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在經過初步處理後,要及時將燒傷病人送往就近醫院,途中要嚴密注意病情變化。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慎受到堿性物質腐蝕,那最好的方法是立即用溫水或冷水衝洗創麵,力爭將堿性化學物質全部衝洗幹淨。另外,堿性化學物質燒傷時,雖然可以用堿性液體中和以減輕腐蝕,但處理不當可致使損傷加重。故宜經水衝洗後,迅速送醫院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萬一不幸遇到堿性物質燒傷時,其處理方法同堿性化學物質燒傷的處理方法基本相同。
3.治療燙、燒傷的驗方
第一,如果不幸遭火灼或湯燙損傷,可迅速用醬或醬油塗敷患處,往往能止痛且解火毒。除此以外,也可用衛生紙幾張,浸足.醬油,敷患處。如傷勢較為嚴重的,每隔半小時就換一次。
第二,全身若被火燒或熱水燙傷時,不論是否產生水泡都可用衛生紙(或棉花、黃紙等)浸足優質高粱酒,貼敷於患處,待紙幹即換。如果患處被燙脫皮,經此療法後,一般的不會再發炎、化膿或火毒攻心。如貼敷後再抹上消炎軟膏三五天後即可痊愈,並不留疤痕。
第三,用蜂蜜塗在燙、火傷患處,有去痛的作用。
4.化學灼傷的處理
多數化學物質對皮膚有刺激性,接觸時會造成皮膚組織的嚴重傷害,眼睛尤其易受傷害。一部分化學品還可能被皮膚吸收,引起廣泛、有時甚至是致命的損害。
實驗室中有許多強烈的腐蝕劑和化學品,但有一些家用物品,像苛性鈉、漂白劑、清潔劑舍,也會引起化學性灼傷。傷病者會感覺皮膚刺痛。皮膚可能出現斑點、紅點和水皰,也可能會剝離。
發現這種灼傷時,必須迅速開始急救行動。但在接近傷病者前,你一定要首先考慮自身安全,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盡快確定並移除有害的化學品。
第二,用緩慢流動的清水衝冼傷處,防止灼傷繼續深人組織。
第三,衝洗傷處的同時輕輕卸除遭汙染的衣物。注意你自己不要遭到汙染。
第四,對傷者可采取前麵介紹過的方法進行應急處理。
第五,立即送醫院,不要浪費時間到處尋找解毒劑。如有需要以擔架抬送。
5.外出血的緊急處理
出血是指血液從傷口流向體外。出血常見於刀割傷、刺傷、槍彈傷和碾壓傷。若皮膚沒有傷口,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人組織、髒器和體腔內,稱為內出血。一次出血量達全身血量的1/3以上時,生命就有危險。因此迅速找醫生及時止血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種類的出血,其止血方法也不同。
動脈出血。動脈血呈鮮紅色。血液來自傷口的近心端,呈搏動性噴出,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險性大。動脈出血時,一般使用間接指壓法止血,即在出血動脈的近端,用手指把動脈壓在骨麵上,予以止血。在動脈的走向中,最易壓住的部位叫壓迫點。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因手指容易疲勞,不能持久,所以隻能作為臨時止血,必須盡快換用其他方法。
靜脈出血。靜脈血血色呈暗紅,緩慢不斷地流出。其後由於局部血管收縮,流血逐漸減慢,危險性較小。一般抬高出血肢體以減少出血,然後在出血部位放上幾層紗布,加壓包紮可達到止血目的。
毛細血管出血,血液從創傷麵或創傷口周圍滲出,出血量少,紅色,找不到明顯的出血點,危險性小。止血時,在傷口蓋上消毒紗布或幹淨手帕、布片,紮緊就可以止血。
6.骨折後的緊急處理
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跌、墜、撞、扭在所難免,輕者造成軟組織損傷,重者會發生骨折。.
不幸發生骨折,且傷後皮膚無破裂,最好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或用冰塊貼敷更佳,這樣能使血管收縮,減少皮下出血;切記在損傷後的48小時內,不要進行熱敷,否則容易使損傷部位繼續腫脹而延長骨折的愈合時間,影響後期關節的靈活性。
骨折急救處理的目的,在於用簡單有效的方法搶救生命,保護患肢,使之安全而迅速地轉運到附近醫院,以便獲得妥善的治療。急救處理措施如下。
第一,固定。急救固定,需要用特製的夾板,如果沒有,也可因地製宜,就地取材,如用樹枝、拐棍、木板等。若一無所有,也可將受傷的皮肢綁在胸部,將受傷的下肢同健肢綁在一起。固定妥善,不僅便於運輸,而且可避免骨折翻在搬運時,因移動再損傷臨近組織或器官,以防休克和疼痛。
第二,包紮。如果骨折造成出血,可用急救包或清潔布類包紮傷口。大血管出血可用止血帶,並記錄開始用止血帶的時間。
第三,一般處理。凡是懷疑骨折者,均應按骨折處理。一切動作要謹慎、輕柔、穩妥。
第四,迅速運輸。病人經上述妥善處理後,應迅速送人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