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理想在青年時生根(1 / 2)

真正偉大的人生從樹立遠大理想開始

真正偉大的人生,閃耀著光輝的生命,不是從嬰兒呱呱落地開始,也不是從幼稚無知的孩子開始,而是從思想啟蒙後樹立遠大理想開始。大凡對人民有重大貢獻的人,多是在青少年時期就樹立起遠大理想的。

毛澤東在青少年求學時期,親眼看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欺侮和侵略,地主、軍閥、官僚對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國家四分五裂,災難深重,他就立下了為人民求解放的偉大誌向,提出要改造中國與世界。

他日日夜夜從讀書讀報中,從與師友討論中,從實際考察中,尋求拯救中國、解放人民的道路。1915年,好友易昌陶逝世時,毛澤東寫了一首長詩悼念亡友和表達他的愛國主義情懷。其中有四句是:

東海有島夷,

北山盡仇怨。

蕩滌誰氏子?

安得辭浮賤。

這四句詩的意思是說,我國東邊是日本帝國主義,北邊是沙皇俄國。誰去斬斷它們的侵略魔爪呢?要靠我們青年一代。我們決不能以為自己出身貧賤,就不去擔當這救國救民的重任。

這一年5月7日,袁世凱政府承認了日本帝國主義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毛澤東在一本揭露袁世凱賣國罪行的小冊子《明恥篇》的封麵上奮筆疾書:“五月七日,民國奇恥。何以報仇?在我學子。”

他團結進步師生同賣國政府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還常常勉勵一些進步的青年:要有理想,要有雄心壯誌,不要追求個人名利,不要打做官發財的主意。古來那些舍身救世,為國忘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才值得學習。

他批判地研究了各種有關救國救民的學說,研究了社會曆史,注意分析各種思潮,成立了以改造中國為奮鬥目標的新民學會。橘子洲頭,愛晚亭上,毛澤東與同遊的好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革命的豪情如電掣雷鳴,劃破了黑暗的天空。

毛澤東親筆寫了許多文章,號召大家什麼也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軍閥不要怕,資本家不要怕。

周恩來總理從小立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青年時期他是五四運動中衝鋒陷陣的戰士,是天津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為了喚醒學生和民眾,他組織了覺悟社,出版《覺悟》刊物。

1920年11月,周恩來和覺悟社的部分社員漂洋過海,到法國勤工儉學,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和法國工人交朋友,決心要為“共產花開”“赤旗兒在全球飛揚”而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周恩來在法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擔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書記和中共旅歐總支部委員。回國後,在幾十年的革命鬥爭中,始終在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革命事業嘔心瀝血,直到病危的時候,還反複吟唱《國際歌》:“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為祖國的前途、人類的理想展翅高翔

理想是前進的燈塔,在它的照耀下,一幅未來的波瀾壯闊的雄偉畫卷展現在我們麵前。青年人要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必須把自己的思想從個人鼻子尖下的狹小天地裏解放出來,放眼於國家和人民,放眼於未來。

這就要解決好兩個根本問題:一個是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一個是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係。隻有將個人的理想同整個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結合起來,將眼前的利益同長遠的利益結合起來,為國家的前途、人類的理想而奮鬥,這樣的理想才真正是遠大的。

講前途首先要講我們國家的前途,個人的幸福寓於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之中。認清社會發展的規律,使自己的理想深深紮根於人民之中,為人民謀利益,這是我們樹立遠大革命理想的根本目的,又是我們為實現遠大革命理想而奮鬥的力量的源泉。

我們這一代青年是大有希望的,大多數青年都是努力學習、認真思考、立誌改革、奮發向上的。

但是,也應當看到,在有些青年中,流行著一種所謂“看透”的思想,認為講遠大的革命理想是空的,沒有用。

誰要講為人民服務,他們便認為這是說假話,誰要為人民服務,他們便譏笑這是“傻瓜”。

這些青年自以為“看透”了人世間的一切,“看透”了人生,“看透”了政治,“看透”了社會,“看透”了現實,失去了青年人應有的遠大理想和朝氣,有的人甚至還信奉起一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人生哲學來了。

清人編的《笑笑錄》中有一則《徐行雨中》的笑話:“有徐行雨中者,人或遲之,答曰:‘前途亦雨。’”

我們應當從這個笑話中得到一些啟示。人生的路上總會有風風雨雨的,不會一帆風順。難道因為“前途亦雨”,我們就可以“徐行雨中”嗎?大浪淘沙,青年人要做飛掠浪頭的海燕,不要做時代的落伍者,更不要同泥沙混在一起被滾滾東流的波濤所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