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理想在青年時生根(2 / 2)

還有些青年人從消極苦悶轉向追求利己,他們的所謂理想是“工資多點,工作輕點;找個稱心的對象,置一套好家具,建立一個美滿幸福的小家庭”,以為這就是人生的一切。

對國家大事不關心,認為隻有個人的吃喝玩樂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其他都是空的。這是在庭前簷下低飛著為自己築窩覓食的“燕雀”式的理想,是不太可取的。我們應當有“鴻鵠之誌”,為祖國的前途、人類的理想而展翅高翔。

泰戈爾曾經在一首詩中寫道:

在這新時代覺醒的黎明,

你為什麼,聰明的愚人,顧慮重重,彷徨不定,

錯過一切重新開始的機會,

卻把自己的思想傾進疑懼的無底深坑?

像一支和頑強的崖口進行搏鬥的狂奔的激流,

你應該不顧一切縱身跳進你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運,

然後,以大無畏的英勇把它完全征服,

不管有多少困難向你挑釁。

我們怎能消極、苦悶,把自己的思想傾進利己的深坑?我們應當像一支奔騰的激流,征服前進途中的各種困難,奔向美好的明天。

生活在新時代的青年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青年是國家和社會的未來,青年們有沒有遠大的理想,是關係到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問題。教育青年具有遠大的理想,是曆史和時代的要求。

其次,青年們要進步,要健康成長,也非樹立遠大的理想不可。理想、思想是行動的向導。

一個青年樹立了遠大的理想,他就會變得高尚起來,就會從庸人的鼠目寸光中,從苟且偷安和貪生怕死中,從“蝸牛”式的生活中解放出來,他的思想就會衝破個人狹小的牢籠,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從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來考慮一切問題。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時,也還能以你所創造的一切為人民服務。”我們來到人世間,不管能力大小,總要為人類做出一點有益的貢獻哪!

我們常談到生命問題,通常談的生命是指軀殼的壽命。然而,人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生命。

本來,人的生命都是短促的,人的一生隻能有幾十年以至一百多年,但是人的偉大理想光輝,卻可以閃耀幾百年,幾千年,以至永垂不朽。王充有雲:“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並彰。”

引經據典

出自王充著《論衡·自紀》。王充,字仲任,出生於會稽上虞(今屬浙江紹興)。東漢思想家、文學批評家。《論衡》細說微論,解釋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實”為根據,疾虛妄之言。“衡”字本義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價值的天平。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虛實之分”。

一個人的理想的生命,比他的軀殼的生命要長得多,寶貴得多。

我們的肉體在宇宙間是速朽的,但我們的理想可以透過時間的屏障,在曆史的原野上奔馳。許多革命先烈生活在資本主義時代,他們的理想卻馳騁在共產主義的錦繡河山上。

人生之所以有意義,就因為有偉大的理想,終生為實現這個偉大的理想奮鬥,以速朽之軀,創造人世間不朽的偉業。如果隻在吃喝玩樂中混日子,縱然能活百歲,又有什麼意義呢?李大釗同誌說:“吾人投一石子於時代潮流裏麵,所激起的波瀾聲響,都向永遠流動傳播,不能消滅。”

引經據典

出自李大釗散文名篇《“今”》,發表於1918年,正值五四運動前夜。李大釗作為啟蒙運動的先覺者、五四精神的先驅,在這一個時期寫了不少雜文,積極宣傳新思想。他於1916年發表《青春》,以激情洋溢的語言宣傳破舊立新的思想,主張“衝決過去曆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說之囹圄”,熱情讚美青春的力量。《“今”》可以看作是《青春》的姊妹篇。

我們人生能對人類做出一點貢獻,不就是投一石子於曆史的長河之中嗎?人生天地間,雖然個人的一生像天空中浮遊的水蒸氣的水珠那樣渺小,但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彙集起來,就可以形成巨大的力量,幹出驚天動地的事業,放出絢爛奪目的光輝。

在人類的曆史長河中,我們這個時代是天翻地覆的偉大時代,我們為理想而艱苦奮鬥,是值得引以為豪的。我們不要辜負了這個偉大的時代。

賀龍說得好:“偉大的事業在等待我們,每個同誌都要有事業精神,不要隻看見眼前的事情,而要有黃河之水那樣的偉大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