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曾說:“什麼是路?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隻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在人生的七弦琴上,奮鬥之歌是它的最強音。青春之歌,生命之歌,理想之歌,勝利之歌,英雄之歌,都是奮鬥之歌。
種子破土而出,長成不畏風雨的參天大樹,要奮鬥。涓涓的細流彙成江河,東流入海,要奮鬥。於荊棘縱橫、崎嶇無路處走出路來,要奮鬥。
奮鬥的道路,是古今中外一切真理和正義的事業取得勝利的道路,也是各類人才獲得成功的道路。艱難困苦和各種逆境是產生傑出人才的搖籃,大浪淘沙,唯有有誌有識和堅韌不拔之士才能獲得成功。
“飛瀑正施千障雨,斜陽先放一峰晴。”
引經據典
出自清代林則徐所作《即目·萬笏尖中路》,林則徐被任命為雲南鄉試正考官,途經貴州時看到雨後放晴的景色宜人,遂作此詩。
有偉大革命理想的人,不論眼前的現實生活是多麼艱難困苦,不論理想的實現是多麼遙遠曲折,也不論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遇到多少危險與失敗,他們總是滿懷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積極地奮鬥。
徐特立是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時入黨的。毛澤東在給徐老的信中說:“當革命失敗的時候,許多共產黨員離開了共產黨,有些甚至跑到敵人那邊去了,你卻在1927年秋天加入共產黨,而且取的態度是十分積極的。”
徐老也曾追憶過當時的情景:“大革命失敗以後,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工農,屠殺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以及一切進步人士。我也來到武漢過著流亡的生活。到武漢後,有人勸我說:‘革命已經失敗了,你還來幹什麼,給你點路費,趕快逃去吧……’我聽了非常氣憤。幹革命還怕失敗?正是因為革命失敗了,我們才得幹,逃跑算什麼!”
就在這白色恐怖正盛的時期,50歲的徐特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正是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的榜樣。
黑格爾曾熱情洋溢地寫道:“朋友們,朝著太陽奔去吧,為了人類的幸福之花快點開放!擋住太陽的樹葉能怎麼樣?樹枝能怎麼樣?——撥開它們,向著太陽,努力奮鬥吧!”
風浪能怎麼樣?暗礁能怎麼樣?困難的大山又能怎麼樣?劈開它們,排除它們,征服它們,我們必將用團結奮鬥贏得光明幸福的未來。那時,當我們回顧這一段崎嶇的征程時,將是何等自豪哇!這正是:“誰道崤函[1]千古險,回看隻見一丸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