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品格的七個層麵(1 / 3)

在德、智、體幾個方麵,我們應當把崇高的思想品德放在首要地位。思想品德是一個人的靈魂。作為一個人才來要求,青年們應當讓自己有哪些好的思想品德呢?

火一般的為真理而奮鬥的精神

“人的天職在於探索真理。”[1]

真理是人生的太陽,是引導人類走向光明、走向幸福的旗幟,也是人類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橋梁。

熱愛真理,是人最高尚的感情;追求真理,是人最純潔的願望;獲得真理,是人最崇高的幸福;捍衛真理,是人最偉大的勇敢。

和真理站在一起,就是頂天立地的人。

馬克思說:“在驚濤駭浪的思想海洋上,我進行過長期的浮遊和探索,我在那裏找到了真理的語言,並緊緊抓住了被發現的東西。”

黑格爾說:“真理誠然是一個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樁崇高的業績。如果人的心靈與情感依然健康,則其心潮必將為之激蕩不已。”

我們熱愛真理,追求真理,並不是把真理看成是天上的鳳凰,也不是像虔誠的宗教徒那樣把真理看成是上帝。因為那並不是真理,而是虛無縹緲的幻境。

真理,第一個字是“真”,即宇宙間存在的客觀事物,第二個字是“理”,即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及其在人們頭腦中的正確反映。

人來到世間,周圍是茫茫蒼蒼、無邊無涯的宇宙,作為個體的自然的人是渺小的,論力氣不如虎豹,論飛翔不如鷹鶻,論遊水不如魚鯊。但是,人能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而虎豹、鷹鶻、魚鯊都不能。

除了人,一切生物隻能貯存信息,適應周圍的環境而生存,茫茫然不知真理為何物,而人卻能認識真理並能動地改造世界。

一個人對真理認識得越多,對人類的貢獻越多,則越偉大,他的價值則越高。而且人能把已認識的真理繼承下來,一代一代傳下去。

因此,在人的諸品質中,熱愛真理、追求真理、堅持真理、為真理而獻身,乃是第一位的,是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

我們講科學,講奮鬥,其共同本質都是追求真理,為人民謀幸福。

古今中外,許多英雄人物,雖然各人所處的時代不同,境遇不同,在事業上有的成功了,有的夭折了、失敗了,有的還正在走著曲折和艱難的道路,但為真理而鬥爭的精神永遠在曆史上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而且,凡是為了真理的事業,必將最後取得勝利。

保加利亞的共產黨領袖季米特洛夫,曾在萊比錫法庭上同德國法西斯做英勇鬥爭,把法庭變成了宣傳共產主義的世界講壇,正是一個為真理而鬥爭的光輝範例。

1933年,德國法西斯為了鎮壓共產黨人,陰謀製造了一起“國會縱火案”,誣蔑是共產黨人幹的,並將季米特洛夫等人逮捕起來。

在審訊時,季米特洛夫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的不朽名言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隻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製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麵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隻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他控告法西斯主義的頭頭們誣害共產黨人,控告他們對工人階級、勞動人民所實行的空前凶暴的恐怖。

季米特洛夫在萊比錫法庭上的最後發言中說:“伽利略被懲處時,他宣布:‘地球仍然在轉動著!’具有與老伽利略同樣決心的我們共產黨人今天宣布:‘它仍然轉動著!’曆史車輪正在向前轉動著……它現在在轉動,將來還要轉動,直到共產主義徹底勝利。”

曆史上,許多革命家、科學家和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仁人誌士,以及無數為人民利益犧牲的革命先烈,都是為追求真理和維護真理而鬥爭的英勇戰士。他們像天空的繁星一樣,將光輝灑滿人間。

方誌敏烈士犧牲前在敵人的監牢中曾經寫道:

假如我還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為中國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瘞骨的地方,或許會長出一朵可愛的花來,這朵花你們就看作是我的精誠的寄托吧!在微風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點頭,那就可視為我對於為中國民族解放奮鬥的愛國誌士在致以熱誠的敬禮;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搖擺,那就可視為我在提勁兒唱著革命之歌,鼓勵戰士們前進啦!

引經據典

出自《可愛的中國》,是方誌敏於1935年5月2日在獄中寫下的散文。文中寫的是他求學、被捕、被囚禁中的見聞、感悟,並對自己人生最後一段日子提出了假設。

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曾經灑滿了烈士們的鮮血,也到處都有花朵在迎風開放。青年們,當我們看到花朵上下點頭或左右搖擺的時候,請想到吧,那是革命先烈希望我們熱愛真理,追求真理,為了真理的事業而奮鬥不息!

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人們渴望真理,但真理並不會像美麗的小鳥一樣自天而降,而要靠人們去探求。要尋求真理,首先要弄清楚真理姓甚名誰,家住何方。

有人說,真理的名字叫作“上帝”,住在天上,要求得真理隻需要虔誠地祈禱上帝。

有人說,真理的名字叫作“天才”,住在某些傑出人物的頭腦裏,要求得真理,隻需照這些傑出人物講的話和寫的書去辦就行了。

還有人說,真理的名字叫作“唯我”,住在我的家中,凡對我有利的就是真理。

唯物主義者則認為,真理的名字叫作“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客觀物質世界中,要靠人們的實踐和基於實踐基礎上的思考去尋找。

實事求是,就是要在客觀物質世界中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發展規律去尋求真理。

隻有沿著實事求是的階梯,我們才有可能摘取真理的明珠。

一個有誌和奮發有為的青年,不但要有火一般的為理想而奮鬥的精神,而且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上要確立一條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路線,即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首先要尊重客觀實際,深入地係統地調查了解客觀實際的情況,並且,“為了能夠分析和考察各個不同的情況,應該在肩膀上長著自己的腦袋”。

通過周密的觀察和思考,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實事”是“求是”的基礎,離開了“實事”,“求是”就是空中樓閣。任何真正的科學,都是在“實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從實際出發,以“實事”作為自己活動的舞台。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種令人心馳神往的境界並不是主觀主義的寫意圖,而是實事求是的現實主義傑作。試問:離開了海洋,離開了空氣,哪裏還會有什麼“魚躍”和“鳥飛”呢?

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首先要對必然王國進行一番調查研究。在控製論中,有一種關於“黑箱”的理論,“黑箱”就是待我們去探索、研究的未知物,也就是必然王國。

真理有如一條“飛龍”,它雖然客觀存在,但當我們未發現時,它卻被禁錮在“黑箱”之中。

實事求是,也就是說,要我們從“黑箱”中找出真理,即找出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尋求真理的唯一正確的態度。

馬克思曾經說過:“如果有一位礦物學家,他的全部學問僅限於說一切礦物實際上都是‘礦物’,那麼,這位礦物學家不過是他自己想象中的礦物學家而已。這位思辨的礦物學家看到任何一種礦物都說,這是‘礦物’,而他的學問就是天下有多少礦物就說多少遍‘礦物’這個詞。”

引經據典

出自《神聖家族》,本書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寫的批判青年黑格爾派主觀唯心主義和論述曆史唯物主義的著作。“神聖家族”是對當時青年黑格爾派的領導核心和神學批判家鮑威爾等人的謔稱。全書名為《神聖家族,或對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駁布魯諾·鮑威爾及其夥伴》。

這段話對思想僵化者是多麼好的諷刺呀!我們要使理論之樹常青,就要不斷地在實際生活的土壤中吸取新鮮的營養,不斷獲得新的活力。

歌德說得好:“思和行,行和思,這是一切智慧的總和。……二者必須像呼和吸在生活中永遠繼續活動。”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矛盾運動,不就是這樣不停地向前發展的嗎?

我們常講解放思想,什麼是解放思想?說到底,就是使思想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做到主客觀一致。鳥本來是會飛的,被關在籠子裏就不能飛,因此要打破牢籠飛出去。解放思想就是讓思想衝破牢籠,飛向真理之域。

“讓思想衝破牢籠”,這是《國際歌》中的一句話,是對資本主義思想束縛的宣戰。有些青年人總覺得西方社會自由,羨慕得不得了,好像在那裏什麼都是自由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那麼,我們不禁要問:工人想不受剝削就可以不受剝削嗎?想起來造反就可以造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