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健全的體魄孕育健康的精神(2 / 2)

如果是登山運動,前麵橫著險阻的大山,要征服這座大山更需要我們有頑強的意誌和堅定的信心。又如打籃球和踢足球,要取得勝利就要緊密配合,齊心協力,愛護集體的榮譽,服從統一的指揮,這對鍛煉我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和組織性、紀律性,也是有益的。

體育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又可以引起我們多方麵的興趣,使我們充滿愉快的心情和樂觀的情緒。

毛澤東在《水調歌頭·遊泳》中寫道:“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這是一種多麼感人的豪情啊!

怎樣增強體質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增強體質,具有健全的體魄呢?

第一,要經常認真地鍛煉身體,積極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現在許多單位、學校都有廣播體操或課間操,有的還開展了拳類活動,這些對鍛煉身體都是有益的,其他比如田徑運動、水上運動、球類運動等,也都是我們鍛煉身體的重要手段。在進行體育鍛煉時,還要從自己的身體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量力而為,逐步增加運動量,不要過度,也不要間斷,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鍛煉。

第二,要講究衛生,防止疾病。我國有句老話叫“病從口入”。許多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如痢疾、傷寒、蛔蟲等,都是由於吃了不清潔的、帶病菌的或有寄生蟲卵的食物引起的。

我們必須注意飲食衛生,並做到飲食的定時定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各種消化係統的疾病。我們還要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勤洗澡,勤換洗衣服,勤剪指甲,不使細菌繁殖,最好還能進行冷水浴和日光浴。

第三,要注意勞逸結合,使生活有規律。工作和學習的時候,專心地工作和學習;休息的時候,也要善於休息。每天應保持8小時的睡眠時間,生活應當有規律。

巴甫洛夫說:“在人類機體活動中,沒有任何東西比節奏性更有力量。”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費米的夫人在回憶科學家費米時說:“恩裏科頭腦裏的鬧鍾走得極端準確。我們在1點鍾吃中飯,8點鍾吃晚飯,恩裏科從來不遲也不早。在下午3點鍾的時候,他便暫時停下來,讀讀報紙或者幹脆打一場網球,然後再回去工作。甚至連實驗室裏的實驗也一定要達到非常有趣的程度,才能稍許打亂他的時間表。……恩裏科是個條理井然的人。”

此外,我們還要注意不要沾染上壞的嗜好,要從小就在生活中注意培養各種良好的習慣。養成樸素的生活習慣,也是增進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

有些青年身體不好,常常生病,或者有神經衰弱等慢性病,應當怎樣對待呢?是消極、苦悶、悲觀失望嗎?不,對待我們身上的疾病,應當如對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一樣,要充滿樂觀主義精神。

在戰略上要藐視它,不要為疾病嚇倒;在戰術上要重視它,有了疾病不要麻痹,要及時治療。

毛澤東對於如何對待疾病曾有這樣一段話:“既來之,則安之,自己完全不著急,讓體內慢慢生長抵抗力和它做鬥爭直至最後戰而勝之,這是對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隻好讓醫生處治,自己也無所用其著急,因為急是急不好的。對於病,要有堅強的鬥爭意誌,但不要著急。這是我對於病的態度。”

我們應當學習這種同疾病做鬥爭的頑強精神。有點病就消極、苦悶,首先在思想上就不健康了,病魔還未折磨倒自己,而自己首先在思想上當了俘虜,這不是一個青年應有的態度。

至於有些人本身並沒有什麼病,卻神經過敏,終日疑慮,思想上負擔很重,這更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