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品格的七個層麵(2 / 3)

我們所說的解放思想,並不是愛怎麼想就怎麼想,愛怎麼做就怎麼做。解放思想有一個思想從哪裏解放出來和走到哪裏去的問題。

有些青年,以為解放思想就可以不要社會主義道路,不要共產黨領導,不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這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這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他們自以為解放思想,其實不過是隨著社會上某些錯誤思潮跑,像一隻迷失航向的小船在大海中隨著風浪漂蕩,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會漂向何方。

波斯詩人歐瑪爾·海亞姆在《魯拜集》中有一首詩寫道:

飄飄入世,如水之不得不流,

不知何故來,亦不知來自何處;

飄飄出世,如風之不得不吹,

風過漠地亦不知吹向何許。

這首詩雖然寫的是宗教的“入世”和“出世”,同解放思想風馬牛不相及,但借來對照一下某些青年人的現實狀況,不也發人深思嗎?有偉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生活目的人,不會如水流,如風吹。

我們的國家好比一艘巨艦,正在向強國複興的宏偉目標航行,途中還會有風浪,有暗礁,隻要我們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團結一心,眾誌成城,則任何驚濤駭浪、急流險灘都不怕。

我們自己又好比原野上的一棵樹,隻要我們的思想感情深深紮根於人民之中,就會戰勝一切風霜雨雪,朝氣蓬勃,永遠長青。

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源泉,勝利的源泉,是我們一切事業的成功之本,無論什麼時候,讓我們都不要忘記這一點吧!

長風破浪般的膽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斯大林曾比喻列寧為“山鷹”,我們青年人應當要像山鷹那樣,戰風鬥雨,傲視雷電,穿掠雲層,具有一種非凡的英雄氣概,在整個人類前進的道路上都需要這樣的氣概。

要多謀善斷和當機立斷。謀和斷是辯證統一的,多謀是善斷的基礎,善斷是多謀的集中表現。不謀而斷謂之武斷,這種斷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仔細的籌劃,不符合實際情況,必定要失敗。謀而不斷謂之優柔寡斷,不斷則謀再多再好也無用,以致費時誤事,招致失敗。

宋朝的時候,金兵已渡黃河,而趙家朝廷還計議未定,結果徽、欽二帝被俘,就是曆史上的一個突出例子。

現在我們在工作中也要善斷,要議而決,決而行。拖拖拉拉,議而不決,當斷不斷,甚至怕負責任,互相推諉,這絕不是應有的作風。青年人一定不要沾染這種作風。

要講求工作的高效率、高質量。效率和質量是工作的生命,工作不講效率和質量就是失職,就是慢性自殺。一項工作,一件任務,既經決定就要集中全部精力去幹,而且要像撐船過河那樣,時間再緊,水流再急,也必須一竿子一竿子插到底,落在實處。

要拆除工作上的一切花架子,廢止空談,力戒浮誇。真正有本事的人,對人民負責的人,是不搞花架子的,隻有那些沒有本事而又偏愛沽名釣譽的人,才喜歡用形式主義粉飾自己的無能。

要機智。機智就是隨機應變之智,就是在危急情況下產生的一種急智。在處理工作和應付事變中,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事先有一定的時間進行比較周密而係統的思考和謀劃;另一種是事情發生得很突然,或者原來預計的情況臨時發生了變化,需要當機立斷迅速采取新的隨機應變的對策。

機智主要是指後一種情況。同各種困難、對手過招,機智是很重要的。在一些條件下,我們是在明處,對手是藏在暗處,他們總是利用我們的薄弱環節,利用我們的疏忽,突然地出現在我們麵前。在同自然界的接觸中,在工作中,一些偶發的嚴重事故的出現,往往也是這樣。

因此,機智的鍛煉是我們不可缺乏的思想修養。機智來自膽略,但僅有膽略還不夠,還必須同時具備其他一些因素或素質:

第一,不管事情來得多麼突然和使人怒不可遏,頭腦必須保持高度的冷靜和沉著,切不可魯莽從事和為意氣所激而妄動。

第二,在可能條件下迅速地捕捉當時發生的情況,做出正確的估計和判斷。

第三,最大限度地開動人腦機器,謀劃對策,當機做出決斷。所有這些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甚至是在間不容發的時間內完成的。

在工作上,要做技術革新的先鋒。在科學上,要做攀登高峰的勇士。在工作上,要做爭挑重擔的好員工。在戰場上,要做有勇有謀的無畏戰士。

在大海的萬頃波濤中,任憑滿天風雨,濁浪排空,巨艦總是以自己的胸膛為刃破浪前行,海燕總是以雙翼為弩把自己射向天空。

在祖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無處不是英雄用武之地,無時不是英雄大顯身手之時,究竟能否大有作為,那就要看我們自己是不是真正的英雄。

鋼鐵一樣堅強的意誌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是清代畫家鄭板橋的一首詠竹詩,借竹喻人,歌頌不畏困難和不為任何風雨所動的堅忍意誌。

大樹參天挺立不為風雨所動,要有堅強的枝幹。高廈平地聳峙,要有雄偉的支柱。航船駛向遠方的目的地,不管風狂浪高,要牢牢把握著方向舵。

要做一個為真理而奮鬥的頂天立地的人,必須要有鋼鐵一樣堅強的意誌,做人生激流中的中流砥柱。

人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它崎嶇多險,風雲變幻。有的人在困難麵前動搖了,有的人在挫折和失敗中落荒而逃,有的人在各種引誘麵前做了俘虜,有的人在敵人威脅麵前變節,有的人達到了個人欲望不再前進了……隻有為追求真理而具有鋼鐵一樣堅強意誌的人,才能始終如一,堅定不渝。

陳毅同誌在詩中寫道:“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我們應當以此自勵。

我們要經得起這些考驗,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不要隨風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比如江上行船,總要有一個目的地,絕不能隨風在江心漂蕩。要明辨風向:風正則高掛帆篷,乘風破浪前行;風不正,則頂風排浪而上。

目標始終如一,才能抵達真理的港口,隨風漂泊,其結果不是使船擱置淺灘,就是撞在礁石上麵。新生的事物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身上還帶有舊的痕跡,但它畢竟是不可戰勝的。

不要被困難嚇倒,要勇於在逆境中奮鬥。在人生的征途中,有一座座大山,一條條激流,它們的名字就叫作困難。翻山過河,這在行路中是尋常事,在一般情況下誰也不會因此止步。

可是,在人生的征途上,人們往往會在困難麵前停下步來,隻有那些具有堅強意誌的人,才能把困難踩在腳下。是山高,還是人高?我看人比山高。人登上了山頂,不就比山高了嗎?縱觀曆史,傑出的人才都是有堅強意誌的人,勇於在逆境中奮鬥的人。

19世紀德國作曲家舒曼,從小便顯示出他非凡的鋼琴演奏才能,他曾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鋼琴演奏家。經過努力,他已經獲得較高的聲譽,可以清楚地看見成功的彼岸了。

不幸的是,他的右手第三指突然由於勞累過度而受到損傷,並永遠失去了力量和彈性,使他再也不能成為一個演奏家了。眼看就要到達的彼岸,轉眼間像一座冰山消融了,過去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

這是多麼令人痛苦的事情啊,但年輕的舒曼並沒有在厄運麵前屈服,每當他痛苦和煩悶的時候,便想起了貝多芬——這個偉大的作曲家,在耳病之後整整30年中忍受著對音樂家最致命的打擊,創作出人類輝煌的作品……

而自己所喪失的僅僅是演奏的能力。不能演奏了,不是還能作曲嗎?從此,他又開始了新的戰鬥,譜了許多著名的曲子,終於成為一個偉大的作曲家。

恩格斯曾經斷言:勇敢和必勝的信念常使戰鬥得以勝利結束。青年們,無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我們都要有這樣一種信念:烏雲的上麵就是太陽,困難的背後就是勝利,艱苦的前方就是幸福。勝利的道路是盤旋在困難的大山之上的。

正像高爾基所說的那樣:“奮不顧身的精神能克服任何障礙,能在世界上創造任何奇跡。”

困難是凱旋門,隻讓英雄們通過。

困難是磨刀石,能磨煉人們的意誌和聰明才智。

困難是幸福橋,戰勝了困難,我們就能取得人們所需要的一切。

不要為生活所累,要張滿奮鬥的風帆。意誌堅強的人要不為生活的困苦所折翼,潦倒消沉;也不要為生活的優裕所銷溶,沉湎其中。

對於一些家境困苦的青年來說,生活的重擔往往會壓得一個人直不起腰來。這些青年們的處境確實使人同情,使人感歎。但是,你們千萬不能在困苦的生活麵前消沉下去,而要磨煉得更剛強。苦水中長大的孩子,骨頭應該是硬的。“貧莫貧於無見識,賤莫賤於無骨力。”[2]

不要羨慕那些生活優裕的人家,也不要埋怨自己的命運。生活的激流是最能鍛煉人的,真正有出息和能夠成大業的人,往往就在你們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