昂二世不是強取豪奪呢?其實他的“底氣”來源於加納利群島的主權之爭。14世紀的時候勇敢的阿豐索四世的船隊就曾經到達過加納利群島。百年以後,若昂一世的船隊再一次到達了那裏,隻不過卡斯蒂利亞人這次也上了島,並且宣示主權。雙方爭執不下,問題又被提交到教皇哪裏去了。但是這個爭論持續了很多年,直到當時還是太子的若昂二世出了個用加納利群島的主權換取非洲霸權的主意,這場爭論才算告一段落。這就是阿爾卡索瓦斯和約的主要內容:
葡萄牙放棄對加納利群島的一切權力要求,但是卡斯蒂利亞也不得再對加納利群島以南將來可能發現的新的陸地提出權力要求。而這次哥倫布發現的安德烈斯群島恰巧就在加納利群島以南,因此,葡萄牙也算占了個便宜。
擅長謀略的若昂二世主動向西班牙提出:開始談判,另立新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