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仁·鮑狄埃,法國的革命家、法國工人詩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際歌》的詞作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每當前一種社會為後一種社會所代替的時候,也都經曆過一個較長時期的、曲折的甚至是反複的鬥爭過程。
長江是要東流入海的,但在東流入海的過程中,有時北折,有時南回,甚至有時西流,這些,並不能改變它東流入海的總方向。人類社會的發展不也是這樣嗎?
因此,當曆史走在某些曲折道路或者出現某種複雜情況的時候,當事業受到暫時挫折和遇到嚴重困難的時候,我們應當堅持必勝的信念,像巍峨的高山那樣,有狂風吹不倒、雲壓不低頭的英雄氣概和堅毅精神。
認識社會的發展規律,具有堅定的信念,這對我們觀察世界形勢的變化,分清時代的主流、支流和逆流,選擇人生的道路,是至為重要的。
這樣,在為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不管碰到什麼失利的情況,也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和任何風浪,都能高掛征帆,破浪前行。
拜倫曾說:“前進吧!——這是行動的時刻,個人又算得什麼呢?隻要那代表了過去的光榮的星星之火能夠傳給後代,而且永不熄滅就行了。
“這不是什麼某個個人,甚至千萬人揚名的問題,而是自由的精神必須傳播的問題。撞在岸上的波浪一個一個地潰散了,但是海洋總之獲得了勝利。它淹沒了西班牙艦隊,它磨損了岩石,而且……它不隻毀壞了一個世界,也創造了一個世界。
“同樣,不管個人的犧牲如何,偉大的事業將聚積力量,掃蕩一切粗糲,肥沃一切可種植的地方。因此,在這種時刻,絕不應該有任何純粹自私的打算。”
比起封建主義來,資本主義是曆史上的一個巨大進步,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家史是一部血淚斑斑的剝削史和掠奪史。
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是非常殘酷的,它使大批農民和城市小手工業者破產,成為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成為供他們剝削、為他們創造財富的勞動力和後備軍(失業大軍)。他們掠奪殖民地,甚至從非洲販賣黑人。
馬克思曾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
引經據典
《所謂原始積累》出自《資本論》,《資本論》全稱為《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是德國思想家卡爾·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跨越了經濟、政治、哲學等多個領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作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並使唯物史觀得到科學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發展。
在我們這塊國土上,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為我們打下了江山,爭得了不受剝削、不受壓迫的權利,我們應懷著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愛國豪情在這塊土地上奮發圖強,勇敢地肩負起時代的重擔,繼續前進。
現在我們的社會上雖然還存在著許多積弊和不合理的現象,但決不可因此喪失前進的信心,而要從對積弊不滿走向立誌改革。
讓我們看看大海中的航船吧。航船在海洋中航行,駛向遠方的目的地,盡管大浪滔天,四望無際,看不見陸地的影子,但是,任何一個真正的水手,誰會懷疑航船必將戰勝驚濤駭浪到達港口呢?天也蒼蒼,海也茫茫,仰望北鬥,揚帆遠航。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曲折和回流決計改變不了曆史發展的方向,唐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一文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曾使一些人歎羨不已,其文字固然很美,但描寫的不過是一幅黃昏的殘景。
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引經據典
出自方誌敏的《詠竹》,作此詩後不久方誌敏便於江西玉山被捕。詩中以竹之韌勁自比革命黨人的堅韌不拔,比喻即便在困難環境下不得不蟄伏低頭,但一旦形勢回轉,有誌之士依然會貫徹信仰,重新振作。
青年們,未來是屬於我們的。
[1]見陳壽《三國誌·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亭傳(古代驛站,為傳遞政府文書的人中途更換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又置義米肉,懸於義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輒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後乃行刑。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