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校園的安全事故時常發生,防不勝防。校內容易發生的安全事故大概包括這幾種類型:食物中毒、煤氣中毒;運動傷害,如在跑、跳、投過程中的意外,或因運動器械管理不善造成的傷害;火災事故;擁堵擠壓,主要集中在樓梯、通道、台階、廁所、校門等處;打鬥傷害,包括打逗誤傷或學生之間鬥毆的傷害;實驗傷害如毒氣、灼燒、爆炸、火災等;危險建築;校內交通事故;社會不良分子騷擾產生的事故等等。從已發生的事故看,校內有幾個重點部位易發生危險,主要是實驗室(如水、電、氣、強酸、強堿、有毒物品等)、語音室、微機室、播音室的主控室、電化多功能室、圖書館的書庫、財務室、食堂、宿舍、傳達室等。
隻有認真分析校園安全隱患發生的特點,才能較好地有針對性地製定出校園安全教育的內容與實施方法。
一、飲食安全常識
病從口入。近來中小學校學生集體中毒事件在新聞媒體上頻頻暴光。2001年6月21日陝西戶縣就發生了特大中毒事件,殃及236名學生。因此飲食安全是中小學校園安全的一大內容。下麵將從防治食物過敏、防治食物中毒和飲水安全三個方麵分別介紹飲食安全的問題。
(一)防治食物過敏有些人在吃了某種食物後常常會引起過敏,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皮膚瘙癢、風疹塊等不良症狀。
要防止食物過敏,首先應該弄清致敏源,即引起過敏的食物是什麼。一般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有以下兩類:一是水產品,包括魚、蟹、蝦及貝類,其中鮐巴魚(或稱鯖鯰魚)、黃魚、黃泥螺、沙丁魚、螃蟹最易引起過敏;二是禽蛋、乳、肉類。如果每次食用該種食物會都引起過敏症狀,則可確定它就是致敏源。
弄清致敏源後,就可以對症下藥了。辦法之一就是戒吃此種致敏食品。但有時致敏的是營養價值較高的乳、蛋類食品,絕對不食又會有損健康,那麼該怎麼辦呢?方法之二就是改變食品的烹飪方法或采用脫敏法。
已經發生過敏者,則應適當休息,避免戶外強烈的日光照射,多喝水,口服大量維生素C及抗過敏藥物;也可遵照醫生的囑咐,服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草藥;有皮疹及瘙癢者可塗止癢藥劑。
(二)防治食物中毒
凡是吃了被細菌(如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大腸杆菌、肉毒杆菌等)和細菌的毒素汙染的食物,或是進食了含有有毒化學物質的食品,或是食物本身含有自然毒素(如河豚、毒蘑菇、發芽的土豆等),由這些原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都叫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多發生在氣溫較高的夏秋季,可能是個別發病也可能是集體中毒(如發生在食堂及宴會上)。
如果飲食方麵很注意,將大大降低事物中毒的概率。食物中毒可以簡單地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細菌性食物中毒兩大類。在日常生活中,因進食被細菌及其毒素所汙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即細菌性食物中毒)較為多見。要預防食物中毒,特別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勿食餿飯菜
夏天,氣候炎熱,食物容易變質發餿。有的人覺得倒掉可惜,熱一熱,將就吃掉。有些食堂或飲食店,為了牟取暴利,也把變質的飯菜進行加工處理後出售,人吃了這種發餿的飯菜很容易發生食物中毒,主要是葡萄球菌食物中毒。這種病的主要症狀是,先出現流口水、惡心、嘔吐,胃口不適等反應,繼之上腹疼痛和腹瀉嘔吐次數多,先吐出吃進的食物,後來連胃液膽汁都吐出來,有的還伴有血絲,嚴重者可導致脫水、肌肉抽動及心跳加快、血壓降低等。
為防止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發生,一定要加強飲食衛生監督,做飯做菜前一定要洗手,患有化膿性皮膚病者不能參加夥房內工作或出售、保管、運輸食物的工作。學校要派專人對學校食堂和校內小店的衛生狀況進行監督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
2.勿食變質油
腐敗變質的食用油也極易導致中毒。腐敗的動植物油通常有一股“哈喇味”,這是因為油中產生低級的醛和酮,使得油脂產生這種特殊的刺鼻氣味。變質厲害的食用油毒性巨大,用它們來烹調蔬菜或煎炸食物,食後可發生急性食物中毒,產生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